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善哲;王卫东;
农村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起到了联结各个治理主体的作用,有效扩展了乡村治理的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着重探究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网络建立、治理效率,多元主体参与规范性等方面的积极效果;发现在参与治理过程中,存在缺乏法律法规保障、有效监管、发展动力等问题,提出构建制度化管理体系、加强监管与监督体系建设、构建人才引进机制等对策建议。
2021年06期 v.25;No.180 9-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8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敏;侯冬梅;张新仕;王桂荣;高倩;
通过汇总2008~2018年河北省大豆面源数据,运用系统分析、对比法深入分析了大豆的投入与产出,通过横向比较大豆与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及产投比,得到以下主要结论:2000~2015年大豆种植面积一直持续减低,随着供给侧结构政策的落实与实施,大豆种植面积在2017年和2018年快速增长;大豆的成本利润率最高,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021年06期 v.25;No.180 12-1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萌;崔硕;张国梅;杨祎娜;董海荣;
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对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河北省2000~2018年主要粮食生产、消费数据,分析河北省粮食消费结构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1)河北省粮食消费总量、人均消费量长期波动上升。(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河北省粮食结构变化较大,口粮消费量的比重持续下降,2007年成为粮食消费结构中的第二大消费种类;饲料消费成为第一大消费种类。(3)随着河北省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用粮将在未来成为河北省粮食安全的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促进粮食生产稳增长,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优化畜牧养殖业发展体系,畜牧养殖业增量化发展;合理发展食品加工业,发掘粮食经济附加值。
2021年06期 v.25;No.180 16-2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韩鹏;张忠义;安艳阳;周霄;张泽伟;宋亚辉;郝建军;董秀英;
高油酸花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河北省是我国花生主产省份之一,梳理总结了河北省高油酸花生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采取的主要措施,深入分析了当前制约高油酸花生产业做大做强的问题,主要包括政策支持不够精准、生产栽培技术有待进一步规范、全产业链较短等,提出强化政府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引领带动,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将产业链做深做广的对策建议。
2021年06期 v.25;No.180 21-2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曹瑾;蔡宁;牛细婷;尚丹;张利娜;王莹;
为促进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进一步提高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围绕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以邢台市临城县五龙现农业园区为例,在阐述了园区概况、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创业优势等基本现状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园区的运行机制,如要素投入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等,旨在通过剖析该园区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及辐射功能的不足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021年06期 v.25;No.180 25-2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文斌;王倩;吴翠翠;谢三刚;
为了了解近年来山西南部旱地小麦的育种趋势,对2015~2019年山西南部旱地小麦区域试验中共计65份品系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区域试验小麦品系的产量变异系数最大,为12.12%;产量构成三要素的变异系数顺序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不同年度间区域试验小麦品系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千粒重均在40 g以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三要素对产量的直接作用顺序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但综合作用中株高的贡献较大。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是影响旱地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在育种过程中应注重二者的协同提高。
2021年06期 v.25;No.180 29-3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祉诺;张雷;于学鹏;刘壮;巴桑平措;张曼;牛庆杰;刘婷婷;冷静文;李国成;程微娜;李慧英;
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葵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可以为油葵优质高产栽培时播期和密度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油用型向日葵YK18-1为试材,采用二因素(播期、种植密度)裂区试验设计,其中播期(主因素)设5月15日、5月30日、6月14日和7月1日4个水平,种植密度(副因素)设8.3万、6.7万、5.6万、4.8万、4.2万和3.7万株/hm~2计6个水平,在行距60 cm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向日葵生育性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会导致向日葵各生育期均缩短,其中出苗到开花阶段历经时间受播期影响较大,开花到成熟阶段历经时间受播期影响较小。播期对籽仁粗脂肪含量、结实率、单盘粒重和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对籽仁率具有极显著影响;播期×种植密度对油葵品质和产量指标影响均不显著。不同的播期与种植密度组合除百粒重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各指标达到最高值的播期与种植密度组合不同。综合油葵品质和产量指标分析认为,播期5月30日、种植密度8.3万株/hm~2组合效果最好。该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1 888.89 kg/hm~2,籽仁粗脂肪含量为59.54%。
2021年06期 v.25;No.180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媛;李瑜玲;高欣娜;武猛;杜亚茹;康艺凡;陈诚;张燕;李海杰;杨英茹;
为明确亚高温胁迫下不同昼夜温差对番茄秧苗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大果型番茄品种合作906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模拟番茄苗的生长环境,以日温30℃、夜温26℃为对照(CK),研究了亚高温(日温35℃)条件下不同昼夜温差(0、3、6和9℃)处理对番茄苗株高相对生长速率、茎粗相对生长速率、壮苗指数以及叶片光合特性指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温35℃对番茄苗株高和茎粗生长速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9℃昼夜温差处理的株高较CK降低较少(10.81%),茎粗生长速率与CK差异不大,且壮苗指数与CK接近。不同昼夜温差处理的番茄叶片气孔导度均高于CK,其中0℃昼夜温差处理的气孔张开程度最大,9℃昼夜温差处理的气孔张开程度与CK接近。35℃日温胁迫会导致番茄苗叶片光合能力降低,其中昼夜温度为9℃时水分利用效率较CK降低得最少(19.17%),更有利于叶片干物质的积累。在亚高温环境下,9℃昼夜温差有利于番茄苗生长。
2021年06期 v.25;No.180 38-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继祥;聂佩显;张丁有;路超;
为了有效预防霜冻对苹果新梢的为害,比较了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苹果幼树新梢抗寒性的影响。以2 a生嘎拉/M9T337苹果幼树为试材,从萌芽期开始进行喷施外源物质处理,试验喷施物质设清水(CK)、200 mg/L的水杨酸溶液(SA)、2 g/L的CaCl_2溶液以及不同浓度的芸苔素内酯水剂(BR 750倍液、1 500倍液和3 000倍液)共计6个处理,每7 d喷施1次,连喷3次。第3次喷施外源物质后第10天,剪取新梢分别进行4、0、-2和-4℃的低温胁迫,取叶片测定抗寒相关生理指标;利用各处理不同温度胁迫下叶片相对电导率拟合的Logistic方程计算出半致死温度(LT_(50)),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外源物质处理的枝条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BR 1 500倍液、2 g/L的CaCl_2溶液和200 mg/L的SA溶液处理能有效降低苹果叶片相对电导率,明显提高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以及SOD、POD和CAT的活性;LT_(50)分别为-3.92、-6.79和-3.78℃;抗寒性综合评价均为中抗。
2021年06期 v.25;No.180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燕;张树航;李颖;张馨方;王广鹏;
为了确定利用色差仪观测板栗叶片颜色的最佳参数,实现板栗叶片正面颜色观测结果数据化,以来自10个省(市)的240份板栗资源的成熟叶片为试材,利用色差仪测定叶片正面的明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色差值(Eab~*)、色度值(c~*)和色调角(h~*),比较了6个颜色参数在板栗品种内和品种间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L~*和a~*在板栗品种内的一致性符合率均达到95%以上,且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均为10%以上;b~*和c~*在板栗品种内的一致性符合率较低,分别为62.08%和67.50%;Eab~*和h~*在板栗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低,均<3.5。因此,确定L~*和a~*分别作为表示板栗叶片明暗程度和绿色程度的最佳颜色参数,而b~*、c~*、Eab~*和h~*均不宜作为表示板栗叶片颜色的最佳参数。
2021年06期 v.25;No.180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9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彦辉;杨军方;刘玉强;郭贵峰;丁民伟;贾良良;
鲜食玉米因经济效益好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生产中的最佳施氮量尚未明确。在河北省山前平原区的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试验场,以鲜食玉米品种京科糯2000为试材,施氮量设0(不施,CK)、75、150、225、300和375 kg/hm~2计6个处理,其中40%在玉米播种时施用(种肥同播)、60%在拔节期(8叶期)施用,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鲜食玉米收获鲜穗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省山区平原鲜食玉米的优化施氮量为178.2 kg/hm~2,此时果穗产量为15 652 kg/hm~2。增加施氮量可以促进鲜食玉米地上部植株对氮素的吸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秸秆吸收的氮素比例高于子粒吸收的氮素比例。鲜食玉米的氮素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优化施氮条件下鲜食玉米的氮肥利用率为15.6%~20.8%。应进一步优化氮肥管理措施,以提高鲜食玉米的氮肥利用效率。
2021年06期 v.25;No.180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丁守鹏;张国新;姚玉涛;孙叶烁;丁冯洁;
为了明确腐植酸肥料在滨海盐碱地上的应用效果,以番茄品种纽内姆1618为试材,在番茄移栽前整地时一次性施入腐植酸肥料,试验腐植酸肥料有腐植酸原粉、硝基腐植酸和黄腐酸钾3种,施用量均设600和1 200 kg/hm~2计2个水平,以不施腐植酸肥料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肥料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种腐植酸肥料均可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降幅为18.3%~32.2%;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中硝基腐植酸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11.9%~13.3%,腐植酸原粉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11.2%~16.7%,黄腐酸钾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15.1%~28.8%,腐植酸原粉和硝基腐植酸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4.0%~46.7%;增加番茄茎粗、叶片SPAD值、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增幅分别为3.2%~15.8%、5.2%~18.0%、10.2%~27.7%和13.4%~25.7%;黄腐酸钾处理可显著提高番茄产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增幅分别为23.1%~26.2%、6.7%~12.8%、9.2%~30.4%、55.0%~87.8%和47.7%~54.7%。综合分析认为,施入黄腐酸钾600 kg/hm~2对改善土壤性状,促进番茄生长,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效果较好。
2021年06期 v.25;No.180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