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林靖;段非凡;
基于面板数据构建SYS-GMM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了家庭农场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核心解释变量中,保险理赔(X_1)、农业补贴(X_2)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农场农业保险需求,且保险理赔的系数>农业补贴的系数,说明保险理赔对家庭农场农业保险需求影响程度大于农业补贴。控制变量中,农场主性别(Z_1)、受教育程度(Z_3)、是否与龙头企业联系(Z_5)、产业结构(Z_9)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农场农业保险需求;农场主年龄(Z_2)、经营面积(Z_4)、是否加入合作社(Z_6)、农业受灾面积(Z_7)负向影响家庭农场农业保险需求,但不显著。(2)保险理赔在10%、25%、50%、75%、90%分位点上均提升了家庭农场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农业补贴在10%、25%、50%、75%分位点上均提升了家庭农场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在90%分位点上抑制了家庭农场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且不同分位条件下其影响效应差异较大。(3)“农业理赔(X_1)×经营年限(Z_(10))”“农业补贴(X_2)×薪资水平(Z_(11))”“农业补贴(X_2)×典型农场比例(Z_(12))”3个交乘项的系数均具有显著性,说明经营年限长的家庭农场通过较多的理赔经历增强了自然风险防范意识,农业保险需求高;农业补贴通过影响农民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其农业保险投保支出;典型家庭农场能得到更多的农业补贴,因此农业保险支付力度也更强。
2023年05期 v.27;No.191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苗海民;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土地流转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以河北省为例,基于面源数据,构建农民工非农就业稳定性、社会融合对土地流转行为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M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以及边际效应。结果表明:(1)农民工非农就业稳定性分别在0.01、0.05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零租金、非零租金土流转行为;城市社会融合在0.05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零租金、非零租金土流转行为。(2)在非农就业稳定性对土地流转行为影响的方程(1)、城市社会融合对土地流转行为影响的方程(2)中,年龄(X_3)、有效证件(X_(14))、家庭总收入(X_(17))、土地面积(X_(18))、家庭总数人数(X_(20))和家庭抚养压力(X_(21))正向影响零租金流转行为,婚姻(X_6)、健康状况(X_8)、制造业(X_9)、省内跨市(X_(15))和市内跨县(X_(16))显著负向影响零租金流转行为;受教育年限(X_4)、省内跨市(X_(15))和家庭总人口(X_(20))显著负向影响非零租金流转行为,年龄(X_3)显著正向影响非零租金流转行为。(3)有固定雇主的农民工土地不流转的边际效应大于其他农民工,零租金流转、非零租金流转的边际效应小于其他农民工。认为自己是本地人的农民工土地不流转的边际效应小于其他农民工,零租金流转、非零租金流转的边际效应大于其他农民工。提出拓宽农民工非农就业渠道、深化城市人口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2023年05期 v.27;No.191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梅;高彦;段嘉嘉;
客观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河北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异质性,对推进河北省绿色、生态、高质量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河北省11市面源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分析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变异系数法分析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水平评价值稳步提升,生态保护水平评价值基本处于停滞。(2)除保定外,其他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值整体呈增长趋势,各地区增长差异较大。(3)冀北、冀中和冀南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较高,评价值空间异质明显。2011年冀北和冀中区处于领先地位,2014年开始逐步向南转移,2020年冀南区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评价值稳步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处于领先地位。(4)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D∈[0.4,0.5],处于濒临失调状态。耦合协调度变异系波动式下降。提出因地施策、促进各地区农业绿色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3年05期 v.27;No.191 19-2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斐;姜雪航;孙朝辉;王晓夕;王雪;张新仕;
基于2012~2021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面源数据,从创新性、高端化、协同性、可持续性和自主可控性5个维度构建了河北省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各地区的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分析时空特征以及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河北省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从2012年的0.400 2上升至2021年的0.441 9,呈现“小幅上升—略微下降—稳定发展—明显提高”趋势。(2)各地区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波动较强。河北省北部地区和省会的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展较强,南部地区发展较弱。(3)河北省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动。2012年主要障碍因子集中于可持续性、协同性和自主可控性维度,2021年则重点集中于农业生产高端化维度和自主可控性维度。提出把握地理资源优势,构建全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水平,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农业生产效率的对策建议。
2023年05期 v.27;No.191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姬文涛;孟梅;
基于新疆墨玉县296份实地调研数据,采用Alkire和Foster多维贫困测算法(AF法)识别和测算农户多维贫困程度,对农户可能存在的易返贫致贫诱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各指标间的贫困程度差异较大。其中,各地区卫生设施和人均收入的贫困发生率为0,不存在剥夺;其他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剥夺。不同地区农户的贫困程度差异较大,其中芒来的农户贫困程度最为严重。(2)随着k值不断提高,多维贫困发生率(H)持续降低,多维贫困平均剥夺份额(A)稳步上升;多维贫困指数(M_0)逐步降低。当k∈[0,0.4]时,H>50%且明显降低、A<50%且稳步提升,M_0呈下降趋势;当k∈(0.4,0.6)时,H<50%且极速降低、M_0同样极速降低;当k=0.7时,H、M_0趋近于0。(3)不同维度对M_0的贡献率差距较大。其中,教育、生活水平、生活压力指标的贡献率分别为36.45%、23.76%和16.59%,居前3位;家庭资产的贡献率最低,仅为2.17%。各地区的多维贫困指数均呈递减趋势,但数值差异较大。提出开展职业教育培训,逐步转变教育思想;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开展节能减排,提倡清洁能源;提升医疗、金融等公共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
2023年05期 v.27;No.191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策;苏利峰;王桂荣;李敏;王涵颖;王雪聪;崔永福;谭鑫;
休闲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栾城区地处石家庄东侧,地理位置优越,适宜发展休闲农业。因此,基于SWOT分析法对栾城区休闲农业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优势因素包括区位优势、文化底蕴深厚等,劣势因素包括用地问题突出、人才短缺、资源分散且产品单一,机会因素包括休闲农业政策、潜在客群扩大、城郊短途旅游兴起,威胁因素包括同质化程度高、管理粗放、宣传与实际不符、资金风险高。并提出增长型、转向型、多元型和防御型战略发展规划。
2023年05期 v.27;No.191 37-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贾丽霞;袁志民;黄赛;尚丹;冯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石家庄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总结了石家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发现并分析了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强化农业科技人才支撑等对策建议。
2023年05期 v.27;No.191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