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月华;冯立辉;刘强;侯大山;李霞;薛胜月;
通过分析近年来石家庄市的气温波动特点,并结合地力提高和小麦生长发育等特点,提出了石家庄及冀中麦区常规播种量的适宜播期应为10月5-13日。部分麦田可以通过增加播量,选择单株成穗率高、分蘖力强的品种来适当推迟播期。
2008年11期 No.77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茹芳;卢思慧;曹金锋;高广居;
比较分析了河北省1975-2007年审定的40个夏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夏大豆产量从最初的2 250 kg/hm2上升至2007年的2 940 kg/hm2,增产幅度为30%。品种的农艺性状为:株高70-100 cm,生育期90-105 d,分枝数≥1个,紫花、圆叶,亚有限或有限型结荚习性,圆粒,黄或褐脐。百粒重高于18 g的品种占总数的72.5%。蛋白质含量≥44%的品种有4个,占品种总数的10%;蛋白质含量在41%-44%的品种有22个,占品种总数的55%。脂肪含量≥21%的品种为9个,占品种总数的22.5%;脂肪含量在18%-20%的品种有25个,占品种总数的62.5%。蛋白质+脂肪含量≥63%,并且脂肪含量≥20%的品种有6个,占品种总数的15%。
2008年11期 No.7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兵须;陈永建;景东林;
邢麦4号于2004-2005年度和2005-2006年度参加黄淮北片区域试验。以2 a区域试验的数据资料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邢麦4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制定了其实现高产的配套栽培技术。确定了低密度种植、高氮肥追施比例和追施氮肥时间后移等增产措施。
2008年11期 No.77 7-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隋亚云;王宇;
介绍了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采取育种与栽培相结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以节水型优质超级稻新品种为基础,以农业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为主攻方向,实现水稻高产为目标。
2008年11期 No.77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定国;郭衍龙;张文英;
阐述了营养钵育苗高脚苗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及漂浮育苗高脚苗形成原因,提出了在漂浮育苗中预防高脚苗形成的措施。
2008年11期 No.77 1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夏同勇;马二东;
通过对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在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上推行流程化管理的成效分析,阐述了杂交稻种生产推进流程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008年11期 No.77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笑笑;葛水莲;陈建中;郭海燕;安军;叶嘉;
阐述了Ca2+信号的产生与特点,Ca2+的感受器CaM(钙调蛋白),CDPK(钙依赖性蛋白激酶)以及CBL(钙调磷酸酶B类似蛋白)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2008年11期 No.77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海英;王占武;李洪涛;张翠绵;田洪涛;贾楠;
亚硝酸盐氮和氨氮是养殖水体恶化的主要成分。从对虾养殖水体中,分离筛选出2株分别对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耐盐芽孢杆菌菌株T905和T301。在模拟淡水和海水条件下,当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初始浓度分别为44 mg/L和20 mg/L时,3 d后菌株T905对亚硝酸盐氮降解率分别达到72.10%和92.10%,T301对氨氮降解率分别达到55.18%和52.00%。根据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鉴定2株菌为枯草芽孢杆菌。
2008年11期 No.77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郝彩琴;
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源农用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萜类、挥发油类、生物碱类、黄酮类、酚、醇类、有机酸类、甾体及皂苷类等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研究应用发展前景。
2008年11期 No.77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胡荣锁;杨劲松;徐飞;徐绍成;
海洋微生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所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的特异性,决定了海洋微生物作为新药物产生菌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综述了近年来从海洋中筛选具有药用价值微生物研究进展,并进行了系统分析。
2008年11期 No.77 66-6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海燕;丁存宝;贾长虹;张秀军;
近年来几丁质酶在生物防治、医药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引起了国内外普遍关注。综述了微生物几丁质酶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其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8年11期 No.77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贺;田玉珍;何晓云;
牛磺酸具有广泛的药用和保健功能。综述了牛磺酸的化学合成方法,并分析了牛磺酸的应用前景。
2008年11期 No.77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志全;沈海波;路立平;
将2007年吉林省中部玉米种植成本与10 a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投入方面,物质投入和用工投入较10 a前成倍增加;产出方面,产量略有增加,玉米价格增加幅度较大;取消农业税及提留款,增加了良种补贴等,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收益较10 a前增加。
2008年11期 No.77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颖;尹昌斌;
阐述了唐山市循环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并从政策支持、工作成效和典型模式3个方面介绍了唐山市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以迁安市"乐丫"种、养、加结合型模式为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归纳了该模式的基本原理和模式的结构特征,分析了该模式取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建议在中北部山前平原区大力推广种、养、加结合型循环农业模式,并提出坚持"两主一辅、一循环"的发展思路。
2008年11期 No.77 92-95+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陈春祥;詹玲;
近年来,福建省惠安县循环农业不断发展壮大。阐述了惠安县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分析了惠安县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惠安县循环农业的对策建议。
2008年11期 No.77 96-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超;张敏;宋吉轩;
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力,获得速生、高产、优质和高效的农畜产品。因其科技含量高而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设施农业发展的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综述了我国设施农业现状和目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2008年11期 No.77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范袁斌;李炳生;黄严帅;
探讨了江苏省南通市当前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2008年11期 No.77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游文芝;
竹林是浦城县的一大资源优势。然而由于不合理利用,导致全县竹林整体质量不高,竹山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应通过加强领导,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夯实资源培育基础,全面提高竹林经营管理水平;开展竹山生态修复,让资源永续利用;完善竹山经营责任制,搞活竹山经营权流转机制;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和措施,扶持重点产业建设等措施,使竹林生态系统得以稳固,以实现浦城县竹山的可持续利用。
2008年11期 No.77 105-106+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佐民;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以苏北地区为例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难点,并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思路。
2008年11期 No.77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岚;
在阐述农产品物流的特点的基础上,从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并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2008年11期 No.77 109-110+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杨晓;王青;
农民增收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简要说明了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提出在城乡统筹框架下建立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2008年11期 No.77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锋;
分析了现行财政支农政策与现代农业建设的关系。针对河南省财政支农政策实施中存在支农投入资金总量小、支农结构不合理、支农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及支农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要明确财政支农重点,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2008年11期 No.77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世民;王朝良;
在2006年对盐池、吴忠、中宁和西吉等地的调研和2007年对永宁、平罗和银川郊区等地的调研的基础上,总结近年来宁夏"新农合"组织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情况,提出"新农合"组织建设要注重发展质量和合作效率问题初步评价,初步分析了"新农合"组织发展质量和合作效率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并对宁夏新农合组织的质量和效率进行初步评价,提出提高新农合组织质量和效率的对策及建议。
2008年11期 No.77 117-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朝辉;
河南省于2003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经过5 a多的发展,已经提前实现"新农合"在全省的覆盖,有效的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通过对发展中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的总结与分析,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以使"新农合"能够在河南持续健康发展。
2008年11期 No.77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马伦姣;
近年来我国蜂蜜出口屡屡遭遇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对此应该冷静客观审视:正当合理的绿色壁垒对我国蜂蜜出口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从长期来看,这种导向作用必定会促使我国蜂蜜出口竞争力大大提升;但是短期内绿色壁垒对我国蜂蜜出口实际造成一定消极影响。为此,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生产与贸易对策。
2008年11期 No.77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玉兰;王秀果;郑书宏;
在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过程中,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主体的科研院所、农户或农业企业、中介机构和政府,以及作为客体的农业科技成果,处在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受环境方面的影响,而且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自身还存在特有风险。通过对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风险的类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降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的风险提供依据。
2008年11期 No.77 126-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开;
就农产品面临的市场风险,从信息指导和财政干预方面分析了欧盟农业政策发挥的作用,以及对我国支农政策制定的借鉴。
2008年11期 No.77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琳;
从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历程入手,分析了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困境,重点剖析了农信社和农村非正式金融组织创新的困境与障碍。
2008年11期 No.77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崔志华;张金池;
近年来,江苏省赣榆县在连云港市率先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六化十有"的建设目标,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的建设模式得到省、市的关注与好评。通过对赣榆县的新农村建设方法、成效和经验的分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008年11期 No.77 157-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婉如;
通过对江苏省兴化市一农村村级事务决策机制的典型调查,真实反映村民自治中协商民主这一公共民主范式在该村的落实情况,为《村组法》的完善提供思路,为新农村建设中健全农村民主制度提供一些参考。
2008年11期 No.77 160-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侠;鲍亚宁;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直接受益者,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各地新型农民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新型农民培训的对策措施。
2008年11期 No.77 162-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道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定位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面向新农村建设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不竭动力。要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过程中实现两者的双赢发展,必须转变思路、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勇于创新。
2008年11期 No.77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胡艳生;
总结了湖北省麻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等方面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2008年11期 No.77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育晓;任光凌;
在新农村建设中信息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总结了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总结国内农林院校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农林院校图书馆通过整合图书馆和网络信息资源,建立农业信息咨询、交流和教育网络平台,开展各种宣传培训,提高农村信息需求等措施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同时,阐述了农林院校图书馆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对其自身的影响。
2008年11期 No.77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