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科学

 


粟类作物专栏

  • 优质 高产白米谷子新品种九谷19的选育

    刘永莉;李原有;姜硕;

    九谷19(200106)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夏谷与春谷种质资源多次进行人工杂交后创新而成的适合机械化栽培的白米谷子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倒伏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在2012年全国第九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一级优质米,2013年初通过了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谷2013011)。

    2014年03期 v.18;No.135 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耕作栽培与生理

  • 不同类型棉花品种对滨海盐碱地的适应性研究

    杜海英;张谦;王树林;冯国艺;祁虹;林永增;

    以黄河流域棉区表现较好、具有高产潜力的不同类型棉花品种〔冀杂2(早熟杂交种)、冀优01(中熟杂交种)、冀863(早熟常规种)和冀958(中熟常规种)〕为试材,在滨海盐碱地上种植进行盐碱地适应性试验,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进行了分析,以筛选耐盐性强、适宜在滨海盐碱地种植的品种。结果表明:从品种熟性来看,早熟品种冀863和冀杂2相对适宜在滨海地区中度盐碱地种植;杂交种冀杂2和冀优01的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水平高于相同熟性的常规品种,且籽棉产量均高于常规种。在滨海中度盐碱雨养田适宜种植早熟棉花品种,如果管理措施到位,可选择种植具有高产潜力的早熟杂交种冀杂2。

    2014年03期 v.18;No.135 4-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优质小麦区域化布局研究

    张静;

    河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省份之一,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3位。近几年河北省粮食生产和消费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小麦优质化和区域化种植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开展优质小麦区域化布局与区域化生产发展研究,不仅可以服务于政府宏观区域决策,而且为强化各地育种单位工作的针对性提供方向,同时对推进品质改良和小麦产业化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在对河北省内不同地区的气候背景、地质条件和土壤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加入了水资源供给能力的分析研究,结合不同类型小麦生态适应性评价,分析了各地区小麦生产结构面临的问题和小麦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探讨了优质小麦品质区划方案与区域发展方向和重点。

    2014年03期 v.18;No.135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种植密度对转基因杂交抗虫棉邯棉646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班战军;

    以转基因杂交抗虫棉邯棉646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行长10 m、行距0.6 m条件下,设种植密度24000、31500、39000、46500和54000株/hm2计5个处理(种植密度由株距调节),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邯棉646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以明确实现邯棉646产量与纤维品质最佳结合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邯棉646的最佳种植密度为39000株/hm2,该种植密度下产量较高且纤维品质最好,能够实现产量与纤维品质的最佳结合。

    2014年03期 v.18;No.135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园艺·园林

  • 盐分胁迫对菊芋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张国新;郝桂琴;刘雅辉;薛志忠;王秀萍;吴新海;

    探讨不同盐分胁迫对菊芋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旨为苗期菊芋耐盐鉴定与筛选提供理论数据支撑。本研究为盆栽试验,以菊芋品系BY1和BY2为试材,分别采用0(CK)、0.2%、0.4%、0.6%、0.8%和1.0%的NaCl溶液浇灌以模拟不同强度的盐胁迫,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对菊芋相对株高、茎粗、叶面积、倒二叶长宽、干重和鲜重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分浓度的升高,菊芋的各指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0.4%盐度胁迫对相对株高、单株叶面积、倒二叶长度、干重和鲜重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0.6%高盐分胁迫对幼苗地上部干重和鲜重的影响较对地下部的影响大。0.4%盐分浓度能够明显抑制菊芋幼苗生长,可作为菊芋苗期耐盐鉴定的参考浓度。

    2014年03期 v.18;No.135 13-1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柽柳设施扦插育苗技术规程

    郭艳超;王文成;孙宇;吴新海;刘艳辉;常辉;

    为规范柽柳设施扦插育苗生产,促进柽柳种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河北省柽柳育苗生产实际情况,对柽柳设施扦插育苗的术语和定义、采穗圃的建立与管理、育苗前准备、扦插育苗、插后管理、苗木出圃等提出具体要求。该规程(标准编号:DB 1302/T 340-2013)对河北省柽柳设施扦插育苗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014年03期 v.18;No.135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无公害番茄硝酸盐含量控制技术研究

    苗锋;刘全凤;阚晓君;赖德强;刘英敏;马茜;

    为解决温室栽培条件下无公害番茄生产中果实硝酸盐含量超标的问题,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量(采用"3414"回归设计)、施用生物肥料、施用氮肥抑制剂对番茄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化学氮肥是导致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增高的直接原因,施用钾肥、生物肥料和氮肥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在基肥中增加适量生物肥料和氮肥抑制剂,定植后增加氮肥和钾肥的追肥次数,结果期进行叶面喷肥,可控制无公害番茄生产中果实的硝酸盐含量。并据此制订出番茄无公害施肥技术,以指导番茄生产。

    2014年03期 v.18;No.135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

  • 小麦品种(系)对麦蚜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路子云;高占林;党志红;李耀发;李建成;刘文旭;冉红凡;屈振刚;

    应用蚜量比值法,对10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对麦蚜的抗性鉴定及筛选。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蚜的抗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并筛选出了正科抗、冀麦418、河农825、石B07-4056等14个对麦蚜抗性表现较好的品种,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也可作为抗蚜材料选育抗蚜品种。

    2014年03期 v.18;No.135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为害黄芪的主要甲虫种类及其防治策略

    巴义彬;蒋晓丽;张慧;赵明;赵聚莹;

    为了明确河北省为害黄芪种植的甲虫种类,进而提出绿色防治策略,2013年在河北省黄芪种植区实地调查了为害黄芪的主要甲虫种类,结果显示,为害河北省黄芪种植的甲虫种类主要有6科46种,为害类型以根际害虫为主;对黄芪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的优劣进行了评述,并针对河北省黄芪种植区相对集中、以农药防治为主的特点,提出了以物理防治为主,生物和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2014年03期 v.18;No.135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4种生物农药对白菜菜青虫的田间防效评价

    石爱丽;邢占民;张铃;张杨;郭玉炜;高立起;

    为明确不同生物农药对白菜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以白菜品种太原二青为试材,采用叶面喷雾的方法,在田间初见2~3龄菜青虫幼虫时进行第1次施药、间隔15 d进行第2次施药,以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有机化学农药)1500倍液和清水(不施药)为对照,研究了菜颗·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苜核·苏云金杆菌悬浮剂750倍液、0.5%印楝素乳油750倍液、0.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4种生物农药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大白菜商品产量和种植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农药持效期长、防治效果好,虽然增加了购药成本,但生产出的白菜商品率和产量均高且绿色安全,最终扣除施药成本后的经济效益较高。本研究施药2次条件下,施用苜核·苏云金杆菌悬浮剂750倍液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最好,施药后第15d防效为90.11%,白菜被害指数仅0.21%、商品率达100%,商品产量(177262.5kg/hm2)和扣除施药成本后的收入(48858.5元/hm2)均最高,较施用化学农药产量增加14.47%、收入提高13.75%。

    2014年03期 v.18;No.135 31-3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几种诱集法对皖南蓝莓园白蚁的诱集效果

    樊基胜;张春龙;缪勇;江彤;黄衍章;

    害虫诱集防控是园林果树白蚁治理的一种重要方法。近年来皖南蓝莓园白蚁发生较重,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刻不容缓。采用诱集管(竹管、PVC管2种材料)和诱集坑2种方法,分别在诱集后第14、28、45和90 d,调查了几种饵料对蓝莓园白蚁的成功诱集频次和诱集数量,根据4次调查的累计结果评价不同诱集方法、诱集管材料和饵料类型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诱集管法的引诱效果明显优于诱集坑法;竹管的诱集效果略好于PVC管,但差异并不显著;2种方法试验的不同饵料中,均以马尾松饵料的诱集效果最好,4次调查成功诱集频次、诱集数量分别为17次、939头(诱集管)和7次、767头(诱集坑)。

    2014年03期 v.18;No.135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防治棉铃疫病的9种化学杀菌剂筛选与评价

    鹿秀云;周洪妹;李社增;郭庆港;李宝庆;马平;

    为筛选出防治由苎麻疫菌引起的棉铃疫病的有效化学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250 g/L嘧菌酯悬浮液、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对棉铃疫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不同杀菌剂对棉铃疫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较好,3次施药后对棉铃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7.74%、44.68%、36.54%和45.16%、44.68%、32.69%,防效相对稳定,可优选用于棉铃疫病的防治。

    2014年03期 v.18;No.135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聊城市小麦隐性灾害防控综合技术体系

    王怀恩;孙云超;张培云;王丁坡;张鲁江;张寅;王梦娇;

    经过2 a小区试验、大田示范以及综合试验研究,制定了聊城市小麦隐性灾害防控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子处理、秸秆还田、整地播种、播后镇压、浇越冬水、冷害来临前浇水、受害追肥、病虫草害防治、后期"一喷三防"等栽培管理技术,旨为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2014年03期 v.18;No.135 43-45+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西瓜枯萎病药剂防治试验

    刘建平;

    试验设1%申嗪霉素悬浮剂1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30%恶霉灵水剂1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和清水对照(CK)5个处理,在西瓜枯萎病初发期开始第1次叶面施药,之后每隔7 d施药1次,连续施药3次,研究了4种药剂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次用药后,1%申嗪霉素1 000倍液防效为83.5%,30%恶霉灵水剂1 000倍液防效为75.5%,二者药效显著高于其他2种药剂。

    2014年03期 v.18;No.135 46-4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土壤肥料

  • 冀中南小麦/玉米轮作土壤磷素周年循环及高效利用研究

    李娟茹;李月华;许永红;李建波;赵军华;张广辉;刘亚;

    在冀中南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制度自然生产条件下,对2 m土体磷素周年循环及盈亏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磷素高效利用的施用方法。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轮作土体磷素含量周年变化呈"M"型;磷素纵向移动性差,多累积于耕层,周年变化幅度随土层的加深而变小;当前生产条件下,小麦/玉米轮作磷素循环呈盈余状态,磷肥施用应以减为主,在施用上以全部或重施于小麦效果较好。

    2014年03期 v.18;No.135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浓度枯草芽孢杆菌对黄瓜秧苗长势和质量的影响

    康少辉;苏浴源;栗淑芳;申领艳;闫凤岐;刘晓婕;吕丽霞;

    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类含有活性微生物的特定制剂,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以黄瓜秧苗为试材,采用灌根的方法施用枯草芽孢杆菌3次(基施1次,出苗后5 d和15 d各追施1次),试验设枯草芽孢杆菌施用浓度0(清水,CK)、5×105、6×105、7×105、8×105、9×105和10×105cfu/mL计7个处理,研究不同浓度枯草芽孢杆菌处理对黄瓜秧苗长势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试验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够提高黄瓜秧苗的长势和质量,其中能够产生显著影响的枯草芽孢杆菌最低施用浓度为6×105cfu/mL。建议生产上枯草芽孢杆菌的施用浓度为6×105cfu/mL,不仅经济,且效果明显。

    2014年03期 v.18;No.135 52-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施氮量对秋冬茬番茄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

    丁月芬;

    为了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番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开展了氮肥总量控制试验。试验设不施氮区、推荐施氮区(N 375.0 kg/hm2)、70%推荐施氮区、130%推荐施氮区4个处理,统计各处理下的番茄产量和种植效益。结果表明:不施氮区产量最低,推荐施氮区产量最高,二者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过量施氮导致番茄着色差、效益降低,以推荐施氮区效益最好。本研究条件下,大棚番茄最佳施氮量为277.6 kg/hm2。

    2014年03期 v.18;No.135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冀中南麦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田红卫;李月华;丁月芬;赵锁辉;许永红;马吉利;张广辉;

    在冀中南冬小麦生育期内,对麦田土壤2 m土体储水量的周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从播种到收获2 m土体总储水量呈显著降低趋势,到小麦收获时2 m土体总储水量减少了134.6 mm;各土层含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其中0~40 cm土层含水量降幅最大,150 cm以下土层含水量降幅最小。说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小麦对150 cm以下土壤水利用较少。

    2014年03期 v.18;No.135 57-5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生物科学

  • 脱氢表雄酮研究进展

    马志民;刘兰服;姚海兰;张松树;

    介绍了脱氢表雄酮的分子结构及生理活性,概述了脱氢表雄酮分离、检测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2014年03期 v.18;No.135 60-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9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SSR和EST-SSR技术在小麦锈菌研究中的应用

    王静;王旗;徐璟琨;王鹏;李令蕊;

    分子标记技术在生物遗传多态性研究中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具有高效、快捷、不受发育时期和环境因素影响的优点,并可从本质上揭示病原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变异等特性,因此,该技术对小麦锈病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SSR及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锈菌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2014年03期 v.18;No.135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山梨醇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冯小磊;苏旭;赵治海;王晓明;

    山梨醇是蔷薇科植物主要的光合产物和转运物质,人们对其代谢转运进行了大量研究。山梨醇相关基因转入非蔷薇科植物中,可以提高其抗逆性;在植物离体培养中添加山梨醇可以广泛地、明显地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和再生能力,但是,对于其促进分化再生的机理尚不明确。概述了近年来山梨醇在植物研究中取得的进展,以期为认识山梨醇代谢途径、创建高效组培技术以及明确山梨醇在组培中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2014年03期 v.18;No.135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遗传育种

  • 高产稳产 抗病虫棉花杂交种冀棉3536的选育及其特性分析

    崔淑芳;张海娜;金卫平;刘祎;杜华婷;张玉松;骆冬洁;杨建良;

    培育高产稳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种,解决广大棉区枯萎病和黄萎病逐年严重发生、棉花产量低等突出问题,探讨培育高产稳产品种的新思路。利用杂交方法,将海岛棉的优良性状转育到陆地棉中,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母本南36,转育抗虫基因培育抗虫棉父本南21;配制、鉴定筛选优势组合(南36×南21)F1即冀棉3536,2008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冀棉3536高产稳产,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综合性状优良。其高产稳产的关键在于不孕籽数量少,铃重高且稳定。冀棉3536的育成,为不孕籽性状列入棉花新品种的选育性状提供了依据。

    2014年03期 v.18;No.135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麻种间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张丽丽;米君;李世芳;

    胡麻种间杂交技术是我国胡麻育种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克服了胡麻栽培种与野生种之间的不亲和性。通过分析胡麻种间杂交种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了胡麻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与分茎数、单果粒数、单株产量和千粒重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与千粒重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795;与株高、工艺长、主茎分枝数和有效果数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株高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与工艺长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通过品种(品系)各农艺性状的隶属度函数对参试胡麻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综合表现最好的胡麻材料是杂交品系1062。与常规栽培种(双对照)相比,胡麻种间杂交种的株高和工艺长较短,分茎数较多,千粒重较大,产量较高,增产优势明显。

    2014年03期 v.18;No.135 76-7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药用植物

  • 东北地区野生白鲜皮3种药用成分含量分析

    王子刚;于海娇;秦梦;谢晓亮;田伟;尹春梅;

    为了科学评价东北地区野生白鲜皮的药材质量,以产自吉林、内蒙古、黑龙江和辽宁4个省域8个地区的野生白鲜皮为试验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白鲜皮中梣酮、黄柏酮和白鲜碱3种药用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参试药材样品的梣酮和黄柏酮含量均明显高于《中国药典》规定标准,但白鲜碱含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不大,其中吉林梅河口药材样品的梣酮、黄柏酮和白鲜碱含量均最高,分别为0.226 1%、0.612 9%和0.032 3%。东北地区野生白鲜皮的药材质量普遍较好,其中吉林梅河口所产药材质量最佳。

    2014年03期 v.18;No.135 79-8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野生柴胡生育特性及其对驯化栽培的启示

    贺献林;王旗;贺振宁;王丽叶;贾和田;

    近年来,柴胡野生资源匮乏,人工栽培成为商品柴胡的主要来源。对太行山区涉县野生柴胡的生育特性进行了系统调查,将柴胡不同发育时期的幼苗分为种子苗、春生根茎苗和秋生根茎苗,并据此将叶片划分为3组功能叶(营养生长功能叶、营养与生殖生长功能叶、生殖生长功能叶),并描述了柴胡生长发育历程模式图。提出柴胡栽培应于雨季在秋作物行间套播,在不采收种子时选择割薹以提高根系产量等措施。

    2014年03期 v.18;No.135 82-8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资源与环境

  • 河北省地表水重金属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邓静秋;韩雪;张良;

    对河北省地表水重金属污染的状况进行了简述,选取河北省地表水体中有重金属污染现象的5个断面,进行了近5 a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状况虽然有所好转,但仍然存在环境健康风险,5种重金属的风险值排序大致为六价铬>砷>镉>铅>汞。在剖析重金属污染原因及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重金属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2014年03期 v.18;No.135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重庆市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达标测算初探

    黄伟;余家燕;鲍雷;刘萍;李大年;杨灿;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发布与实施对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切实推进和加强重庆地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控与管理,以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评价6项监测指标(SO2、NO2、PM10、PM2.5、CO和O3-8h)年均浓度为测算基准,SO2、NO2、CO和O3-8h保持2012年年均浓度不变,PM10和PM2.5年均浓度按照每5 a同时连续削减15%进行测算,得到2012~2027年新标准达标测算结果。结果表明:4项气态监测指标(SO2、NO2、CO和O3-8 h)易达标,PM10于2017年后可低于新标准二级年均浓度限值70.00μg/m3,而PM2.5浓度达标至2027年将仍具有一定的难度。

    2014年03期 v.18;No.135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

  • 河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蔡淑红;杜海英;蔡海燕;张烨;刘艳华;

    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现代化加速发展阶段,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是提高我国国民整体经济水平、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作者对河北省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传播渠道以及农村居民整体素质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农户等获取信息渠道单一、信息资源单一、农民科技意识淡薄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政府主导、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建议。

    2014年03期 v.18;No.135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华北地区农业节水技术发展态势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崔永增;高振宏;贾秀领;

    在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重要因素的背景下,指出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技术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工程节水技术、生物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等主要农业节水技术措施,进一步探讨了国外先进国家的传统农业节水技术状况。对华北地区重要农业生产基地——河北省节水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河北省的环境状况提出了农业节水方式,为指导该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014年03期 v.18;No.135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

  • 土壤有效硫的提取与测定研究进展

    王雪征;茜晓哲;庞建周;陈淑萍;

    简要介绍了土壤中有效硫的提取方法及不同提取剂的适用范围,对土壤含硫量的测定方法 (如比浊法、比色法、电导法等)及其优点、缺点、适用范围和选择依据进行了阐述,推荐了河北省农作物抗旱研究重点实验室硫的提取与测定方法,并对土壤有效硫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测试人员的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

    2014年03期 v.18;No.135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