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灵迪;石琳琪;焦永刚;郭敬华;
2006~2008年连续3 a对太阳能高温闷棚提高土壤耕作层温度、防治茄子黄萎病的效果以及对茄子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闷棚可极显著提高0~20 cm耕层土壤温度,使各土层温度均达到微菌核的致死温度,极显著降低茄子黄萎病的发病率,提高茄子产量。
2009年08期 v.13;No.v.13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袁波;莫怡琴;张家俊;
研究了24%果尔乳油、24%乙氧氟草醚乳油、50%乙草胺乳油和50%姜蒜草芜踪乳油4种化学除草剂对大蒜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均对大蒜田杂草有一定的防效,其中50%姜蒜草芜踪乳油的防效最好。
2009年08期 v.13;No.v.13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建茂;胡繁荣;
研究了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甲基硫菌灵)、40%施佳乐悬浮剂(嘧霉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和40%福星乳油(氟硅唑)5种杀菌剂对马兰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40%福星乳油4 0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1 200倍液连续喷施3次,每次间隔7 d,防治马兰茎腐病效果最好,防治有效率均达到100.00%;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效果次之,防治有效率分别为89.52%和81.26%。
2009年08期 v.13;No.v.13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宇;郭云栋;江凯;马长恩;
回顾了前人对冰雹的研究,探讨了烤烟生育期内雹灾的特点、类型、发生规律及其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了防御雹灾的技术措施,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尽快形成烤烟防灾、抗灾的技术体系,促进我国烤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009年08期 v.13;No.v.13 26-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俊杰;张彪;梁成华;
总结了阜新地区多年来农业抗旱的科学实践经验,并对所采取的抗旱措施进行了探讨,旨为与阜新自然条件近似地区的农业抗旱工作提供科学借鉴。
2009年08期 v.13;No.v.13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韩梅;陈占全;郭石生;张启芳;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及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筛选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最佳施肥量,获得最佳的油菜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和密度4种因素3种水平应用于油菜,密度对植株形态影响较大,施肥量对其影响较小;因素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顺序是氯化钾(过磷酸钙(尿素(密度。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确定最优组合为尿素120 kg/hm2+过磷酸钙1 153 kg/hm2+氯化钾225 kg/hm2+密度26万株/hm2。
2009年08期 v.13;No.v.13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建广;王建霞;田伯红;张立新;黄素芳;李雅静;赵忠祥;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分别以不施肥和施复合化肥为对照,研究了高效稀土多元复合微肥对谷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高效稀土多元复合微肥能增加穗长、穗粒重和千粒重,提高谷子产量。通过研究其不同施用方式对谷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稀土多元复合微肥30%用作底肥和70%于拔节期追施,增产效应最明显。
2009年08期 v.13;No.v.13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仁贵;李庆魁;单建明;
研究了高氮水平下施用硅肥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施用硅肥可降低水稻株高,增加穗数和千粒重,提高结实率和产量,同时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和抗病性。其中施用硅肥150 kg/hm2处理的水稻,经济性状表现最好,产量最高。
2009年08期 v.13;No.v.13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窦菲;刘忠宽;秦文利;智健飞;刘振宇;
以国内绿肥历史资料、绿肥研究现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绿肥研究成果和实际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了我国绿肥作物研究历史及取得的成果。阐述了绿肥在开辟有机肥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牧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009年08期 v.13;No.v.13 37-3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朱春来;陈占全;李月梅;
介绍了我国及青海省滴灌技术的应用现状,结合青海省农业的发展优势,探讨了青海省滴灌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加强的技术研究内容。
2009年08期 v.13;No.v.13 39-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贞贞;李洪芹;张忠波;孙玉英;柴卫东;刘永平;
针对抗虫棉常规株型精细整枝、早衰严重,且整枝繁、工序多、劳动效率低的问题,依据叶枝的生育特点,创新了扩行缩株、非化控、叶枝早摘心、1株多茎育种新技术;采用多亲本杂交、病圃连续选择、株型定向培育方法,育成简化高产抗虫棉新品种沧198。该品种在河北省区域试验中,采用常规株型种植,籽棉增产10.8%~15.8%;采用多茎栽培,节省整枝用工70%,籽棉产量达3 871.7~4 900.5 kg/hm2,增产12.4%~22.3%,且纤维品质优良,抗逆性增强。确定的配套栽培技术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
2009年08期 v.13;No.v.13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爱国;赵丽芬;李增书;赵国忠;朱青竹;眭书祥;冯恒文;
石杂101是转Bt+CpTI双价基因杂交抗虫棉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冀中南和黄河流域棉区推广种植。
2009年08期 v.13;No.v.13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玉岭;
石豆3号是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遗75-14为母本、晋遗1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高蛋白春播大豆新品种。该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46.20%,脂肪含量18.09%,超过国家大豆双高优质品质标准。适宜在河北省中北部春播种植。
2009年08期 v.13;No.v.13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占军;王玉岭;金素娟;魏玉昌;
2007~2008年对105份美国大豆种质的农艺性状、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大豆花叶病毒抗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筛选出高蛋白种质2份、早熟种质4份、多荚种质5份、大粒种质3份、多粒荚种质4份、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种质11份(其中免疫种质2份)。通过综合分析,从中筛选出优异种质8份。
2009年08期 v.13;No.v.13 52-5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戴茂华;吴振良;刘丽英;
概述了国内外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现状,分析了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与技术,并对今后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最具潜力的4大应用研究领域是不育系利用、化学杀雄剂技术、杂种优势预测技术和海陆杂种棉选育。
2009年08期 v.13;No.v.13 54-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陈杰;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范围广泛。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成本高,对环境扰动大,而利用植物修复的效果好,易于操作。介绍了植物修复技术的主要方法和特点,对今后的植物修复研究进行了展望。
2009年08期 v.13;No.v.13 58-5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唐淑军;赖勇;梁幸;宋世文;刘士哲;
对深圳市宝安区30个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的土壤进行重金属污染调查,选取Zn、Cu、Cr、Pb、Hg、Cd和As共7个指标,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0个样点土壤中,21个样点为1级土壤;5个样点为2级土壤;4个样点土壤受到轻度污染,为3级土壤。2级土壤和3级土壤由Pb、Hg、Cd和As造成的污染比重依次为56%、33%、22%和11%。30个监测点的土壤均没有受到Zn、Cu和Cr污染。
2009年08期 v.13;No.v.13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韩平;
阐述了立体绿化的特点和主要作用,介绍了墙体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等立体绿化的表现形式。
2009年08期 v.13;No.v.13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周文泽;
概述了工业企业产区绿化的意义、作用和原则,提出了工厂各主要区域的绿化规划。
2009年08期 v.13;No.v.13 6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群;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生物多样性,通过生态系统管理、分类经营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现代科学的森林经营措施,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发展。
2009年08期 v.13;No.v.13 66-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马铭;窦菲;刘忠宽;秦文利;智健飞;刘振宇;
对生态演替理论的理解不仅有助于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而且还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理论基础。对有关生态演替的顶极群落学说、Gaus假说与竞争排斥原理、生态演替螺旋式上升理论、资源比例假说、变化镶嵌体稳态学说等理论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各学说(假说)的主要特征和优缺点。
2009年08期 v.13;No.v.13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跃华;师荣光;张铁亮;
以天津七里海湿地为研究对象,按照七里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和生态功能,把生态需水量划分为湿地水面蒸发消耗需水、湿地植物需水、湿地渗透消耗需水、湿地土壤需水和湿地生物栖息地需水5个组成部分。对各部分需水量进行计算,确定七里海湿地最适生态需水量为3 272.365万m3/a。
2009年08期 v.13;No.v.13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廖卫江;孙蕾;
利用1961~2000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4个气象站的扬沙天气观测资料,对其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精河年均扬沙日数最多,温泉和博乐次之,阿拉山口最少;扬沙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占全年的83%;博州年扬沙日数呈线性减少的趋势,温泉、博乐和精河扬沙日数的趋势系数分别为-0.45、-0.45和-0.51,年扬沙日数分别在1981年、1984年和1983年发生突变,突变后较突变前分别减少76%、62%和83%。
2009年08期 v.13;No.v.13 74-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桉梆;周静;李厚伟;
利用常规气象和卫星资料,对0801号台风"浣熊"的特点及环流形势与台风路径、强度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该结果可为今后台风路径、强度及登陆地点等的预报提供参考。
2009年08期 v.13;No.v.13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蕾;廖卫江;张远新;
对2004年阿拉山口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气象站的气温、地温、风向风速、湿度、气压和降水等要素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二者存在一定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仪器原理、观测方法、观测时间、仪器技术性能的不同以及样本差异等[1]。
2009年08期 v.13;No.v.13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明惠;李圆圆;朱小燕;
利用SIDC研究中心1870年以来太阳黑子月和年平均相对数、NCEP数据集的N ino 3区海温距平和广西玉林市5个站1958~2008年常规气象资料,初步分析了太阳活动变化和拉尼娜事件对桂东南冬季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变化与拉尼娜事件发生发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拉尼娜事件的发生使玉林冬季平均气温偏低,冬季加强型拉尼娜事件还使玉林市冬季出现长时间的低温天气。太阳活动变化对玉林市冬季气温并无直接影响,但可通过拉尼娜事件的发展间接对冬季气温变化产生影响。
2009年08期 v.13;No.v.13 84-8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宁;
随着我国旅游业大发展,农业旅游逐步成为极具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新兴旅游类型。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农业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009年08期 v.13;No.v.13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伟丽;
武汉市旅游产品类型多样,独特性强,知名度较高,旅游产品开发潜力非常大。探讨了武汉市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武汉市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
2009年08期 v.13;No.v.13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建春;
苏州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的重点在于保障农民增收。对当前苏州农民收入结构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土地使用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等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009年08期 v.13;No.v.13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玉娟;
介绍了东营市水资源概况、需水现状及水资源供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水资源的开发潜力。
2009年08期 v.13;No.v.13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许军;
选择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林业发展模式并制定相应的林业战略是林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江西省林业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主导,实施"一大四小"工程,已取得显著成效。工程的建设实施使林业的生态景观效益、经济社会效益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2009年08期 v.13;No.v.13 98-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先明;秦仲麒;刘先琴;涂俊凡;杨夫臣;
经过2007~2009年3 a的考察调研,基本摸清了湖北省砂梨产业的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湖北省砂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009年08期 v.13;No.v.13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王静;顿涛;路燕;李国领;孙建军;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不少困境。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与思路。
2009年08期 v.13;No.v.13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刘亚飞;郭瑞林;王海燕;王聪;
分析了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现状,介绍了4种沼气生态建设模式,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村沼气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009年08期 v.13;No.v.13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玉振;
针对河北省烟叶生产实际,明确指出了河北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重大社会效益,详细阐述了河北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思路,同时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规模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有效措施。
2009年08期 v.13;No.v.13 112-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潘远生;
简述了重庆市被征地农民安置模式的主要形式及现行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安置模式的对策建议。
2009年08期 v.13;No.v.13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红铁;
分析了我国国有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存在的体制问题突出,运行机制不畅,人才匮乏,育、繁、推一体化不健全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国有农业科研单位为种子企业发展授权,企业应追求自我完善,解决人才匮乏问题,完善育、繁、推一体化等种子企业的发展对策。
2009年08期 v.13;No.v.13 117-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汪鹏;
经济发展、城市化及土地政策是影响耕地资源消耗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包括重庆在内的7个市及经济区耕地资源与以上3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近15 a来各地区耕地资源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耕地年均减少率在各地区间梯级排列。其中,重庆市耕地减少率仅高于天津市和京津冀地区,而北京市耕地资源消耗率居所有地区之首。提出了重庆市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和保护耕地的对策。
2009年08期 v.13;No.v.13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静;陈越;付梅臣;
容积率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容积率修正系数直接关系到基准地价的评估与应用精度。在综合分析文献的基础上,以河北省滦县为例,分析了区域容积率对地价及基准地价的影响规律,利用高光谱遥感和实地校正等方法确定标准容积率,并找出容积率与其修正系数的关系,建立容积率修正体系的对数模型;验证了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规律,同时建立了容积率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关系。
2009年08期 v.13;No.v.13 123-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姚蓓艳;
通过将农村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在发展中既存在共同点也存在差异。以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成功经验研究为例,提出了农村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市场定位,做好风险管理等建议。
2009年08期 v.13;No.v.13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龙禹;庄天慧;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导致四川省88个县(区)受灾,其中农村受灾尤为惨重。目前,灾后重建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农民既是灾后重建的主要力量,又是直接受益者,灾后重建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而村民自治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重要制度保障。对村民自治组织参与灾后重建的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剖析了制约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
2009年08期 v.13;No.v.13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杨远光;张俊平;陈飞香;王璐;
加强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管理以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完善,关键在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土地产权的明确、流转条件和范围的界定、流转方式和年期的确定、流转程序的规范化、流转收益分配制度的健全、集体建设用地评价体系的构建、集体建设用地交易制度的创建,以及土地利用的统一管理。
2009年08期 v.13;No.v.13 133-13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海燕;
简述了茶叶的主要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2009年08期 v.13;No.v.13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