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香禾;苏洋;
在低碳经济迫切发展的大背景下,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性,低碳农业成为必然选择。从微观角度来看,农户作为低碳农业发展的主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怎样的路径去激发农户采用低碳技术来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成为目前迫切解决的难题。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农户与政府之间采取不同行为选择及进化稳定相对应的条件,分析农户参与行为选择的最优决策,从而实现低碳农业的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采用低碳技术与成本和约束有关,而政府的补贴会均衡农户行为选择,从而获得综合效益。基于此,提出推进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022年01期 v.26;No.181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胡云耀;刘燕;冷蕊蕊;
以云南省2007年、2011年、2015年和2019年的面源数据为基础,从资源基础质量、生产要素质量、农业产出质量、农业效益质量、农业结构质量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16个市(州)的综合得分;采用莫兰指数对研究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9年云南省大部分市(州)高质量农业均得到了发展,但地区间的差距较大;云南省16个市(州)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且区域间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实现了不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提出提升农业竞争力、农产品质量、农民效益,把握三产融合契机、坚持发展绿色农业的对策建议。
2022年01期 v.26;No.181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阎立波;吴璐瑶;张建祥;朱金永;
农民是农业科技的应用主体,了解农民的科技需求是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和应用的前提。对河北省典型地区107位受访者进行农业技术需求问题调研,结果表明:农民科技需求强烈,农业技术需求趋于多样化,迫切需要优良品种科技产品;农民更倾向“面对面”式现场指导的科技培训方式。因此,需要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供农民实际需要的科技服务,继续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和互联网的建设,以此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
2022年01期 v.26;No.181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付满意;于漂;
为更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更加宜人的乡村旅游环境,以河南省 M 市 L 村为例,针对来村游客步行道路环境选择偏好,运用 SP 法调查游客对步行道路环境的偏好选择,构建离散选择模型,分析 L村游客对于步行道路环境的偏好,并研究相关要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 (1) x_1(步行环境界面)、x_2(遮阳)、x_3(有效通行宽度) 和 x_6(是否沿河) 对步行道路环境偏好产生正效应,x_4(路面是否为水泥混凝土)、x_5(绿化隔离) 和 x_7(是否有商铺座椅) 对步行道路环境偏好产生负效应,且在0.01、0.05 水平上显著影响。 (2) 男性与女性关于步行环境偏好差异较大。除 x_2(遮阳情况) 外,其他指标均对男性步行道路环境偏好产生显著影响,说明男性对步行环境中的遮阳情况并不敏感;除 x_3(有效通行宽度) 和 x_5(绿化隔离) 外,其他指标均对女性步行道路环境偏好产生显著影响,说明女性对遮阳情况敏感,对道路宽度和绿化隔离情况并不敏感。 (3) 研究区内步行道路环境整体效果一般,各路段环境情况差异较大。评价等级为“一般”的道路主要集中在 L 村外围的非主要景观区域和部分支路上,评价等级为“良好”或者“优秀”的道路主要集中在村核心景观区。L 村在今后提升改造过程中,要注重模型数据与现实相结合,根据游客的道路环境偏好,多增设绿植、绿荫,适度扩宽道路,提高路面硬化率,并根据不同性别游客的偏好和消费意愿,综合考虑道路所串联的景点,在增加乡野情趣游玩体验的同时做好安全防护,适度增加商铺桌椅,以供游客休息,但不应过多占用通行道路。
2022年01期 v.26;No.181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尹恩阳;史小建;
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程中,农村失能老人养老问题凸显。M县作为欠发达革命老区,其农村失能老人数量较多。通过对M县L镇的农村失能老人养老现状进行实地调研,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的失能老人以家庭养老为主,存在养老金不能保障日常开销;生活照料质量低,医疗条件支撑差;养老院市场化程度低,发展前景迷茫;精神慰藉常缺失,娱乐辅助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扩大政府养老经济投入,加强康养机构建设;加强村两委的帮扶力度,引导社会对农村失能老人内心关爱;树立尊老爱老氛围,提高家庭养老质量;建立多元养老服务体系,服务失能老人养老诉求。
2022年01期 v.26;No.181 23-2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下载次数:5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飞;解晓悦;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生态资源与生产条件,将农业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活动有机融合而形成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对于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保护和传承乡风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文化为灵魂,尝试将晋商文化与休闲农业相融合,提出基于晋商文化与休闲农业发展基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融合创新之路。
2022年01期 v.26;No.181 26-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肖阔;李逸波;王颉;
河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但农产品增值能力低、食品工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严重。为了推动河北省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河北、河南和山东的面源数据,汇总对比了3个省份的食品工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河北省食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产品结构,实现品牌化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增强食品企业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发挥人才助推作用的对策建议。
2022年01期 v.26;No.181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新仕;李敏;王亚楠;常凯;解骐玮;王桂荣;
水稻是河北省特色作物,是冀东滨海盐碱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生态作物,区域品质市场认可程度高。为全面提升全省水稻产业发展,对近40 a水稻发展、成本收益、产业链发展、制约因素等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水稻面积经历长期下降后,2004年后水稻面积趋于稳定,主要集中种植在难以改种其他作物的冀东滨海盐碱地区;单位种植成本持续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持续下降;品牌依然是产业发展的短板,同时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长期影响。最后从耐盐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选育,发展减肥减药、全产业链绿色生产、稻田高效种养等节本增效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大品牌创建力度、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或建议。
2022年01期 v.26;No.181 35-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祥宇;解晓悦;
农业农村部明确指出要在农业领域推动传统营销和现代营销相融合,创新品牌营销方式,实施精准营销服务。休闲农场作为农业新业态,积极开展现代化和市场化营销是保持其新鲜活力的有效途径。基于4I营销理论,根据休闲农场经营特点,围绕趣味性、利益性、交互性、个性化等原则,提出打造体验式营销,提升趣味性;满足顾客需求,实现双方共赢;推进社交化营销,提升互动性;实施精准化营销,打造个性化服务的对策建议,以提升休闲农场综合效益。
2022年01期 v.26;No.181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1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吴璐瑶;阎立波;张建祥;
科技引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起到引领支撑作用。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存在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科技及时服务低、科技供需不平衡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掘科技支农潜力。以河北省典型地区为调研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农村地区科学技术落地阻碍因素,从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进“面对面”式现场培训方式、持续优化科技供给方向与体系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2022年01期 v.26;No.181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