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科学

 


乡村振兴专栏

  • 湖北省蕲春县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谢智康;

    基于对湖北省蕲春县401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户主的技能水平、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占比、家庭年收入、宅基地数量、是否了解"一户一宅"政策、是否已经或准备在城镇购房6个因素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积极影响;户主年龄、家庭总人口数2个因素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消极影响;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程度、人均宅基地面积、住房结构、是否了解人均宅基地面积5个因素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无显著影响。

    2019年04期 v.23;No.16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L市贫困户对产业扶贫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婉婷;卜炜玮;

    深入了解贫困户对产业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精准施策,全面脱贫。通过对云南省L市376户贫困户就产业扶贫政策的满意度进行实地调研,构建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产业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 X1(性别)、X2(年龄)、X3(受教育程度)、X7(产业资金补贴)、X11(产业扶贫政策的适应性)、X12(产业扶贫政策的精准性)、X15(贫困户人均收入变化)和X16(房屋居住环境变化)均对产业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影响显著。(2)由于男性在产业扶贫劳动力市场中获取的经济收入增量不足以实现顶梁柱角色的认同,因此贫困户中男性的满意度低于女性。(3)产业扶贫政策实施带来的收入增长低于中年群体对其期望值,中年群体对产业扶贫政策的满意度明显低于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4)在相同的脱贫政策帮扶下,程序性知识掌握能力越强的贫困户越不容易陷入贫困危机,因而对产业扶贫政策的满意度越高。(5)与产业扶贫政策整体长远效用、长期的产业经济收入相比,贫困户更加关注短期效用和选择短期的货币补助。提出调整产业扶贫政策宣传策略、加强贫困户程序性知识教育、动态调整贫困户产业补贴标准的对策。

    2019年04期 v.23;No.166 5-1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与波及效应分析

    祝维维;张伟涛;韩秀玲;王鑫;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性地位。以河北省2015年投入产出延长表为依据,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研究了河北省农业与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的关联和波及效应情况。结果表明:河北省农业对第二产业的前向供给推动和后向需求拉动作用较大,其中对食品和烟草、纺织品、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等产业的前向供给推动作用较明显;对化学产品、食品和烟草等产业的后向需求拉动作用较大。河北省农业的后向关联产业个数多于前向关联产业个数,农业的后向需求拉动作用大于供给推动作用,且农业对自身的拉动作用最大。河北省农业对国民经济的感应度系数(1.342 2)>1,国民经济对该省农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系数(0.884 6)<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低。

    2019年04期 v.23;No.166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山西“农谷”品牌建设研究

    雷焕贵;

    山西"农谷"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立足实际、着眼"三农"做出的战略部署。2019年对山西省太谷县3镇6乡实地走访,对182位被访者进行问卷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山西"农谷"品牌的了解程度、了解渠道与评价等方面,得到以下结论:山西"农谷"品牌宣传推广不到位,被访者对该品牌的认知度较低;缺乏品牌的广度和深度建设。并提出完善顶层设计与政策架构,加强"农谷"品牌定位与创新的对策。

    2019年04期 v.23;No.166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泰州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分析

    王芳;费汉华;徐静雅;张月兰;

    通过梳理泰州里下河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基础条件和优势,构建5个指标深入对比9个典型样本,分析该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新路径,可为江淮生态经济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04期 v.23;No.166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耕作栽培与生理

  • 种植密度对玉米杂交种邯玉398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谢淑芹;焦宏业;史明山;史丽丽;范子洋;王磊;

    为了探明玉米杂交种邯玉398的最佳种植密度,在0.6 m等行距条件下,种植密度设60 000、67 500、75 000、82 500和90 000株/hm2计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杂交种邯玉398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60 000~90 000株/hm2密度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邯玉398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其中,种植密度为67 500~75 000株/hm2时,产量为11 072.51~11 151.94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处理;空秆率呈增加趋势,穗长逐渐缩短,秃尖长度逐渐增加,行粒数逐渐减少,千粒重逐渐降低。研究结果显示邯玉398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 500~75 000株/hm2,在生产推广中可根据当地具体的水肥条件进行适当调整,以充分发挥品种优势,获得高产。

    2019年04期 v.23;No.166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冀中南节水型冬小麦品种筛选

    孙明清;刘强;宋小颖;高倩;张辉;刘鑫翠;张广辉;安庆学;张立波;

    为了筛选出适宜冀中南地区种植的高产节水型冬小麦品种,参考抗旱指数的鉴定方法和评价标准,2016~2018年2个试验年度在辛集、赵县、临漳、枣强、隆尧5个县(市)对66个冬小麦品种的节水性进行评价,试验设春1水和春2水2个灌溉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处理下参试小麦的节水指数和产量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冬小麦品种中节水性表现为极抗的有3个,表现为强的有28个,表现为中等的有34个,表现为弱的仅1个;春1水处理下平均产量>7 500 kg/hm2的品种有21个。试验点次对参试冬小麦春1水产量与节水指数的相关性影响较大,二者间的相关系数随着试验点次的增加而增大,4个及以上试验点次冬小麦品种的春1水产量与节水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850)。综合节水指数和产量表现,初步筛选出了节水指数≥1.00的冬小麦品种有藁优2018等共计31个。

    2019年04期 v.23;No.166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园艺·园林

  • 日光温室茄子膜下滴灌耗水规律研究

    贾永国;王淑贞;王璐;王淑芬;

    为了制定日光温室茄子的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对日光温室茄子的膜下滴灌耗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条件下,日光温室茄子在定植后经过一周的缓苗期之后生长逐渐加速,耗水量随之加大;除灌12水的丰水处理(T5)在结果后期耗水量达到最大值外,其他4个处理的耗水量均在结果前期达到最大值。通过对茄子产量与总耗水量进行回归分析可知,在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条件下,茄子产量与总耗水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茄子整个生育期的最佳耗水量为205.06 mm。

    2019年04期 v.23;No.166 34-3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番茄杂交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张庆银;王丹丹;师建华;李燕;牛瑞生;齐连芬;霍建勇;

    随着番茄制种年限的延长和品种的演变,原来的制种方式导致番茄产量不稳、质量下滑、效益降低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番茄杂交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审定编号:DB 1301/T 220—2017)从申报检疫、父母本质量要求、地块选择与隔离、父母本种植管理、授粉技术、种子收获以及种子检验等环节介绍了番茄杂交种子生产技术,为石家庄市番茄种子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2019年04期 v.23;No.166 39-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兰赛尔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张立沙;朱迎新;郑磊;杨丽;刘亚召;徐淑贞;

    为在园林景观中推广应用兰赛尔,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动物园、石家庄市植物园和滹沱河北岸设立试验点。通过田间试验,对兰赛尔的移栽时间、不同时期覆盖度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种植条件、不同移栽苗木类型的花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兰赛尔最佳栽植时间在3月中下旬~4月中旬;向阳栽培的兰赛尔开花量远高于半遮阳和全遮阳栽培,6~7月进入盛花期,开花量大,花色艳丽,景观效果好。可片植或与高大乔木间植,可以在公园、绿地以及河岸水系的园林景观中推广应用。

    2019年04期 v.23;No.166 41-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

  • 黄淮海夏大豆新品系对花叶病毒的抗性分析

    韩昕君;李志辉;傅豪;靳巧玲;高杉;

    大豆花叶病毒(SMV)是引起我国大豆产量和品质降低的一种主要病毒,其分布比较广泛,发病率高,尚无特效的化学药剂可以防治。培育抗病新品种是目前防治SMV最有效的方法。为了解我国黄淮海夏大豆新品系对花叶病毒的抗性现状,通过人工接种该地区流行的SMV株系SC3和SC7,对参加2015~2017黄淮海多点鉴定试验的287个新品系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对SC3表现抗病或高抗的品系有158个,占参试品系总数的55.1%;对SC7表现抗病或高抗的品系有143个,占参试品系总数的49.8%;对SC3和SC7同时表现至少为抗的品系有118个,占参试品系总数的41.1%。鉴定出的高抗SMV大豆新品系有晋科3号、商豆161、菏豆23等。高抗SMV大豆新品系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抗SMV育种水平不断提高。

    2019年04期 v.23;No.166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生物科学

  • 番茄根际多功能益生芽孢杆菌的筛选与鉴定

    张翠绵;贾楠;马佳;彭杰丽;李书鸿;胡栋;魏晓燕;王春燕;王占武;

    为了克服番茄连作障碍,针对连作障碍构成因子,以筛选具有促生、抗病和提高植物抗逆功能的根际促生菌为目标,对从连作番茄根际土壤中分离的细菌,采用层级筛选方法,以解磷、固氮、产铁载体、产IAA能力及其对6种病原真菌〔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茄子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番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辣椒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黄瓜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的拮抗性为指标进行优势菌株的筛选,并测定了其对番茄幼苗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从番茄根际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出了解磷、固氮、产铁、产IAA功能且抑制病原真菌能力突出的优势菌株G81,通过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番茄幼苗接种该菌后,各项生理指标均明显提高,其中以稀释200倍菌液处理效果最佳,株高、整株鲜重、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叶面积、主根长和叶片叶绿素a+b含量分别较空白对照增加了55.6%、39.4%、38.7%、33.3%、31.7%、30.4%和2.61倍。菌株G81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2019年04期 v.23;No.166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利用二甲戊灵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的研究

    杨俊伟;王建军;贾鑫;邵林生;李彦良;赵变平;杨海鹏;杜彦超;王富荣;

    以3种遗传类型不同的玉米杂交种先玉335 (普通型)、晋鲜糯6号(糯质型)和迪甜10号(甜质型)为试验材料,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二甲戊灵诱导液浓度设50、75、100、150 umol/L计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二甲戊灵对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类型玉米的孤雌生殖结实株率均随二甲戊灵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不同类型玉米适宜的药剂浓度存在一定差异,先玉335、晋鲜糯6号、迪甜10号适宜的二甲戊灵处理浓度分别为100、100和75μmol/L。并对诱导后的孤雌生殖1代植株进行田间观察和鉴定,伪株比例为57.45%,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其他无融合生殖途径及细胞质有关。

    2019年04期 v.23;No.166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遗传育种

  • 黑小麦新品种三餐黑麦一号的选育

    孟雅宁;赵宁;古东月;马丽娜;王恰恰;

    三餐黑麦一号是以黑小麦76号为母本、石4185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黑小麦新品种。其营养品质高,子粒中硒、镁、铁、锌和锰含量分别为201.20μg/kg、1 350.00 mg/kg、43.30 mg/kg、44.10 mg/kg和37.49 mg/kg;加工品质好,属于强筋小麦,其中,粗蛋白质(干基)含量15.6%,湿面筋含量32.1%,吸水量647 mL/kg,形成时间6.7 min,稳定时间12.8 min,拉伸能量63 cm2,最大拉伸阻力288 EU,容重802 g/L;农艺性状好,2 a省级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707.0 kg/hm2。

    2019年04期 v.23;No.166 56-58+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资源与环境

  • 大白菜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效果

    柴同海;张薇;师学静;李伟欣;王淑平;

    为了探究解决大白菜产量下降、土壤氮磷积累量增高、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养分流失严重等问题的综合方法,采取早熟品种晚播、小畦种植、中量水灌溉、施用生物-有机-无机三元复配新型生物肥料等多项措施,对露地大白菜面源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结果表明:在露地大白菜生产中,与常规管理相比,采用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减少N、P2O5、K2O用量(节省量依次为55.5、45.0、48.0 kg/hm2),土壤中残留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了10.00、26.70、57.00 mg/kg,pH值降低了0.19,缓解了土壤碱化程度;全生育期节约灌溉水1 500 m3/hm2,降低了氮肥淋溶的风险;早熟品种适时晚播,可有效减少农药用量562.50 g/hm2;显著提高大白菜产量,其中毛菜增产6.31%,净菜增产9.00%。采用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大白菜产量,还能有效控制和减少面源污染,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前景。

    2019年04期 v.23;No.166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太行山区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以河北省涉县为例

    刘红耀;温利华;

    研究太行山区地质灾害的致灾因子并进行风险性评价,为该区域防灾减灾、应急预案设计提供参考。以河北省太行山区地质灾害多发区涉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平台,选取坡度、地层岩性、断层、植被覆盖、年降雨量、土地效益、人口密度等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易损性2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构建太行山区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模型,得到涉县的地质灾害风险性等级分区图。结果显示:涉县地质灾害高风险区、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西部清漳河和中部邯长铁路沿线一带,高、中高风险区面积占涉县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7%和22%,该区域风险性较高的原因是自然条件脆弱以及人类经济活动影响剧烈;中、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中、低风险区面积占涉县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40%和21%,该地区虽然地势较高,但高程差小、岩性坚硬,植被覆盖度高,人类活动干扰不明显,风险性较低。通过3S技术可以快速提取地形地貌、地表覆被、地质、水文、人文条件等自然和社会经济信息,在此基础上部署与安排防灾减灾工作有一定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2019年04期 v.23;No.166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2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米糠整体利用研究进展

    喻远东;廖卢艳;

    米糠是稻米加工的主要副产品,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开发利用价值高。我国米糠资源丰富,但由于米糠贮存稳定性差,易酸败变质,加上人们对米糠的综合利用缺乏了解,导致其营养价值和资源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在目前的研究中,米糠的主要可利用成分有膳食纤维、米糠油、米糠蛋白和米糠多糖等。米糠稳定化方法以热稳定法为主,其中,挤压膨化处理能快速钝化米糠中的脂肪酶,具有处理量大、生产连续化程度高等优点,但对米糠整体的性质改变较大;微波稳定法具有热穿透性强、营养损失少的优点,已成为目前米糠稳定化技术的研究热点。经过稳定化处理后的米糠可以作为配料添加到食品中,提高产品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还可以通过特殊工艺制取膳食纤维、米糠毛油、米糠蛋白、米糠多糖和谷维素等,提高米糠的开发利用价值。

    2019年04期 v.23;No.166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2K]
    [下载次数:1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气象学

  •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气温和地温的变化特征

    王玉坤;于洋;卜跃刚;田亚男;郝桂珍;裴宏伟;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的气候变化对于京津冀地区影响重大。对张家口市坝上地区的气温和各深度土壤温度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拟合了土壤温度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1960~2018年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在1990年发生突变;春季和冬季气温增速较快,且波动幅度较大;地表温度变化与气温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地温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波动均减缓,滞后现象明显;春夏两季的地温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秋冬两季的地温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0~50 cm的年平均地温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80 cm以下的年平均地温基本不变;通过土壤温度计算公式得到的地温计算结果与试验的实际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2019年04期 v.23;No.166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5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冀中南太行山前平原初秋降水特征

    朱慧钦;魏瑞江;侯晓莉;孙景瑜;马贵宏;赵燕;

    初秋(9月)是冀中南太行山前平原秋收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降水的多少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1981~2018年9月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进行分析,探讨了冀中南太行山前平原区初秋的降水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8年冀中南太行山前平原9月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气候倾向率为-1.30~8.01 mm/10 a,其中有18个站点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变化趋势可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降水偏多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为降水偏少期;21世纪初以后为降水偏多期。降水量在1986年发生第1次突变;石家庄中西部和邢台区域在2003年,石家庄东部和邯郸区域在2000年发生第2次突变。各区域9月降水量均有明显的周期变化;总降雨日数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其中邯郸区域小雨日数增加明显。

    2019年04期 v.23;No.166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

  • 基于ARIMA模型对2018~2022年世界小麦单产水平的预测与分析

    蔡承智;李莹莹;郑伟伟;蒋杏子;于飞;左晋;曾晓珊;

    小麦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分析其单产的长期演变规律及当前态势,对研究未来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1961~2017年世界小麦平均单产和最高单产,构建世界小麦平均单产和最高单产的预测模型,对2018~2022年世界小麦的平均单产和最高单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5 a世界小麦平均单产和最高单产均呈增长趋势,且世界小麦单产水平处于逻辑斯蒂曲线(S曲线)的中间偏低位置,未来世界小麦的平均单产水平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019年04期 v.23;No.166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高筋含量的宁夏优质小麦农业气候区划

    张德有;李阳;王勇;

    为进一步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实现优质小麦的高效生产,综合分析小麦全生育期的气候条件来确定优质小麦的气候区划指标,同时考虑灌溉条件因素,将宁夏优质小麦种植划分为强中筋适宜种植区和中筋适宜种植区2个大区,并将2个大区分别划分为上等适宜区和下等适宜区,对各地合理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2019年04期 v.23;No.166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5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广西农业科技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应用

    莫小香;韦健;钟翠;曾志康;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传统信息管理平台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农业领域日益增加的信息资源需求,基于MySQL技术建立了开放式广西农业科技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经过系统升级优化、平台推广应用,有效整合广西区内分散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实现信息数据库存储、网络化发布、多媒质展示,提高了信息服务的实效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并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农业科技资源高效利用,为服务广西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019年04期 v.23;No.166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4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

  • 基于Design-Expert回归分析的藜麦叶黄酮提取工艺优化

    魏志敏;吕玮;裴美燕;宋世佳;卢川;刘秋红;李顺国;

    以藜麦苗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藜麦叶中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液料比对藜麦叶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Design-Expert软件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设计响应面试验,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液料比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并建立了以黄酮提取量为响应值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数学模型,据此得到藜麦叶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藜麦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8%、液料比32∶1、提取时间100 min、提取温度61℃,该条件下黄酮提取量可以达到(12.41±0.03) mg/g,与测定值接近。说明此响应面法得到的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为藜麦叶提取黄酮在生产上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2019年04期 v.23;No.166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4K]
    [下载次数: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河北农业科学》征稿简约

    <正>《河北农业科学》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主办的农业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公开发行。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曾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河北省优秀期刊"、"第二届北方期刊奖"。

    2019年04期 v.23;No.166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