河北农业科学

 


粟类作物专栏

  • 3个新育成杂交谷子品种在冀北坝上地区的种植表现

    王德权;刘睿敏;张雅莉;李晓庆;冯小磊;宋国亮;左文博;张晓磊;

    对不同杂交谷子品种在冀北坝上地区的种植表现进行评价,可为谷子品种在该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张杂谷6号为对照(CK),对3个新育成杂交谷子品种(S1、S2和S3)的物候期、抗逆性和经济性状进行了田间鉴定,并对其在冀北坝上地区的生产特性(籽实产量、草产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冀北坝上地区种植,3个新品种均能正常成熟,且抗逆性好;籽实产量为3 113~4 206 kg/hm~2,均>CK,增产率为30.50%~76.35%,其中S3籽实产量最高,S1次之;草产量为5 445~9 780 kg/hm~2,除S3与CK持平外,其他2个品种的草产量均>CK,S1、S2分别较CK增产79.61%和44.90%。S3适宜作为粮食专用品种,S1和S2适宜作为粮饲兼用品种。

    2022年02期 v.26;No.182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覆膜穴播条件下种植密度对不同分蘖力糜子品种产量的影响

    董立;李海权;降彦苗;刘亚男;李琳;刘秀丽;耿玲玲;韩小洁;刘国庆;

    以具有不同分蘖能力的糜子品种冀黍3号(弱)、冀黍2号(中等)和农家种二紫秆(强)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主处理为穴距,副处理为每穴留苗数)裂区试验设计,其中穴距设3个水平(16、20、27 cm)、每穴留苗数设4个水平(2、3、4、5株),糜子行距45 cm,在覆膜双垄沟穴播条件下研究了12个处理(种植密度16.0万~66.7万株/hm~2)对3种类型糜子品种分蘖力、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参试糜子品种的单株分蘖数、单株成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的单株分蘖数、单株成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糜子的单株成穗数和分蘖成穗率总体趋势为二紫秆>冀黍2号>冀黍3号。随着群体密度的降低,参试糜子品种的单株分蘖数、单株成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均呈增加趋势,说明稀植有利于糜子分蘖与成穗。种植密度通过影响与产量相关的直接构成因素——单位面积穗数和间接因素——倒伏程度而对不同分蘖力糜子品种的产量产生影响。种植密度与单位面积穗数和倒伏级别呈正相关。不同分蘖力品种的产量在一定密度范围内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这个密度范围与倒伏对产量造成影响的群体密度密切相关。通过对3个品种12个处理的产量进行分析,明确了覆膜穴播条件下不同分蘖力品种高产的最佳栽培模式和种植密度:弱分蘖力品种冀黍3号的最佳栽培模式为穴距16 cm、留苗5株/穴(种植密度66.7万株/hm~2),产量为4.4 t/hm~2;中等分蘖力品种冀黍2号的最佳栽培模式为穴距16 cm、留苗2株/穴(种植密度26.7万株/hm~2),产量为4.1 t/hm~2;强分蘖力品种二紫秆的最佳栽培模式为穴距20 cm、留苗2株/穴(种植密度20.0万株/hm~2),产量为3.7 t/hm~2。

    2022年02期 v.26;No.182 4-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低平原区旱作谷子产量影响因素及发展规模分析

    刘朋程;郝洪波;郭安强;崔海英;王倩;李新;张书存;李明哲;

    为节约农业用水、涵养水源,减少河北省地下水开采,探讨了旱作条件下不同年份、不同地点河北省谷子产量的差异和影响因素,以及河北省地区谷子旱作模式发展规模的可行性。以冀谷19为试材,2012~2016年连续5 a在衡水、石家庄、沧州、邯郸、保定5个试点对旱作条件下的谷子产量差异进行了比较,以明确影响谷子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并通过近60 a来各试点的气象数据分析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探讨河北省谷子旱作模式发展规模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年份、地点×年份、地点对产量的变异贡献率分别为47.93%、43.02%和9.05%,谷子产量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年际间的气候差异。(2)衡水、石家庄、沧州、邯郸、保定谷子产量年份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91%、11.43%、31.05%、3.95%和20.86%,平均产量依次为5 010.52、5 211.92、4 599.72、4 939.55和4 712.24 kg/hm~2。(3)各试点影响谷子产量的气象因子不同,其中衡水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邯郸主要受降水量、日最高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的影响,沧州主要受降水量、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影响,保定主要受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的影响,石家庄主要受日照时数的影响。(4)未来10 a,衡水的降水量、保定的日照时数、邯郸的平均相对湿度、石家庄的日照时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变化率分别为-20.28 mm/10 a、-48.54 h/10 a、-1.24%/10 a、-95.09 h/10 a,对产量分别有负效应、正效应、正效应和负效应关系;沧州的日最低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变化率为0.15℃/10 a,对产量有负效应。(5)在保证粮食目标总产量前提下,河北省可发展旱作谷子的最大面积为54.44×104 hm~2。综上,年份间的气候变化对雨养谷子产量影响较大,衡水、石家庄2个地区在实现稳产的前提下更容易实现丰产。河北省可在衡水、沧州、邯郸和邢台地区适当增加旱作谷子面积。

    2022年02期 v.26;No.182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乡村振兴专栏

  •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产业扶贫研究可视化分析

    谢学勤;章雯;柯今朝;李辉婕;

    基于“中国知网”686篇产业扶贫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产业扶贫”研究领域脉络和热点变迁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发文量TOP10作者中,前3位分别为李小云、左停、汪三贵;发文量TOP10机构中,前3位分别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产业扶贫研究领域已形成了一定的高产作者群,而绝大部分学者处于独立研究的状态,只有少部分学者达成了合作关系,且以两者之间的单线合作为主;该领域的研究表现出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具有专业性特点;产业扶贫的研究热度处于上升期,且具有明显的区域不均衡性。(3)产业扶贫领域研究热点随政策焦点的转移而变化,分为起步兴起期—集中暴发期—深化拓展期,热点由“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扶贫模式”“旅游扶贫”“特色产业”再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提出未来应加强对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研究、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的有效衔接机制研究等。

    2022年02期 v.26;No.182 16-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南疆S县合作社经营模式对农户减贫成效的差异分析

    蒲洁;米尔夏提·买合木提;丁宇;苏洋;余红;

    合作社可以通过创新经营模式促进农业经营增收,是农户实现益贫和减贫的重要途径。基于南疆S县3家合作社成功案例,采用比较分析法,探究了“基层组织+合作社”“农村能人+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社”不同模式的减贫成效。结果表明:“基层组织+合作社”模式政府扶持力度大,产业转型快,在产前、产中、产后环节覆盖最为全面,服务功能和组织化程度最为完善,减贫效果最好;“农村能人+合作社”模式经营规模较少,服务功能辐射范围较小,减贫成效较低;“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可最大程度地解决产品销售问题,生产规模相对较大,减贫成效较好,但技术服务和农机组织化程度较弱。提出合作社经营模式的选择要注重完善服务功能和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不同模式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合作社产业的对策建议。

    2022年02期 v.26;No.182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提升农民内生动力关系探讨

    李凯悦;韩越;

    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之一,提升农民内生动力是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切实从思想与行动上提升农民内生动力,主要措施有: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以确保乡村振兴顺利实施的基础;引导农民创新创业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措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确保农民由内而外提升动力的重要源泉。农民逐步建立“主人翁”意识,化“被动”为“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乡村建设。

    2022年02期 v.26;No.182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学习借鉴山东省经验 加快推进河北省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建设

    阎立波;张建祥;朱金永;吴璐瑶;

    乡村振兴的本质上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现代化。调查分析了2020年以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精神,集中全院资源实施“三个突破”战略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结合河北省实际,提出了河北省应学习借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有益经验做法,加快推进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燕赵样板的建议。

    2022年02期 v.26;No.182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组织起来》对乡村振兴的启示——基于“烟台经验”的研究

    谢漫球;闫海潮;

    在制度与市场化、城市化等因素影响下,农村涌现“原子化”“分散化”“空心化”等问题。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将农村中的农民与资源有效结合,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重读毛泽东《组织起来》一文,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可借鉴的方法论。

    2022年02期 v.26;No.182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耕作栽培与生理

  • 玉米整齐度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魏素君;奚俊杰;

    玉米整齐度与产量关系密切。通过对河北省曲周县夏玉米季示范区30个农户的玉米地块调查采样,研究了玉米株高整齐度、穗位整齐度和穗部性状整齐度与产量的关系,以及主要栽培管理措施对玉米穗部主要性状整齐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穗位整齐度与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外,其他性状整齐度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玉米株高整齐度、穗长整齐度和穗粗整齐度与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穗行数整齐度和行粒数整齐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单穗重整齐度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收获期密度达到7.5万株/hm2以上时穗行数整齐度、行粒数整齐度和单穗重整齐度均较高,而播期和施氮量对这3个穗部性状均影响不显著。根据本研究结果,提出了以提高玉米整齐度为措施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22年02期 v.26;No.182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园艺·园林

  • 麻核桃坚果表型性状分析

    余务刚;肖良俊;吴涛;李贤忠;宁德鲁;

    为了揭示麻核桃坚果表型的变异规律,筛选商品一致性较好的品种,以目前市场上常见的9个麻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观察坚果的形状、颜色、纹路、质地,以及果顶和果底情况;测量坚果的横径、纵径和棱径,计算果形指数和三径均值,并对这些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变异分析结果显示,‘白狮子头’单果重为22.41 g,‘鸡心’横径为37.43 cm、果形指数为1.07,‘白狮子头’纵径为38.98 cm、棱径为41.34 cm、三径均值为38.99 cm,指标值均高于其他品种;‘白狮子头’的单果重变异系数为15.94%,‘公子帽’的果形指数变异系数为4.13%,‘满天星’的三径均值变异系数为5.47%,指标值均较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麻核桃的果形指数与其他5个性状均相关不显著,其中与单果重、纵径和棱径呈负相关;单果重与横径、纵径、棱径和三径均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三径之间及其与三径均值之间的相关性也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白狮子头’‘满天星’‘苹果园狮子头’和‘南将石’综合得分靠前,4个品种的坚果形状、个头和单果重等综合评价较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欧氏距离为5时,9个麻核桃品种可以分为4类,‘满天星’‘苹果园狮子头’‘大官帽’和‘白狮子头’为第一类,‘鸡心’和‘南将石’为第二类,‘虎头’和‘细纹狮子头’为第三类,‘公子帽’单独为一类;当欧式距离为10时,上述第一类和第二类聚为一类,第三类和第四类聚为一类,说明其亲缘关系较近。不同品种麻核桃的表型性状存在较大差异,‘满天星’和‘白狮子头’果实较大且表型性状符合玩家审美,其单果重和三径均值的变异系数均较小,遗传多样性较差,果形丰富度小,商品一致性较好,适合农户种植增产增收。

    2022年02期 v.26;No.182 40-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采收时期酸枣品质的积累规律

    姜涛;刘灵娣;温春秀;谢晓亮;雷京奇;温赛群;田伟;

    研究酸枣农艺性状的变化以及品质指标的积累规律,可以为酸枣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及采收时间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2020年7月中旬至9月底,在河北省邢台市大约每15 d采收1次酸枣叶和酸枣果实,共取样6次,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酸枣的农艺性状,并利用液相色谱仪测定了酸枣叶、酸枣肉和酸枣仁的皂苷A和斯皮诺素含量。结果表明: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酸枣果实的快速生长期,其各组成部位的物质均快速积累,其中百果重在8月中旬达到最高,百核重在9月下旬达到最高,而百仁重在9月中旬即达到最高且之后一直保持在最高水平。7月中旬至9月底,酸枣叶、酸枣肉、酸枣仁的皂苷A含量分别为0.036%~0.056%、0.031%~0.042%和0.041%~0.080%,其中,酸枣叶的指标值除9月底外其他时间均超过0.04%,酸枣肉的指标值除8月中下旬外其他时间均低于0.04%,而酸枣仁的指标值始终高于0.04%且自9月中旬开始一直稳定在0.08%的最高水平;斯皮诺素含量分别为0.134%~0.145%、0.058%~0.086%和0.098%~0.142%,其中,酸枣肉的指标值除8月上旬外其他时间均达不到《中国药典》的含量要求(0.08%),酸枣仁的指标值在7~8月超过0.13%、9月底虽降至最低但仍能达标,酸枣叶的斯皮诺素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但同一采收时期指标值始终最高。酸枣叶的开发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其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采收时药用价值更高;以收获酸枣仁为目的时,酸枣果实的适宜采收期为9月中下旬。

    2022年02期 v.26;No.182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成安县巨峰葡萄养分管理现状及优化潜力分析

    廖文晴;李兴;刘凌玥;张书奎;

    为指导葡萄产业发展,提高产业经济效益、降低环境成本,推进绿色样板葡萄种植县打造进程,对河北省成安县不同产量水平葡萄园整个生育期的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栽培管理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据此优化施肥方案,探索巨峰葡萄高产高效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途径。结果表明:成安县不同产量水平巨峰葡萄园的实际产量差异显著,低产、中产和高产园的平均产量分别为35.0、38.8和47.5 t/hm~2。农户施肥时期主要集中在秋剪—萌芽期、萌芽—开花期、开花—膨果期和膨果—成熟期,低产园氮和磷的养分投入主要集中在秋剪—萌芽期,中产、高产园氮和磷的养分投入主要集中在秋剪—开花期,低产园的钾养分投入主要集中在秋剪—萌芽期和膨果—成熟期,中产和高产园钾肥投入相对比较均衡。肥料类型以复合肥为主,平衡肥居多。不同产量水平葡萄园的氮、磷、钾投入量差异不显著,总体呈现高产园养分投入量低的趋势。不同产量水平葡萄园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有机质含量为0.8%~1.5%,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在正常范围之内。除土壤速效钾含量与产量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388)外,氮、磷、钾养分投入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均与葡萄产量相关不显著。不同产量水平葡萄园的氮、磷、钾养分均表现为盈余,且盈余量随着养分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高产园的氮、磷、钾养分盈余率均最低,分别为45.0%、67.1%和22.2%。不同产量水平葡萄园的磷养分盈余率均≥60%。低产园的节肥潜力高于高产和中产园。建议优化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重视氮肥和磷肥在秋季和第2年开花期前的投入,钾肥主要在膨果期之后施用;加强养分综合管理,改善果园条件,合理施用商品有机肥和腐熟的粪肥;控制施肥用量,采用以产定肥的原则确定施肥量,以少量多次为原则;在葡萄各施肥时期合理施用有机肥,并配合中、微量元素肥料,以实现提质增效。

    2022年02期 v.26;No.182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土壤·肥料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灌浆期干热风的缓解效应

    吕丽华;雷明帅;姚艳荣;李谦;贾秀领;

    为筛选抗干热风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缓解灌浆期高温低湿对小麦叶片功能的损害,2018~2020年以小麦品种山农28和师栾02-1为试材,采用温室增温除湿鼓风的方式,研究了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天达2116、旱地龙和艾富莱)对灌浆期小麦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提高小麦旗叶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有效光量子产量(QY)、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和相对含水量,增大冠气温差,提高千粒重和产量。其中,喷施天达2116效果最好,与磷酸二氢钾对照(CK1)和清水对照(CK2)相比,小麦旗叶SPAD值分别提高9.7%~28.8%和6.5%~16.9%,Pn提高23.9%~49.3%,QY分别提高1.8%~8.9%和5.2%~5.6%,Fv/Fm分别提高2.0%~5.2%和3.0%~5.8%,相对含水量分别提高4.1%~8.2%和3.7%~8.1%,冠气温差分别提高1.2~4.6℃和0.5~1.8℃,千粒重分别增加0.7~1.4 g和1.1~1.8 g,产量分别提高7.3%~9.6%和5.9%~13.4%。在小麦生育中后期喷施2次天达2116,可显著增强叶片生理活性、降低冠层温度,有效缓解灌浆后期干热风对小麦造成的伤害程度,明显提高千粒重和产量。

    2022年02期 v.26;No.182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

  • 春季不同时期低温胁迫对冬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特征的影响

    刘博艳;刘豆豆;李浩宇;张红霞;许梦帆;杨超凡;尹宝重;

    明确春季不同时期低温胁迫对小麦发病特征的影响,旨为拓宽冬小麦茎基腐病发病机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采用盆栽试验,以石优17 (中抗茎基腐病)和藁优2018 (高感茎基腐病)为试材,播种前在基质中混入含有假禾谷镰刀菌的接种体,分别在起身前期、起身后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利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进行连续3 d的低温处理,以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植株为对照(CK),在低温胁迫结束后第10天和第20天各测定1次小麦的病茎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表明:低温胁迫结束后第10天,石优17低温处理的平均病茎率为53.4%、平均病情指数为40.9,藁优2018低温处理的平均病茎率为64.1%、平均病情指数为52.0,均显著高于其CK;低温胁迫结束后第20天,石优17低温处理的平均病茎率为64.3%、平均病情指数为47.3,藁优2018低温处理的平均病茎率为68.7%、平均病情指数为58.9,均显著高于其CK。低温胁迫会加重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小麦起身前期低温处理对植株病茎率影响不显著,而低温出现的时间越晚,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程度越重;低温胁迫下,感病品种较中抗品种发病严重。

    2022年02期 v.26;No.182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酸枣枣疯病发病现状调查

    王希;王晓玲;霍立勇;毛永民;

    枣疯病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给酸枣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深入了解河北省酸枣枣疯病的发病情况,探明影响枣疯病的发病因素和规律,对该省酸枣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重点调查与田间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酸枣主产区酸枣树的立地条件、周边生态、树龄、发病率、病情指数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太行山和燕山山区的野生酸枣均有枣疯病发生,平均发病率为10.68%,其中太行山区较燕山山区发病率高,且病情严重。河北省6个酸枣主产区的酸枣枣疯病发病率为5.67%~18.85%,地区间差异较大,其中,邯郸市酸枣的平均发病率最高,其次是石家庄(13.96%)、保定(10.85%)、邢台(8.60%)和唐山(6.15%),承德市酸枣的平均发病率最低。进一步研究表明,枣疯病的发生与周边有松、柏和泡桐的种植关系密切。总之,河北省酸枣枣疯病普遍发生,其中太行山区较燕山山区发病率高且病情严重。在酸枣园区管理及其周围绿植的选择上,应尽量避免松、柏和泡桐的种植。

    2022年02期 v.26;No.182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新疆棉花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

    闵凯丽;陈玉兰;

    近年来,绿色防控技术在新疆棉花病虫害防治中大力推广,有效控制了棉花病虫害,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推广技术应用过程中,农户认识、技术推广宣传、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的融合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为进一步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对新疆棉花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概括,针对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宣传不到位、技术不完善、政策扶持力度差等问题,从宣传引导、技术投入、政策扶持角度提出了促进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的措施。

    2022年02期 v.26;No.182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遗传育种

  • 国审抗病高产大豆新品种邯豆14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王涛;郭海萍;王旭;秦晓隆;武西增;周朝辉;何素琴;周敬霄;肖付明;

    邯豆14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以中黄38 (中作119)为母本、汾豆7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并利用系谱法选育成功的抗病、高产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成熟时落叶性好,不裂荚。2017~2018年参加河北省夏播组区域试验、2018~2019年参加北方春大豆晚熟西北组区域试验,邯豆14平均产量为3 123.0~3 792.5 kg/hm~2;百粒重21.0 g;粗蛋白含量为38.45%,粗脂肪含量为20.74%;抗大豆花叶病毒病。2019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以及山西省中南部、陕西省延安地区、甘肃省中部和东部地区春播种植。

    2022年02期 v.26;No.182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产高淀粉玉米新品种冀玉757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李兴华;张全国;魏剑锋;王江浩;王立伟;李荣改;王宝强;张动敏;宋炜;

    培育和推广高淀粉玉米品种可增加玉米产业链各环节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对玉米生产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高产、高淀粉玉米品种冀玉757是以自选系冀57为母本、自选系冀289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高产、高淀粉、粮饲通用等特点。2017~2018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9 570 kg/hm~2,较对照郑单958增产4.24%;2019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210 kg/hm~2,较对照郑单958增产3.45%。冀玉757子粒容重732 g/L,粗蛋白含量9.00%,粗脂肪含量3.52%,粗淀粉含量76.28%,赖氨酸含量0.32%;中抗小斑病,感茎腐病、穗腐病和弯孢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和南方锈病。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00295)。该品种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的河南、山东,河北保定和沧州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关中灌区,山西运城、临汾、晋城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以及湖北襄阳种植。栽培技术要点为: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化学防控;预防病害,防治结合;粮饲通用,适时收获。

    2022年02期 v.26;No.182 83-8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中链脂肪酸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张峰;吴占军;耿香丽;张新同;董原;刘小虎;马书林;

    选用体况良好,月龄、产奶量(32 kg/d)和泌乳天数均接近的泌乳奶牛20头,平均分成2组,分别饲喂中链脂肪酸日粮(中链脂肪酸饲喂量50 g/头,试验组)和普通日粮(对照组),奶牛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2个月,研究中链脂肪酸日粮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以及部分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链脂肪酸日粮对泌乳奶牛的产奶量、乳蛋白含量和细菌数影响不显著,但可明显提高乳脂率,显著降低牛乳中的体细胞数和尿素氮含量;可显著增加血液中的IgA和IgG含量,而对血液其他指标影响均不显著。中链脂肪酸日粮可以提高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

    2022年02期 v.26;No.182 86-8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中草药

  • 不同产区穿心莲的耐盐性比较

    温赛群;刘灵娣;田伟;姜涛;温春秀;

    研究不同产区穿心莲的耐盐性,可以筛选出耐盐性强的穿心莲种质,为培育和推广耐盐穿心莲品种奠定基础。以采自广西横县、广西贵港、福建漳浦和海南儋州4个产区的穿心莲种质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生长旺盛期的植株进行盐胁迫处理(浇灌150 mmol/L的NaCl溶液,每2 d浇灌1次,连续浇灌5次),以浇蒸馏水的植株为对照(CK),探究盐胁迫下穿心莲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根据叶片盐害指数,对不同产区穿心莲的耐盐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盐胁迫下4个产区穿心莲的株高、叶长和叶宽生长均受到抑制,其中横县穿心莲受害严重,儋州穿心莲受盐害较轻。盐胁迫下各产区穿心莲可溶性糖含量均大幅增加,可溶性糖可能是穿心莲在盐胁迫下调节自身渗透势的主要物质之一。盐胁迫下儋州穿心莲抗氧化物质SOD、CAT和POD活性以及ASA含量提高,渗调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综合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综上,儋州穿心莲可作为耐盐种质进行培育并生产,本试验为穿心莲耐盐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基础性研究。

    2022年02期 v.26;No.182 90-9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

  • “一提一补”水价政策中农户的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史艺萌;王军;苑紫彤;

    衡水地区是华北平原主要地下水漏斗区,自衡水市桃城区实施“一提一补”管理节水政策至今,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政策执行效果的衰减响应。因此,基于衡水地区“一提一补”试点村的实地调研数据,就“一提一补”政策实施后农户节水意愿问题进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研究区域农户文化程度偏低,老龄化较为严重;78.1%样本用户节水意愿偏低。(2)年龄、节水农户对补贴标准的评价分别在0.1、0.01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节水意愿;单次水量减少导致减产的认知在0.01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节水农户意愿。(3)“一提一补”水价政策的执行效果逐渐衰减,农户响应疲软。提出完善提价与补贴标准、认真贯彻落实节水政策等对策建议。

    2022年02期 v.26;No.182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探究与展望

    李伟;戴国富;丁超;秦曙;马新耀;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向好,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高。主要探究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言献策。

    2022年02期 v.26;No.182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

  • 芝麻子粒脂肪酸主要组分的近红外光谱模型建立及特征分析

    袁青丽;苗红梅;马琴;琚铭;张欣童;张海洋;

    为准确建立芝麻子粒脂肪酸组分的近红外光谱(NIRS)模型,实现子粒品质的快速、精准检测,选用116份代表性黄白芝麻种质,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国标法)和NIRS法,测定了成熟芝麻子粒的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并采用改进偏最小偏二乘法技术(MPLS),成功建立了定标模型以及上述指标的NIRS模型。结果表明:芝麻子粒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含量的定标决定系数(RSQ)分别为0.981、0.986、0.898和0.780,标准偏差/交互标准偏差(SEC/SECV)分别为0.648、0.578、0.587和0.728;绝对误差均控制在1.5%以下。该模型可稳定反映出黄白芝麻种质的脂肪酸组分含量,为加快芝麻品质遗传研究提供了可靠技术。

    2022年02期 v.26;No.182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