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月华;侯大山;刘强;李向华;李霞;于广军;李辉利;李中建;
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的"两晚"栽培技术,目的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玉米产量,搭配实现小麦高产抗旱栽培。以不同熟期的10个夏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冀中地区夏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为10月1日之前,同时明确了千粒重的增加与全生育期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日平均温度关联不大,长期缺光影响千粒重增加。
2008年07期 No.73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 田伯红;王建广;李雅静;张立新;孔德平;
采用5种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以谷子发芽期发芽势和发芽率的相对盐害率以及幼苗前期的根长和苗高的相对盐害率作为鉴定评价指标,研究谷子发芽期和幼苗前期耐盐性鉴定的盐胁迫条件。结果表明:200 mmol/L或250 mmol/L NaCl处理可作为谷子发芽期耐盐性鉴定的盐胁迫条件;150 mmol/L或200 mmol/LNaCl处理可作为谷子幼苗前期耐盐性鉴定的盐胁迫条件。
2008年07期 No.7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王宗权;
研究了分期施用氮肥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纯氮总量210 kg/hm2条件下,氮肥底肥50%+拔节期30%+孕穗期20%处理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可同步增长,产量最高。产量水平相对较高时,前氮后移的分期施氮方式有助于籽粒综合品质的提高;产量水平较低时,分期施氮对提高小麦籽粒品质作用不明显。
2008年07期 No.73 7-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张俊灵;孙美荣;李岩华;张东旭;申书珍;
根据2004~2005年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变异系数、适应度、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Cosolin)等多种分析方法,对长4738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长4738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在我国北部冬麦区广大水地示范推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8年07期 No.73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刘兴洋;毛雪飞;
综述了光照、温度、气体、水分以及矿质元素等因素造成的逆境条件对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8年07期 No.73 12-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6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敏;王书成;郎玉卓;李明;
综述了重金属镉、铅、汞和砷等对烟草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反应、烟草生长量以及烟叶品质几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治理措施。
2008年07期 No.73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马卫军;任爱民;张玉娟;罗河月;韩秋成;
根据该杂交种生长特性,经连续3 a试验研究并经大面积示范种植,总结出了一套在适宜种植区单产皮棉2 250 kg/hm2的高产栽培技术。
2008年07期 No.73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冉景盛;
综述了钾(K)、磷(P)、锌(Zn)、铁(Fe)、镧(La)对杂交水稻生理生化的影响的研究现状及主要进展,并展望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今后杂交水稻生理生化研究的发展方向。
2008年07期 No.73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丁义;王启法;朱礼科;王庆轶;杜庆霞;徐红霞;孙祥燕;仇桂余;杨福荣;
水直播稻是一种水稻简约优化栽培模式,是当今水稻的发展方向。对2 a来水直播稻试验研究取得的经验与教训作了简要总结。
2008年07期 No.73 22-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阶祥;杨峰;李卫华;胡新燕;张正敏;
探讨了淮北棉区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徐杂3号的育苗移栽技术。针对棉花各个生育的重要时期,提出标准化栽培技术措施,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规程性操作,并分别对育苗阶段、苗期、蕾期、花铃期及吐絮期的栽培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
2008年07期 No.73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正明;邵必发;马骏飞;徐光余;徐文;
2002~2003年对六安地区双条杉天牛发生的影响因子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
2008年07期 No.73 31-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国华;尹庆珍;酆淼;孙玉青;
阐述了不同浓度和不同pH值下的Ca培养液对蔬菜发病度的影响,阐明了钙素营养与蔬菜抗病性的关系、钙营养引起的抗病性变化的机理以及钙营养控制问题。
2008年07期 No.73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朱丽清;刘德源;刘永裕;袁星萍;
以广西柳州市为例,经过实地调查柳州市主要园林植物遭受低温危害的情况,找出园林植物的受害特点,提出防御低温危害的对策。
2008年07期 No.73 35-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栾东红;姜延浩;
通过对龙口市1988~2007年间春季出现霜冻日的背景资料分析,总结了龙口市晚霜冻出现的概率以及天气形势背景。结果表明:龙口市的终霜日有20%出现在4月下旬,由较强冷平流影响加辐射降温产生,出现在冷空气过境后微风、晴空的后半夜;造成龙口市重灾的晚霜冻均出现在4月下旬,气候背景是4月上旬、中旬气温和地温异常偏高,4月上旬、中旬日平均气温高于14℃和日平均地面温度高于18℃,导致农作物发芽早、果树开花早,承受低温能力减弱而造成重灾害。针对晚霜冻产生的天气背景以及致灾原因,提出了预防晚霜冻的措施。
2008年07期 No.73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俊;蒯志敏;张霞琴;程佳;
2008年初的连续阴雨雪低温冰冻天气对碧螺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前期温度偏低,茶芽萌动晚,采摘期比往年推迟近半个月。3月中旬后的天气条件十分有利于茶叶生长,使碧螺春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好于往年。高档茶上市量没有减少,高、中档的价格比上一年高10%~15%。
2008年07期 No.73 42-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健;仇硕;李秀娟;张翠萍;
报道了广西区内野牡丹科植物概况,介绍了观赏价值较高的10属24种(含变种)植物的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对其市场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议。
2008年07期 No.73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高昆谊;朱慧贤;
从云南省区域位置的重要性论述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的地位及意义,分析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的地理成因和特点,并提出了云南省在绿色经济建设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2008年07期 No.73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霞;
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加工过程中的废水、废渣成分复杂,营养丰富,对其研究和利用,不仅可变废为宝,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探讨了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处理方法以及废弃物的综合回收利用。
2008年07期 No.73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贡冬梅;茹淑华;张国印;王凌;耿暖;孙世友;
采用田间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永年县典型蔬菜种植村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含量状况。结果表明:永年县蔬菜土壤Cu、Zn、Pb和Cd的平均含量以土壤含Zn量最高,其次为含Pb量和含Cu量,土壤含Cd量最低。但是均没有超过国家允许含量。村与村相比土壤Cd含量的变幅最大,其次为土壤Zn和Pb含量的变化,土壤Cu含量变幅最小。果菜类蔬菜可食部位的Cu含量高于叶菜类和根菜类。叶菜类蔬菜可食部位的Zn、Pb和Cd含量高于果菜类和根菜类。3类蔬菜可食部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没有超过允许含量。
2008年07期 No.73 88-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连彦峰;刘树庆;
总结了国内外在土壤磷素循环上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壤磷素循环对研究土壤磷的径流流失的重要作用,并对今后的重点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08年07期 No.73 91-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8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蔡淑红;潘永成;蒋晓茹;成铁刚;张颖军;宋岩;
蔬菜作为鲜活农产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受关注的一类产品。就河北当前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着重对蔬菜产地管理、标准化生产、质量检测、流通监管、质量追溯等各环节进行综合分析论述,提出发展策略,从而为提高全国蔬菜产区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更多有效措施。
2008年07期 No.73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岳明;李法松;
针对生物修复的4种类型(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动物修复、生态修复)原理及其在受污染养殖水体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2008年07期 No.73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房妮;
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较新的生态技术,其具有安全、廉价的特点而成为研究和开发热点。阐述了超富集植物的筛选、植物修复机理等热点问题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
2008年07期 No.73 100-10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余晓燕;廖铁军;
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在我国是1项全新的工程项目,对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工作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三峡水库重庆库区"移土培肥工程"的背景和概况,阐述了其必要性,分析评价了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08年07期 No.73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玲;徐刚;
三峡库区水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当地甚至整个长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通过对库区水环境基本情况的分析,对库区水环境作出评价、探明问题所在,并提出了解决途径和改进建议。
2008年07期 No.73 105-106+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景安华;孔凡忠;张婷;李锁玲;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物理量场,对造成深秋菏泽区域性暴雨的成因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贝湖的冷低涡中心与日本南部洋面上的台风长时间维持,中高层有暖舌北(或东北)上,中低层有较强西南气流和高温、高湿的能量带源源不断向北输送,在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和水平风切变的作用下造成了此次暴雨。还利用K指数和V-3θ图对此次暴雨的前期特征作了进一步说明。
2008年07期 No.73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先春;李春婷;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08年07期 No.73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端波;姚强;潘明艳;张九龄;
分析了十堰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干旱发生的规律,介绍了该市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作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2008年07期 No.73 112-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晏国生;岳霞;
运用农业系统工程的原理,对我国西部特色作物啤酒花产业化经营,在系统辨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浅述了甘肃亚盛集团啤酒花产业化经营的实践和体会。
2008年07期 No.73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学群;
从精品生产、生态保护、就业保障、休闲观光方面分析了天津农业多功能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强化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多功能建设的4个方面的建议。
2008年07期 No.73 117-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彩梅;张衍华;毕建杰;
分析了国内外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提高设施农业自动化水平,建立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等进行了探讨。
2008年07期 No.73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张英华;毛武才;毕建杰;盖江南;
分析了聊城市优质小麦生产的优势与市场前景、优质小麦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发展优质小麦的对策,包括加快优质小麦的选育与推广,建立标准化的小麦栽培体系,做好良种补贴和优质小麦加工的产业化问题等。
2008年07期 No.73 122-12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军;
县域产业规划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县域产业规划受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影响。对县域产业规划的阶段性与中心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过程中,县域产业规划应做出的合理决策。
2008年07期 No.73 124-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学军;齐凤霞;王丽艳;
阐述了品牌蔬菜在沧州发展的必要性及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沧州蔬菜生产品牌战略发展的建议。
2008年07期 No.73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昆谊;朱慧贤;
发展绿色食品,走优质、高效生态经济和保护环境的路子,是云南未来农业和食品业的发展方向,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产业政策之一,也是适应国内外食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而采取的战略举措。通过对国内外绿色食品发展的阐述,分析云南发展绿色食品的优势条件,提出云南开发绿色食品的对策。
2008年07期 No.73 128-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秀娟;陈伟兴;彭小燕;
花卉租摆业是花卉业的一个领域,有其自身的特点。花卉租摆业已进入饱和阶段,出现了种种问题。针对其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经营对策。
2008年07期 No.73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卫明;刘元明;杜高;朱重彪;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柑橘小实蝇的检疫措施和综合防治方法的利弊,便于果农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从而提高柑橘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8年07期 No.73 132-133+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伟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1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必须坚持制度创新,破解"二元经济结构";坚持系统思维,做到高屋建瓴;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创新建设。
2008年07期 No.73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永波;聂坤伦;常耀攀;李坷遥;
通过对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茅河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调查,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提供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示范。
2008年07期 No.73 136-13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边婧;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三农"问题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不仅关系着农村社会进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针对"三农"问题,党中央共出台了10个"1号文件",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以10个"1号文件"为主线,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党制定农村经济政策的发展过程,总结这段时期党制定和调整农村经济政策的经验。
2008年07期 No.73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江年;郑刘娟;
长期以来重工轻农、重城市轻农村的指导思想使得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要消除这种差距,必须实行城乡统筹。以荆门市东宝区为例阐述了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通过科学合理规划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扎实稳定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2008年07期 No.73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呈芳;殷勤;
从水资源再生、循环和生物、水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论述对农业用水和保护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一些认识。
2008年07期 No.73 143-14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