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科学

 


粟类作物专栏

  • 适宜休耕地早播的谷子品种筛选

    校诺娅;鲁一薇;郭帅;赵文庆;赵振伟;刘寒双;李顺国;刘猛;夏雪岩;崔纪菡;刘建军;

    为了筛选适宜华北夏谷区休耕地早播种植的谷子品种,以该区播种面积较大的21个谷子品种为试材,在休耕地上早播种植(5月15日条播),对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农艺性状、抗病性和抗倒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参试谷子品种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株高、穗长、穗粗、地上部干物重、产量和抗病性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参试谷子品种的产量为2 843.8~4 556.5 kg/hm~2,其中冀谷39、冀谷42和HF36产量较高,分别为4 556.5、4 326.0和4 244.2 kg/hm~2;地上部干物重为21.2~33.9 g,其中HF36、HF9和冀谷39的地上部干物重较高,分别为33.9、33.2和31.6 g;宫米1号、济谷21、冀谷168和冀谷45的病害发生较轻,抗倒性较强。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21个谷子品种的综合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参试谷子品种的综合得分为0.26~0.86分,品种间差异较大,其中冀谷39综合得分最高,其次是HF35 (0.76)、HF36 (0.73)、宫米1号(0.69)、冀谷42 (0.68)、汇华金米(0.68)和豫谷27 (0.63),这7个谷子品种综合表现优异,适宜在华北夏谷区休耕地早播种植。

    2021年06期 v.25;No.180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乡村振兴专栏

  •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问题研究

    王善哲;王卫东;

    农村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起到了联结各个治理主体的作用,有效扩展了乡村治理的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着重探究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网络建立、治理效率,多元主体参与规范性等方面的积极效果;发现在参与治理过程中,存在缺乏法律法规保障、有效监管、发展动力等问题,提出构建制度化管理体系、加强监管与监督体系建设、构建人才引进机制等对策建议。

    2021年06期 v.25;No.180 9-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8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大豆与主要粮食作物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李敏;侯冬梅;张新仕;王桂荣;高倩;

    通过汇总2008~2018年河北省大豆面源数据,运用系统分析、对比法深入分析了大豆的投入与产出,通过横向比较大豆与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及产投比,得到以下主要结论:2000~2015年大豆种植面积一直持续减低,随着供给侧结构政策的落实与实施,大豆种植面积在2017年和2018年快速增长;大豆的成本利润率最高,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021年06期 v.25;No.180 12-1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粮食消费结构变化对全省粮食安全影响分析

    刘萌;崔硕;张国梅;杨祎娜;董海荣;

    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对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河北省2000~2018年主要粮食生产、消费数据,分析河北省粮食消费结构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1)河北省粮食消费总量、人均消费量长期波动上升。(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河北省粮食结构变化较大,口粮消费量的比重持续下降,2007年成为粮食消费结构中的第二大消费种类;饲料消费成为第一大消费种类。(3)随着河北省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用粮将在未来成为河北省粮食安全的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促进粮食生产稳增长,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优化畜牧养殖业发展体系,畜牧养殖业增量化发展;合理发展食品加工业,发掘粮食经济附加值。

    2021年06期 v.25;No.180 16-2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韩鹏;张忠义;安艳阳;周霄;张泽伟;宋亚辉;郝建军;董秀英;

    高油酸花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河北省是我国花生主产省份之一,梳理总结了河北省高油酸花生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采取的主要措施,深入分析了当前制约高油酸花生产业做大做强的问题,主要包括政策支持不够精准、生产栽培技术有待进一步规范、全产业链较短等,提出强化政府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引领带动,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将产业链做深做广的对策建议。

    2021年06期 v.25;No.180 21-2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运行机制研究——以临城县五龙现代农业园区为例

    曹瑾;蔡宁;牛细婷;尚丹;张利娜;王莹;

    为促进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进一步提高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围绕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以邢台市临城县五龙现农业园区为例,在阐述了园区概况、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创业优势等基本现状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园区的运行机制,如要素投入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等,旨在通过剖析该园区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及辐射功能的不足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021年06期 v.25;No.180 25-2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耕作栽培与生理

  • 2015~2019年山西南部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品系的农艺性状分析

    任文斌;王倩;吴翠翠;谢三刚;

    为了了解近年来山西南部旱地小麦的育种趋势,对2015~2019年山西南部旱地小麦区域试验中共计65份品系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区域试验小麦品系的产量变异系数最大,为12.12%;产量构成三要素的变异系数顺序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不同年度间区域试验小麦品系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千粒重均在40 g以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三要素对产量的直接作用顺序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但综合作用中株高的贡献较大。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是影响旱地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在育种过程中应注重二者的协同提高。

    2021年06期 v.25;No.180 29-3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葵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王祉诺;张雷;于学鹏;刘壮;巴桑平措;张曼;牛庆杰;刘婷婷;冷静文;李国成;程微娜;李慧英;

    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葵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可以为油葵优质高产栽培时播期和密度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油用型向日葵YK18-1为试材,采用二因素(播期、种植密度)裂区试验设计,其中播期(主因素)设5月15日、5月30日、6月14日和7月1日4个水平,种植密度(副因素)设8.3万、6.7万、5.6万、4.8万、4.2万和3.7万株/hm~2计6个水平,在行距60 cm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向日葵生育性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会导致向日葵各生育期均缩短,其中出苗到开花阶段历经时间受播期影响较大,开花到成熟阶段历经时间受播期影响较小。播期对籽仁粗脂肪含量、结实率、单盘粒重和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对籽仁率具有极显著影响;播期×种植密度对油葵品质和产量指标影响均不显著。不同的播期与种植密度组合除百粒重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各指标达到最高值的播期与种植密度组合不同。综合油葵品质和产量指标分析认为,播期5月30日、种植密度8.3万株/hm~2组合效果最好。该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1 888.89 kg/hm~2,籽仁粗脂肪含量为59.54%。

    2021年06期 v.25;No.180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园艺·园林

  • 亚高温胁迫下不同昼夜温差对番茄秧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黄媛;李瑜玲;高欣娜;武猛;杜亚茹;康艺凡;陈诚;张燕;李海杰;杨英茹;

    为明确亚高温胁迫下不同昼夜温差对番茄秧苗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大果型番茄品种合作906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模拟番茄苗的生长环境,以日温30℃、夜温26℃为对照(CK),研究了亚高温(日温35℃)条件下不同昼夜温差(0、3、6和9℃)处理对番茄苗株高相对生长速率、茎粗相对生长速率、壮苗指数以及叶片光合特性指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温35℃对番茄苗株高和茎粗生长速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9℃昼夜温差处理的株高较CK降低较少(10.81%),茎粗生长速率与CK差异不大,且壮苗指数与CK接近。不同昼夜温差处理的番茄叶片气孔导度均高于CK,其中0℃昼夜温差处理的气孔张开程度最大,9℃昼夜温差处理的气孔张开程度与CK接近。35℃日温胁迫会导致番茄苗叶片光合能力降低,其中昼夜温度为9℃时水分利用效率较CK降低得最少(19.17%),更有利于叶片干物质的积累。在亚高温环境下,9℃昼夜温差有利于番茄苗生长。

    2021年06期 v.25;No.180 38-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3种外源物质对苹果幼树新梢抗寒性的影响及评价

    张继祥;聂佩显;张丁有;路超;

    为了有效预防霜冻对苹果新梢的为害,比较了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苹果幼树新梢抗寒性的影响。以2 a生嘎拉/M9T337苹果幼树为试材,从萌芽期开始进行喷施外源物质处理,试验喷施物质设清水(CK)、200 mg/L的水杨酸溶液(SA)、2 g/L的CaCl_2溶液以及不同浓度的芸苔素内酯水剂(BR 750倍液、1 500倍液和3 000倍液)共计6个处理,每7 d喷施1次,连喷3次。第3次喷施外源物质后第10天,剪取新梢分别进行4、0、-2和-4℃的低温胁迫,取叶片测定抗寒相关生理指标;利用各处理不同温度胁迫下叶片相对电导率拟合的Logistic方程计算出半致死温度(LT_(50)),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外源物质处理的枝条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BR 1 500倍液、2 g/L的CaCl_2溶液和200 mg/L的SA溶液处理能有效降低苹果叶片相对电导率,明显提高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以及SOD、POD和CAT的活性;LT_(50)分别为-3.92、-6.79和-3.78℃;抗寒性综合评价均为中抗。

    2021年06期 v.25;No.180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板栗叶片颜色最佳色差仪参数确定

    郭燕;张树航;李颖;张馨方;王广鹏;

    为了确定利用色差仪观测板栗叶片颜色的最佳参数,实现板栗叶片正面颜色观测结果数据化,以来自10个省(市)的240份板栗资源的成熟叶片为试材,利用色差仪测定叶片正面的明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色差值(Eab~*)、色度值(c~*)和色调角(h~*),比较了6个颜色参数在板栗品种内和品种间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L~*和a~*在板栗品种内的一致性符合率均达到95%以上,且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均为10%以上;b~*和c~*在板栗品种内的一致性符合率较低,分别为62.08%和67.50%;Eab~*和h~*在板栗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低,均<3.5。因此,确定L~*和a~*分别作为表示板栗叶片明暗程度和绿色程度的最佳颜色参数,而b~*、c~*、Eab~*和h~*均不宜作为表示板栗叶片颜色的最佳参数。

    2021年06期 v.25;No.180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9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

  • 播期对冀西北寒旱区燕麦田杂草种群变化与饲草产量的影响

    杜玉贤;陈丽雪;王丽宏;张继宗;张立峰;刘玉华;边秀举;

    为了明确播期对燕麦田杂草种群变化以及燕麦草生产的影响,在冀西北寒旱区的砂质栗钙土农田,研究了不同播期(5月24日、6月8日、6月23日)对燕麦田杂草密度、优势杂草种类、杂草多样性以及杂草和燕麦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24日播种与6月8日播种处理的燕麦田杂草密度始终差异不显著,晚播后燕麦田杂草密度明显降低。播期显著影响燕麦田杂草的群落结构,早播的燕麦田杂草以喜凉的灰绿藜为主,随着播期推迟,相对喜温的苋菜以及狗尾草、小画眉草和稗草等禾本科杂草成为优势种。早播和晚播的燕麦田植物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有降低趋势。在燕麦最适刈割期抽穗后第10~20天,5月24日和6月8日播种的燕麦生物量均高于6月23日播种。对杂草群落结构、杂草生物量和燕麦产量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冀西北寒旱区燕麦适当早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田间杂草,提高饲草产量。

    2021年06期 v.25;No.180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土壤·肥料

  • 河北省山前平原鲜食玉米优化氮肥用量及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朱彦辉;杨军方;刘玉强;郭贵峰;丁民伟;贾良良;

    鲜食玉米因经济效益好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生产中的最佳施氮量尚未明确。在河北省山前平原区的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试验场,以鲜食玉米品种京科糯2000为试材,施氮量设0(不施,CK)、75、150、225、300和375 kg/hm~2计6个处理,其中40%在玉米播种时施用(种肥同播)、60%在拔节期(8叶期)施用,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鲜食玉米收获鲜穗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省山区平原鲜食玉米的优化施氮量为178.2 kg/hm~2,此时果穗产量为15 652 kg/hm~2。增加施氮量可以促进鲜食玉米地上部植株对氮素的吸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秸秆吸收的氮素比例高于子粒吸收的氮素比例。鲜食玉米的氮素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优化施氮条件下鲜食玉米的氮肥利用率为15.6%~20.8%。应进一步优化氮肥管理措施,以提高鲜食玉米的氮肥利用效率。

    2021年06期 v.25;No.180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腐植酸肥料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性状及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丁守鹏;张国新;姚玉涛;孙叶烁;丁冯洁;

    为了明确腐植酸肥料在滨海盐碱地上的应用效果,以番茄品种纽内姆1618为试材,在番茄移栽前整地时一次性施入腐植酸肥料,试验腐植酸肥料有腐植酸原粉、硝基腐植酸和黄腐酸钾3种,施用量均设600和1 200 kg/hm~2计2个水平,以不施腐植酸肥料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肥料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种腐植酸肥料均可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降幅为18.3%~32.2%;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中硝基腐植酸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11.9%~13.3%,腐植酸原粉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11.2%~16.7%,黄腐酸钾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15.1%~28.8%,腐植酸原粉和硝基腐植酸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4.0%~46.7%;增加番茄茎粗、叶片SPAD值、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增幅分别为3.2%~15.8%、5.2%~18.0%、10.2%~27.7%和13.4%~25.7%;黄腐酸钾处理可显著提高番茄产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增幅分别为23.1%~26.2%、6.7%~12.8%、9.2%~30.4%、55.0%~87.8%和47.7%~54.7%。综合分析认为,施入黄腐酸钾600 kg/hm~2对改善土壤性状,促进番茄生长,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效果较好。

    2021年06期 v.25;No.180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生物科学

  • 射干种子萌发抑制物特性研究

    杜逍;陈昊天;梁伟玲;赵敏;刘艳芬;武玉翠;

    探讨射干种子休眠原因,研究其内源抑制物质的存在部位及其特性,可以为射干种子休眠机理与破休眠技术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为射干种苗高效繁育提供参考。观察记录射干种子的形态结构后,将其置于蒸馏水中浸泡,定时取出称重,测定射干种子的吸水规律;在花盆中分别播种去皮和带皮的射干种子,观察其萌发情况;采用培养皿滤纸法,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浓度的射干种皮浸提液和胚乳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射干种子外覆致密的黑色种皮,种子吸水速率呈先快后慢的变化,种皮透水性良好,不存在吸水障碍;射干去皮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显著高于带皮种子,种皮中可能存在影响种子萌发的抑制物质。射干种皮浸取液处理小麦种子后,38 h内明显抑制小麦种子萌发,且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具有延后作用;并显著抑制小麦幼苗植株和根的生长,且浸提液浓度越高,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延后作用以及抑制幼苗株高和根系生长的影响越明显。射干胚乳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射干种子种皮内存在种子萌发抑制物,该抑制物具有延缓种子萌发和抑制幼苗生长的作用。

    2021年06期 v.25;No.180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3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遗传育种

  •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邯豆12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王涛;郭海萍;王旭;武西增;周敬霄;肖付明;

    邯豆12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以豫豆25为母本、中黄14(中作9212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12 a定向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5~2017年参加河北省夏大豆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邯豆12平均产量为3 070.5~3 235.3 kg/hm~2,较对照增产3.2%~3.9%。该品种成熟时落叶性好,子粒较大,商品性好;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2021年06期 v.25;No.180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产 抗旱 广适冬小麦新品种冀麦325的选育及育种策略

    吕亮杰;刘玉平;赵爱菊;李子千;李辉;陈希勇;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高产节水、抗逆性好、适应性强为选育目标,2002年以冀5157为母本、石20-7221为父本进行杂交,综合运用常规育种、分子标记育种等技术,成功选育出耐旱、高产、抗倒、适应性广的双国审冬小麦新品种冀麦325。该品种2011~2019年参加了黄淮北片水地组、新疆冬小麦区、黄淮北片旱肥组区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3组试验中冀麦325的产量均显著高于CK,说明冀麦325具有很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水肥和旱地地块种植,山西省晋南、陕西省咸阳和渭南、河南省旱肥地种植。2015年通过了植物新品种保护(CNA20151133.7),2016、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16023、国审麦20210063)。对冀麦325小麦新品种的亲本来源、选育方法、品种特点、品质表现、栽培技术和育种策略进行介绍,旨在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同时为高产、抗旱、广适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育种策略。

    2021年06期 v.25;No.180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

  • 棉花秸秆资源化利用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南疆兵团棉区为例

    杨韩;王鹏程;

    为了明确新疆南疆兵团棉农对棉花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补偿意愿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年收入、家庭总人口数、棉花种植面积、是否拥有秸秆还田农机、是否两委成员、兼业收入、周围是否有高学历者、周围是否有高收入者、周围是否有政府工作人员等18个指标对棉农棉花秸秆资源化利用受偿意愿水平和支付意愿水平的影响,并分别采用碳汇法、直接成本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受教育年限、年收入、棉花种植面积、周围是否有高学历者、周围是否有高收入者、周围是否有政府工作人员、是否了解其他技术、是否容易获得政策、是否增加收入9个指标对棉农的补偿意愿水平产生显著影响,较为合理的棉花秸秆资源化利用补偿标准为351.75元/hm~2。

    2021年06期 v.25;No.180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5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TPP到CPTPP:有关农产品贸易规则的梳理 分析与启示

    赵亮;

    通过对TPP到CTPPP协议中农产品规则进行梳理,分析当前农产品贸易最高标准的贸易规则,从农产品自由贸易、政府干预、市场透明度等方面研判农产品贸易规则未来发展趋势;在农产品贸易规则的变迁过程中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2021年06期 v.25;No.180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9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小麦数字化育种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侯亮;王新栋;齐浩;孙海芳;谢华峰;吕亮杰;

    作物育种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了植物生态、植物生理、生物化学、植物病理等学科的知识,对发展种植业生产、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育种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类型多样、结构复杂、时序性强的特点,传统的育种方法难以高效处理海量的育种数据。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育种技术的数字化提供了机会,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育种原理的深入分析,开发了小麦数字化育种系统,实现了育种流程的数字化。系统具有材料评价、育种管理、实验设计等功能,为育种家提供了一个高效的育种平台,可以有效降低育种成本,提高育种的目标性、时效性、准确性和效率,辅助育种家做出决策。

    2021年06期 v.25;No.180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4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无土栽培技术发展现状 挑战及展望

    李瑞红;韩奕奕;张维谊;

    无土栽培技术在解决全球饥饿问题及提供优质农产品方面有着广阔应用前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无土栽培技术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目前相关研究居世界前列。基于CNKI、WoS、Espacenet等数据库有关无土栽培的文献和专利,分析了我国无土栽培技术发展态势,提出未来发展中将面临投入成本高、技术要求差异化等挑战,指明了提高成果转化率、制定标准化栽培技术等发展方向。

    2021年06期 v.25;No.180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5K]
    [下载次数:2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河北农业科学》2021年总目次

    <正>~~

    2021年06期 v.25;No.180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微中求规”“规中求效”的范例——评《微区域规划扶贫实践与实证》专著

    王慧军;

    <正>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正式公布。标志着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意见明确要求,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动力源可持续发展。规划扶贫是指用区域规划的手段,对贫困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发展、脱贫目标、增收途径、脱贫措施、扶贫模式等进行科学规划,为发展产业、强村富民、科学施策、精准扶贫提供知识和信息基础。全国各地在规划扶贫中创造出许多先进经验,但是,在县以下的微区域内如何利用规划手段为脱贫攻坚服务,较为少见。《微区域规划扶贫实践与实证》总结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科技人员多年县级以下微区域规划的实践经验,并进行了理论提升,对县、乡、村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借鉴意义。该书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指导,坚持生产、生活、

    2021年06期 v.25;No.180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