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云霞;曹志艳;郝庆红;苑士涛;朱自平;董金皋;
GAP作为国际公认的农产品认证标准,能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使我国农业发展逐步实现“生态化”“自然化”“再生化”“现代化”“品牌化”。综述了GAP的发展背景、历程、各国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基地建设为基础,树立地方品牌”“以标准建设为前提,完善过程管理”“以积极宣传为保障,提高消费水平”“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增强支撑能力”的对策建议。
2023年01期 v.27;No.187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谢正峰;马林兵;
通过对我国乡村内生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基于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法,对乡村内生发展研究的成果和不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乡村内生发展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征;主流观点认为农民是乡村内生发展的主体,需要对农民的主体性进行重塑;乡村内生发展能力是一个能力体系,乡村内生发展能力的提升具有多维度路径和多元性途径;乡村内生发展的动力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对乡村内生发展研究进行展望,认为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研究:乡村内生发展的时空尺度、乡村内生发展过程中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关系、村内生发展能力建设、乡村内生发展的边界问题、乡村内生发展的动力机制。
2023年01期 v.27;No.187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吕洪楼;顾兴树;
生态治理作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推动城乡生态融合治理不仅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内在需要,也是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切入点。城乡生态融合治理与“双碳”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耦合的内在逻辑关系,“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城乡生态融合治理提供时代契机,而城乡生态融合治理也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保障。然而,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制约,城乡生态融合治理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生态共治理念的认知异化、生态政策制度的非平等化、生态环境资源的分配失衡以及生态治理主体的功能缺失等现实困境。因此,需从共治理念的宣传培育、政策制度的正义安排、生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等方面来推动城乡生态治理的融合共生。
2023年01期 v.27;No.187 13-1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程文玺;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可从侧面反映出当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制度缺陷与现实问题。通过汇总70份信阳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案例,划分为确权纠纷、侵权纠纷、合同纠纷3种类型,进一步分析主体、原告诉请、证据、程序、结案情况以及个案情况,提出立法者弥补法律规范缺失、司法者准确适用既有规则,政府正确定位行政职责对策建议,逐步形成规范化流转市场,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2023年01期 v.27;No.187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珂;叶妍君;李新锋;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提升区域内土地良性循环对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生态脆弱城市三峡库区重庆市万州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与单指标多角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域的生态脆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万州区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为0.603 2,处于基本可持续的阶段;而土地资源稳定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性均处于弱可持续阶段。因此,万州区土地资源处于弱可持续阶段。提出增加绿化防治水土流失,提高有效灌溉率,整合土地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对策建议。
2023年01期 v.27;No.187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夕;李敏;郝换换;王烁凯;石芹荣;王桂荣;张新仕;
河北省由全面完成脱贫工作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转换过程中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体系。本文通过对支撑全省乡村振兴建设的科技力量、经营主体等人才链现状的分析,发现高端人才和县域技术人才、农村人口迁移和流失、劳动力人口教育水平、农村收入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和不足,进而从加大人才培养、加强各级人才建设力度、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23年01期 v.27;No.187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李杉;程靖雯;吕洁华;
秸秆是重要的可再生物质资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水平的进步,液化气、天然气等逐渐普及,大量闲置的秸秆被露天焚烧,不仅资源浪费,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基于对黑龙江省农户及农业从业人员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选择不同秸秆处理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个体特征因素方面,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均显著影响秸秆综合利用方式的选择,受教育程度越高或家庭人均耕地面积越大,农户及农业从业人员越倾向于选择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年龄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及农业从业人员选择废弃或其他秸秆处理方式,相较于废弃或其他处理方式,年龄越大的农户及农业从业人员选择焚烧秸秆意愿越强烈。(2)村委会指导监督因素方面,村委会具体指定秸秆处理方式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及农业从业人员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的选择,村委会具体指定秸秆处理方式后,农户及农业从业人员选择秸秆综合化利用的意愿越强烈;村委会禁焚监管力度显著影响农户及农业从业人员选择除秸秆饲料化利用处理方式之外的其他3种处理方式,不严格监督会导致其露天焚烧意愿更加强烈。(3)政策环境因素方面,政策补贴力度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及农业从业人员选择秸秆能源化利用方式,补贴力度越大,其选择能源化利用方式的意愿越强烈。提出注重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宣传推广的科学化,强化村委会的指导监督作用,加强对民企双方补贴政策的细化,加大秸秆回收利用科研投入的对策建议。
2023年01期 v.27;No.187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贾丽霞;孙青茹;牛细婷;蔡宁;尚丹;张利娜;王莹;谢东辉;
农业科技园区社会化服务的完善对农业科技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农业科技园区和科技社会化服务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对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社会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2023年01期 v.27;No.187 40-4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