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科学

 


乡村振兴专栏

  • 绿色金融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王羽佳;杨宇桀;姚卓;卢泉;

    探究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进行碳减排效果的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分析。基于我国31省2000—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绿色金融对东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降低碳排放效果不显著;绿色金融对工业生产过程的降碳效果最明显,对废弃物处理降碳效果最少。提出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和政策协调性、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强化政府与监管力度的对策建议。

    2024年06期 v.28;No.19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下载次数:1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路径

    严邦予;李欣明;卜苗羽;王晓夕;李敏;高策;王桂荣;张新仕;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领域的重要组织形式与实践探索。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质量与经营类型、联农带农作用、经营发展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经营管理水平的有待提升、资金融资难题以及政策优惠的不足,成为制约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汇总河北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对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引导支持合作社参与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拓展合作社农产品市场渠道、促进合作社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对策建议。

    2024年06期 v.28;No.198 7-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农业农村现代化视角下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筹资制度的历史变迁

    蔡珍;马英杰;崔丽;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筹资制度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关键环节。从制度外筹资转向制度内筹资是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重大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视角来梳理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筹资制度随外部环境变化的历史过程,探究其历史渊源与建立成长,以及逐渐瓦解并最终转向制度内筹资的各个阶段的变化,从而深化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演化过程的认识,了解筹资制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究制度未来发展方向,提升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2024年06期 v.28;No.198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2018—2022年河南省县域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

    王亚丹;严冬;

    乡村产业兴旺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基本保障。基于2018—2022年河南省102个县域的面源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该省的县域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县域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还较低,乡村工业发展水平的权重在产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且稳步提升,乡村农业发展水平的权重的经济带动能力较弱;各区域的县域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其中豫中地区县域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最高,豫西和豫南地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各市的县域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许昌和郑州的县域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最高,信阳和三门峡最低;各县的县域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变化差异较大,长葛市、荥阳市、鄢陵县、新郑市和新乡县的县域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基本稳居前5位,息县、洛宁县、汝阳县、鲁山县和嵩县的县域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最低。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发挥空间效应促进地区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4年06期 v.28;No.198 16-2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盐碱地综合利用专栏

  • 植物修复盐碱地的作用机制

    王宇璇;李旭光;张弛;刘子豪;孙志新;白懿杭;张瑞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盐碱地治理。目前已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盐碱地改良和修复,以恢复其生产力。其中生物改良中植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盐碱土壤改良方法。为揭示植物修复技术在盐碱地治理方面的作用机制,在总结当前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改良盐碱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植物修复盐碱地的机制,并探讨了植物修复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植物修复技术主要通过地上部带走土壤盐分、植物残体分解增加土壤养分、根系分泌物增加土壤溶液H+、植物与土壤微生物协同修复4个方面实现盐碱地的改良。同时,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互作可增加土壤对养分的固持能力,促进植物生长并增加植物抗逆性。与其他技术相比,植物修复技术更符合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但利用种植植物进行盐碱地修复需要考虑植物的耐盐性和耐盐机制,应因地制宜选择耐盐碱作物。

    2024年06期 v.28;No.198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8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耕作栽培与生理

  • 行距与密度配置对芝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刘美茹;张仙美;张权;郑磊;吴鹤敏;卫松山;

    研究不同行距与种植密度配置对芝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芝麻机收的最佳行距与密度组合,旨为芝麻全程机械化生产上合理选择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两因素(行距、密度)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行距设等行距40 cm、宽窄行1 (宽行50 cm、窄行30 cm)和宽窄行2 (宽行60 cm、窄行20 cm) 3个水平,密度设12万、15万、18万和21万株/hm~2共4个水平,研究了不同行距与密度配置对芝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密度及其互作均对芝麻产量具有显著影响,2个宽窄行种植的芝麻平均产量均高于等行距种植。宽行50 cm、窄行30 cm种植条件下,产量随着密度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最高密度(21万株/hm~2)处理的产量为1 240.5 kg/hm~2;宽行60 cm、窄行20 cm种植条件下,芝麻产量随着密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其中密度为18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1 353.0 kg/hm~2。漯芝106高效生产的最佳行距与密度配置为宽行60 cm、窄行20 cm,种植密度18万株/hm~2。

    2024年06期 v.28;No.198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园艺·园林

  • 应对春季倒春寒时塑料大棚不同保温措施的保温效果和成本比较

    蔡晓艺;王珊珊;王晨瑜;尹伟平;范庆立;孙德香;尹庆珍;

    冀中南地区塑料大棚番茄春季定植后极易遭受倒春寒的为害,严重影响番茄正常生产。倒春寒到来之前,通过对塑料大棚加装石墨烯远红外电加热装置、围毛毡和加盖二膜,对倒春寒时塑料大棚不同保温措施的增温保温效果和成本进行了比较,以明确最佳的保温方案,提高番茄种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冀中南地区3月倒春寒时连续4 d地表温度<4℃的不良天气条件下,塑料大棚加装石墨烯远红外电加热装置后保温效果显著。石墨烯远红外电加热装置对升高地温的有效辐射范围为4 m,其对地温加温效果均匀且显著,操作省力、方便。并分别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指数平滑法和ARIMA模型建模对石墨烯远红外电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进行了预测,3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均显示,石墨烯远红外电加热装置保温效果最佳,且使用寿命至少为30 a,折合每年的经济成本低于毛毡。加盖二膜的保温效果相对较差,但成本低。石墨烯远红外电加热装置可以有效改善春季倒春寒时塑料大棚内的热环境,保障塑料大棚的生产效益。

    2024年06期 v.28;No.198 33-4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覆土种类对鸡腿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殷淑贵;李莉燕;桑青;李云龙;孙一凡;解春艳;

    鸡腿菇具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性,适宜的覆土种类是保障鸡腿菇高产优质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壤土、细沙、沙土(壤土与细沙等体积混合) 3种覆土种类,在大棚内进行鸡腿菇覆土栽培,研究不同覆土种类对鸡腿菇产量、农艺学性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土种类对鸡腿菇菌伞长度、菌柄长度、菌伞直径和菌柄直径影响均不显著,但覆壤土栽培的鸡腿菇出菇时间早、菇形端正、个体大小较均匀、菌伞与菌柄长度比最大;对鸡腿菇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覆壤土栽培的鸡腿菇产量(1.27 kg/m~2)和生物转化率(96.21%)最高,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最高,灰分含量与最高含量处理差异不显著。选择壤土覆盖菌棒表面进行鸡腿菇栽培,产量最高,品质最好。

    2024年06期 v.28;No.198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采收期和贮藏温度对深州蜜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李楠;冯云霄;何近刚;程玉豆;

    以深州蜜桃为试验材料,探究了不同采收期和不同贮藏温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可为深州蜜桃采收与贮藏技术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采收期延迟,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常温贮藏(20.0±1.0℃)期间,采收期Ⅱ(8月25日)较采收期Ⅰ(8月18日)果实呼吸高峰出现较早,乙烯释放速率高,果实易发生腐烂;与常温贮藏和货架相比,低温贮藏(0.0±0.5℃)和低温货架(0.0±0.5℃,4.0±0.5℃)较好地保持了2个采收期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肉色泽,延缓了果肉硬度和果皮叶绿素含量(I_(AD)值)下降,减少腐烂发生。对深州蜜桃各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果皮I_(AD)值与果实硬度和色度角(h°)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a~*值和出汁率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采收期Ⅰ果实较采收期Ⅱ耐贮藏,但采收品质较采收期Ⅱ低,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合理选择采收时间;I_(AD)值可用于果实采收硬度、果肉色泽和出汁率等品质指标的预测,未来可以通过测定果皮色泽指导深州蜜桃适宜采收时间的选择。

    2024年06期 v.28;No.198 46-5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土壤·肥料

  • 灰葡萄孢菌植物免疫诱抗蛋白水溶肥的制备及其在小麦和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张雄鹏;林梅根;张英财;冯志辉;李凤明;邱德文;

    研究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植物免疫诱抗蛋白水溶肥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小麦和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可为该肥料在大田主要农作物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采用活化灰葡萄孢菌,进行平板培养、摇瓶放大培养,对发酵细胞破碎、离心纯化、浓缩,提取纯化获得植物免疫诱抗蛋白组合物,制备新型高效植物免疫诱抗蛋白水溶肥;并以常规水溶肥(CK)为对照,研究了灰葡萄孢菌植物免疫诱抗蛋白水溶肥在小麦和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CK相比,喷施灰葡萄孢菌植物免疫诱抗蛋白水溶肥处理的小麦苗期根长、根鲜重、株高和叶片数分别增加14.8%、15.8%、6.2%和25.0%,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1.2%、7.2%和1.0%,产量增加9.6%,其中根长、叶片数和产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玉米茎粗和叶宽分别增加19.4%和21.4%,单位面积穗数增加3.8%,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14.0%、12.9%、0.8%和12.8%,穗秃尖长度缩短33.3%,产量增加13.8%,其中茎粗、叶宽、秃尖长和产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葡萄孢菌植物免疫诱抗蛋白水溶肥可显著促进小麦和玉米健壮生长,明显提高作物产量,是一款效果较好的新型水溶肥。

    2024年06期 v.28;No.198 54-5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

  • 湛江地区甘薯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

    赵志鹏;罗镇航;黄律铭;欧阳天昱;翁奥婷;朱宏波;

    为了掌握广东省湛江市甘薯主要病毒病的发生情况,对湛江市麻章区、遂溪县和雷州市8个镇共18个甘薯种植地块进行病毒病调查;并对疑似甘薯病毒病(SPVD)的180份样品提取RNA,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筛查8种主要的甘薯病毒。结果表明:SPVD在湛江市整体发生比较严重,18个调查点中有13个样点发病率为50%以上,其中4个样点的发病率高达100%;有11个样点病情指数为50以上,其中6个样点的病情指超过80,占调查总点数的1/3。在180份样品中共检测到7种病毒,其中SPCSV和SPFMV的检出率最高,均达到94.4%;SPV2的检出率为50.0%;SPLV的检出率为33.3%;SPVMV的检出率为16.7%,SPCFV和CMV的检出率均为11.1%。湛江市SPVD普遍发生,且发病情况较为严重。

    2024年06期 v.28;No.198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番茄根结线虫拮抗菌株的筛选及田间防效

    刘珍;姚众;王美琴;常芳娟;魏明峰;范巧兰;申锋锋;马冬菊;

    筛选对番茄根结线虫具有良好活性的生防菌株并明确其田间防效,可为杀线剂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在山西运城新绛、临汾曲沃、晋中太谷,从南方根结线虫为害严重的多年番茄重茬大棚中采集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土样中分离纯化菌株,采用毒性测试法筛选对根结线虫触杀效果较好的菌株,采用灌根法对菌株的田间防效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从土样中分离纯化得到菌株55株,其中细菌菌株34株、放线菌菌株21株;筛选得到触杀效果明显较高的1株拮抗细菌YX04和1株拮抗放线菌YF03,其48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82%和78.23%,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表现出较强抗性;细菌菌株YX04发酵液(OD_(600)=1.5)施药后第60—90天的田间防效达到80%以上,与防效较高的化学药剂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和9%寡糖·噻唑膦颗粒剂处理差异均不显著。细菌菌株YX04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生防菌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

    2024年06期 v.28;No.198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3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生物科学

  • 辣椒资源抗性基因分子标记检测

    张红肖;孟雅宁;张哲;范妍芹;李欣欣;虞章红;周超越;严立斌;

    辣椒是我国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但由于各种病害的侵染,给辣椒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亟待选育综合抗病性强的品种。明确甜辣椒资源的抗病基因型,筛选多抗性的种质资源,可为后续选育具有综合抗病性的辣椒新品种提供材料支撑。本研究利用已公布的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利用KASP和STS分子标记手段,对318份辣椒自交系材料进行了抗病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共有225份材料具有抗病基因,其中,携带CO1基因的种质119份,携带CO2基因的种质30份,携带CO3基因的种质37份;携带Ph1基因的种质9份,携带Ph2基因的种质49份,携带Ph3基因的种质20份;携带SY-4基因的种质40份;携带UN基因的种质10份;携带TO-2基因的种质16份。这些抗病材料中,有五抗材料1份、四抗材料6份、三抗材料13份。

    2024年06期 v.28;No.198 70-7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1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遗传育种

  • 小麦淀粉颗粒蛋白-1(SGP-1)的研究进展

    彭义峰;张楠;张颖君;张士昌;李亚青;史占良;李孟军;

    小麦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与抗性淀粉含量高度相关。提高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对提高抗性淀粉含量,降低食物升糖指数和与饮食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抗性淀粉具有提高代谢调控能力,降低心血管疾病、肥胖和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功能。淀粉颗粒蛋白-1 (SGP-1)在小麦胚乳支链淀粉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降低或缺失可提高抗性淀粉含量。从SGP-1发现、SGP-1的等位变异、高直链淀粉小麦创制和SGP-1缺失的遗传效应4个方面对SGP-1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促进基于SGP-1的高直链淀粉小麦分子育种工作的进行。

    2024年06期 v.28;No.198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冀麦782的选育及其育种策略

    赵炜;郭晓蕊;牟东明;赵爱菊;刘玉平;吕亮杰;

    冀麦782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高产稳产、抗逆性好为选育目标,利用高产、抗倒的冀5265/良星99高代品系为母本,抗病、广适的石麦12/冀5265高代品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协调抗寒、抗倒、抗病等性状之间的关系,通过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强、抗病抗逆性好,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10055),适宜在河北省南部及山东省全省种植。主要介绍了冀麦782的品种来源、品种特性、选育方法、栽培技术及育种策略,可为该品种推广种植提供信息参考,还可为高产小麦育种提供新思路。

    2024年06期 v.28;No.198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农业经济

  • 基于InVEST模型的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以龙滩水库影响范围为例

    马锐迪;杨青;王辉;代青松;

    维持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开展生态系统服务的量化评估以实现生态系统有效管理,对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龙滩水库影响范围为研究对象,运用InVEST模型产水量模块计算出产水量并结合流速系数、地形指数等参数定量评估研究区的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产水量略微上下波动,其中2010年和2005年波动较为明显,其他年份基本保持不变;研究区域的产水量、水源涵养总量差空间差异较大;研究区域的水源涵养量分布依次为未利用土地<建筑用地<水域<耕地<草地<林地;水源涵养量与产水量、降水量呈正比,与蒸散发量呈反比,且与蒸散发量相比,降水量对水源涵养量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为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分区管理与综合保护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024年06期 v.28;No.198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8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资源约束条件下河北省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王亚楠;闫相如;王绍楠;胡文国;李晓洋;王芳;

    统筹高效用水与节本增粮的策略,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河北省小麦全生育周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严峻,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产能稳步提升的核心瓶颈。当前,节水灌溉工作面临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不足、技术成熟度有待提升、技术投入成本相对较高等挑战。基于此,提出加强现代节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进节水品种的选育与普及、构建智慧灌溉管理体系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对策建议。

    2024年06期 v.28;No.198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其他

  • 基于番茄基质栽培的日光温室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构建

    康艺凡;杨英茹;李友丽;杜亚茹;高欣娜;赵倩;孟子阔;黄家璇;黄媛;

    本研究利用无线传感器物联网监控与自动控制技术,结合番茄水肥需求规律,构建了1个包括环境信息采集系统、智能服务平台、灌溉施肥系统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以基质栽培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决策(时序法、基质含水量控制法、基质称重控制法)方式进行灌溉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时监测番茄的生长环境以及生长发育状况,并依据番茄生长发育状况实现番茄按需足量灌溉。3种决策模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时序法、基质含水量控制法相比,基质称重控制法可分别实现节水41.3%和35.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4.4%和75.0%。该系统的构建满足了智能水肥系统在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实际需求,提高了水肥一体化设备的精准性、稳定性和普适性。

    2024年06期 v.28;No.198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6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河北农业科学》2024年总目次

    <正>~~

    2024年06期 v.28;No.198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小麦茎基腐病通过种子远距离传播的途径研究(研究简报)

    王永芳;王烨;+;刘佳;勾建军;崔彦;寇奎军;张立娇;焦素环;陈立涛;吉欣欣;蔡晓玲;任培先;谢剑锋;刘家豪;赵立强;董志平;

    针对小麦土传茎基腐病扩散快的难题,利用假禾谷镰刀菌在小麦扬花期采用单花滴注和整穗喷雾2种方法对小麦穗进行接种,均能呈现赤霉症状,其病穗上发病较轻的子粒或者带菌不表现症状的子粒播种后均可以形成典型的茎基腐病病株。通过田间采集赤霉病穗和收集小麦种子,均从其中检测到携带假禾谷镰刀菌的病穗和种子,播种后均能形成茎基腐病病株。结果表明:小麦茎基腐病可以通过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是该病快速扩散的主要原因。并据此,进一步完善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小麦茎基腐病扩散和周年发生规律,可为科学防控小麦茎基腐病提供依据。

    2024年06期 v.28;No.198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