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科学

 


粟类作物专栏

  • 冀谷34中自噬相关基因SiATG5的克隆及响应干旱胁迫机理研究

    王根平;刘敏轩;张婷;师志刚;张喜瑞;杨伟红;李琳;高翔;董立;程汝宏;

    自噬相关基因ATG5是植物应答逆境胁迫的一个关键基因。谷子SiATG5响应干旱的作用模式尚不明确。研究干旱胁迫下谷子中ATG5的表达模式,可揭示SiATG5在响应谷子抗旱中的作用。以谷子抗旱品种冀谷34为试材,克隆SiATG5;研究轻度干旱(PEG-6000浓度6%)、中度干旱(PEG-6000浓度18%)和重度干旱(PEG-6000浓度30%)胁迫下,SiATG5在冀谷34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iATG5全长1 092 bp,无内含子,编码36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0.3 kD,理论等电点为5.03,三级结构分析表明含有ATG5特有结构域,YLoc软件预测位于细胞质内。其SiATG5与高粱和玉米中的ATG5同源性最高。SiATG5在冀谷34中的表达结果分析表明,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24 h内表达量逐渐升高;重度胁迫下6 h表达量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中、重度胁迫下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轻度胁迫下的表达量(P<0.05)。SiATG5参与冀谷34的抗旱反应,为研究SiATG5在响应干旱胁迫中的作用及冀谷34抗旱机理奠定了基础。

    2018年02期 v.22;No.158 1-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干旱胁迫对冀谷34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敏轩;张婷;师志刚;张喜瑞;杨伟红;李琳;高翔;董立;程汝宏;杨振立;王根平;

    干旱胁迫下植物体内的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与植物的抗旱性密切相关,可反映出植物的抗旱能力。冀谷34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抗旱谷子品种,研究冀谷34中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对揭示冀谷34的抗旱生理以及谷子抗旱性鉴定和抗旱品种筛选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以0、6%、18%、30%的PEG-6000浓度模拟未胁迫、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不同胁迫条件下冀谷34和对照豫谷18幼苗叶片保护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参试品种的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其未胁迫的对照,且指标值均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相同胁迫条件下冀谷34中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豫谷18;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未胁迫的对照,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脯氨酸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冀谷34中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明显变化趋势、在豫谷18中变化相对平稳,但相同胁迫条件下冀谷34中的3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豫谷18;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其未胁迫的对照,且指标值均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相同胁迫条件下冀谷34中的丙二醛含量变幅小于豫谷18。说明在苗期干旱胁迫下,2个品种均通过提高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应对逆境胁迫,但冀谷34苗期较豫谷18具有较强的抗旱生理调节能力,抗旱性强于豫谷18。

    2018年02期 v.22;No.158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耕作栽培与生理

  • 华北地区种植形式与密度对春玉米产量和生物性状的影响

    刘胜尧;范凤翠;贾宋楠;王贺垒;石玉芳;李志宏;贾建明;董秀秀;

    为探明华北地区最佳密度条件下玉米群体产量的最优种植形式,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种植形式设带宽150 cm三密一稀[60 cm种植3行(行距30 cm)+90 cm大行距种植为一带]、带宽120 cm三密一稀[40 cm种植3行(行距20 cm)+80 cm大行距种植为一带]和60 cm等行距(CK)3个水平,副区密度设4.50万、6.00万、8.25万、10.50万和12.75万株/hm~2计5个水平,研究了不同种植形式与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50 cm三密一稀种植形式中高密度栽培时,与对照相比,可以显著降低穗位高,增加叶面积指数,株高和茎粗差异不显著,抽丝后8.25万、10.50万和12.7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平均值分别提高了15.00%、5.69%和19.82%;穗位高分别降低6.17 cm、2.17 cm和3.67 cm,有效降低倒伏风险;籽粒产量明显提高,6.00万和8.25万株/hm~2密度下分别较CK增产7.83%和6.72%。经回归分析,得到150 cm三密一稀种植形式的理论籽粒产量最大值为12 030.80 kg/hm~2,相应的定植密度为8.49万株/hm~2。

    2018年02期 v.22;No.158 12-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种植密度对小豆开花结荚规律的影响

    王彦;范保杰;曹志敏;张志肖;苏秋竹;刘长友;田静;

    以中熟小豆品种冀红15号和晚熟小豆品种冀红16号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均设高(21万株/hm~2)、中(15万株/hm~2)和低(9万株/hm~2)3个水平,观察了小豆的开花、结荚全过程,并分析了不同密度下参试小豆品种的开花结荚规律,以期为小豆的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小豆开花过程可分为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3个阶段,开花数量呈现少—多—少的变化规律;随种植密度的增大,2个小豆品种均表现出盛花期延长、开花总量减少的趋势。小豆的开花顺序均表现为中下部花先开,之后向上、向下、向外围逐步扩展。小豆的结荚规律为主茎结荚多、分枝结荚少,单株荚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2个小豆品种的成荚率在28.00%~36.24%之间,低密度处理的成荚率均>其他2个密度处理。小豆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百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冀红15号和冀红16号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15万~21万株/hm~2和9万~15万株/hm~2。

    2018年02期 v.22;No.158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淮北部麦区主推小麦品种茎秆抗倒性能分析

    苏玉环;陈冬梅;刘保华;马永安;王雪香;

    以黄淮北部麦区10个主推小麦品种为试材,在灌浆期发生倒伏的情况下,分析了2组不同抗倒性品种的倒伏情况和茎秆特性。结果表明:抗倒组品种济麦22、石4185、邯麦13和邯麦15在全生育期均未发生倒伏,不抗倒组品种石麦15、冀麦585、中麦155和山农14在蜡熟期均发生了5级倒伏。抗倒组品种平均株高为76.8 cm,平均株高构成指数为0.50,茎基部第1节和第2节节间总长度为9.36 cm,茎基部第1节、第2节的节间充实度分别为30.17和14.50 mg/cm,开花至乳熟期和开花至蜡熟期的茎部干物质输出率分别为16.44%和35.34%。与不抗倒组品种相比,抗倒组品种株高低、株高构成指数大、茎基部节间短且充实度高、生育后期茎基部干物质输出率低,这些茎秆特性均有利于提高小麦的抗倒性。

    2018年02期 v.22;No.158 23-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玉米机械脱粒籽粒含水量与破碎率的相关研究

    宋俊乔;卢道文;张莹莹;李永江;董文恒;孙海潮;芦连勇;牛永锋;张晓辉;张盼;

    籽粒破碎率是影响籽粒机收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明确籽粒含水量对籽粒破碎率的影响,以郑单958、先玉335、华美1号等8个玉米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机械脱粒方法,测定了不同时期的籽粒含水量和籽粒破碎率,并对2个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利用回归方程进行了籽粒破碎率≤5%的籽粒含水量区间预测。结果表明:对于整体材料而言,籽粒破碎率与籽粒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1),回归分析方程为y=0.128x2-5.551x+63.564(R2=0.879),籽粒含水量为18.1%~25.2%时大部分材料可以达到机收籽粒破碎率≤5%的国家标准。还对8个材料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和籽粒含水量区间预测,结果显示,郑单958和联创808不适宜机收籽粒,迪卡517是本试验所涉及材料中最早可以进行机收籽粒的品种。

    2018年02期 v.22;No.158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草决明生长发育对盐胁迫的响应及耐盐性评价

    张晓东;宋明月;王秀萍;刘春荣;鲁雪林;吴哲;薛志忠;王怡天;晋梦珂;

    为了探讨草决明生长发育对盐胁迫的响应并确定其耐盐鉴定指标,采用梯度滨海盐渍土鉴定法,研究了不同盐胁迫[土壤含盐量0.1%(CK)、0.2%、0.3%、0.4%、0.5%、0.6%、0.7%、0.8%和0.9%]对草决明株高、主根长、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产量和百粒重的影响,并对草决明主要生长指标与土壤含盐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3%的盐分胁迫会显著抑制草决明的生长速率,而0.2%的低盐胁迫在短期(30 d)内可以刺激草决明的株高生长、在胁迫时间较长(超过30 d)时也会对草决明的株高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但0.2%~0.3%盐分胁迫下草决明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较CK显著增加;0.2%~0.9%盐分胁迫下,草决明的主根长均与CK无显著差异;0.4%盐分胁迫下,草决明产量达到最高,但与CK差异不显著;≥0.5%盐分胁迫下草决明的地上及地下部分鲜重均较CK显著下降,其中≥0.6%盐分胁迫下株高显著降低,≥0.8%盐分胁迫下草决明出现顶端枯死现象且不能形成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与草决明的株高增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株高增量的相关系数绝对值(0.983)最大。综上所述,短期低盐(0.2%)胁迫可以促进草决明的生长;株高增量可以作为草决明全生育期的耐盐鉴定指标。

    2018年02期 v.22;No.158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园艺·园林

  • 甜樱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的动态变化

    张序;李延菊;张福兴;孙庆田;田长平;李芳东;王玉霞;

    研究甜樱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可为果实适时采收和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甜樱桃品种红灯为研究对象,对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大小、单果重、糖含量和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各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灯甜樱桃果实的生长发育呈快—慢—快的双"S"型曲线;可溶性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呈持续增加趋势,在硬核期后迅速升高,至果实成熟时达到最大值,其中葡萄糖含量始终高于果糖;可滴定酸在幼果期开始积累,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而逐渐升高,在着色期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果实中的可滴定酸以苹果酸为主,苹果酸的积累趋势与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在甜樱桃生产中适当延迟采收,有利于提高果实单果重和糖酸比,使果实风味更佳。

    2018年02期 v.22;No.158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苹果不同矮化砧木品种叶片的组织细胞学研究

    秦立者;杨素苗;张春锋;石海强;王顺;顾玉红;

    明确苹果砧木矮化性与叶片组织性状的关系,可以为苹果砧木矮化性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选取了非矮化砧木海棠、半矮化砧木(SH_3、SH_(37))、矮化砧木(SH_(38)、M_(26)、B_9、Mark)、极矮化砧木P_(22)共8个苹果砧木品种为试材,在光学显微镜下,测量了叶片横截面的组织细胞结构,并对不同矮化程度砧木的叶片厚度及其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苹果不同砧木品种的叶片厚度为173.70~219.46μm,其中矮化砧木品种M_(26)和Mark的指标值较高;上表皮厚度为8.06~13.50μm,其中非矮化砧木品种海棠的指标值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下表皮厚度为8.23~10.49μm,其中半矮化砧木品种SH_3和SH_(37)的指标值显著较高;栅栏组织厚度为90.00~110.88μm,其中极矮化砧木品种P_(22)的指标值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不同矮化砧木类型的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平均值顺序为极矮化>矮化>半矮化>非矮化,叶片栅栏组织厚度随着砧木矮化程度的加大而逐渐增加;海绵组织厚度为61.72~85.85μm,其中非矮化砧海棠的指标值最大;栅海比为1.05~1.55,其中半矮化砧木品种SH_3和极矮化砧木品种P_(22)的指标值显著较高,不同矮化程度砧木类型的叶片栅海比平均值顺序为极矮化>半矮化>矮化>非矮化,大体表现为砧木品种矮化程度越高,叶片栅海比越大。因此认为,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可以作为筛选苹果矮化砧木的一项指标。

    2018年02期 v.22;No.158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不结球白菜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宋聚红;相丛超;张超;华靖斌;梁静;蔡海燕;董景湘;

    《不结球白菜露地栽培技术规程》(标准编号:DB 1301/T 2530—2017)规定了不结球白菜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冀中南不结球白菜露地栽培,为冀中南不结球白菜露地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8年02期 v.22;No.158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土壤肥料

  •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肥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郭丽;曹彩云;李科江;马俊永;党红凯;郑春莲;

    在河北低平原区研究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肥措施对全年粮食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可为该区粮田基础地力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2011~2014年在河北低平原区高、中、低3种土壤肥力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CK—连续3 a不施肥,T_1—仅第1 a施用氮磷钾肥,T_2—前2 a施用氮磷钾肥,T_3—连续3 a施用氮磷钾肥,T_4—连续3 a施用磷钾肥)对冬小麦-夏玉米全年粮食产量及3种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土壤肥力条件下,产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均随氮、磷、钾3种肥料施用年限的增加而不断提高,而仅施用磷钾肥(T4)增产效果不显著,高肥力下连续2 a施氮、磷、钾肥后隔1 a不施产量下降并不明显,而中、低肥力下须连年施氮、磷、钾肥才能明显提高产量;相同施肥措施条件下,产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均随肥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土壤肥力和施肥措施均是影响作物产量及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重要因素,在生产上应注意培肥地力和氮磷钾肥料配施。

    2018年02期 v.22;No.158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青贮卫士(Siloguard)对高水分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刘振宇;谢楠;李海山;冯伟;刘志伟;杨富裕;玉柱;智健飞;刘忠宽;

    为探究青贮卫士(Siloguard)添加剂对高水分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以初花期苜蓿鲜草(含水量78.01%)为原料,青贮卫士添加水平(与鲜苜蓿的质量比)设0.00%(CK)、0.05%、0.10%、0.15%、0.20%和0.25%计6个处理,研究了青贮卫士不同添加量对苜蓿青贮饲料发酵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水分苜蓿青贮中添加适量的青贮卫士能够明显改善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促进青贮饲料中的乳酸积累,抑制乙酸和丙酸产生,提升乳酸/乙酸,促使青贮饲料pH值快速下降,抑制氨态氮的生成,减少青贮饲料蛋白质的损失,有效改善发酵品质;降低苜蓿青贮饲料中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提高其相对饲用价值和可溶性糖含量。本试验条件下,青贮卫士的适宜添加量为0.10%。

    2018年02期 v.22;No.158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微生物菌肥对盐渍化土壤夏玉米减施氮肥的效应研究

    刘全凤;孙一;赖德强;翟玉柱;李雅静;孙月双;张连水;孔德平;

    为探究微生物菌肥在氮肥减量施用过程中的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5个施肥处理,研究了沧州盐渍化土壤施入微生物菌肥对夏玉米减施氮肥的效应,以及土壤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施用微生物菌肥15 kg/hm~2的前提下,氮肥施用量降至常规施氮量的80%(120 kg/hm~2)时,土壤脲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以及玉米产量均最高,且土壤全盐量较低。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夏玉米生产上科学减施氮肥提供参考。

    2018年02期 v.22;No.158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

  • 高效防治设施黄瓜主要病害的药剂筛选

    路粉;贾茜;孟润杰;吴杰;赵建江;毕秋艳;韩秀英;王文桥;

    2015~2016年通过田间试验明确几种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灰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及使用技术,可为设施黄瓜主要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霜霉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72%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 540 g a.i./hm~2、48%烯酰吗啉·吡唑醚菌酯WG 252~288 g a.i./hm~2、50%烯酰吗啉·嘧菌酯WP 225~300 g a.i./hm~2、50%吡唑醚菌酯WG 169~225 g a.i./hm~2或60%霜脲氰·嘧菌酯WG 270~360 g a.i./hm~2,防效均可达到85%以上;在白粉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40%氟菌唑WP 90~120 g a.i./hm~2、20%氟硅唑·嘧菌酯SC135~165 g a.i./hm~2或430 g/L戊唑醇SC 116.1~139.3 g a.i./hm~2,防效均可达到85%以上;在灰霉病发生初期,可叶面喷施25亿芽孢/g坚强芽孢杆菌WP 3.3~4.7 g/hm~2、3亿CFU/g木霉菌WG 5.6~11.1 g/hm~2或60%丙硫菌唑·异菌脲WP 4.7 g/hm~2,其中,2种生防菌剂的防效均可达到65%以上,60%丙硫菌唑·异菌脲WP 4.7 g/hm~2的防效可达到82.0%。以上药剂用药间隔期均为7~10 d,连续喷施3次。在生产中,可以使用以上筛选到的高效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灰霉病。

    2018年02期 v.22;No.158 61-6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8种防治豇豆荚螟药剂的田间药效评价

    刘振兴;周桂梅;亚秀秀;陈健;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绿豆上应用的防治豇豆荚螟的高效药剂,选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剂、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苏云金杆菌原粉、46%杀单·苏云菌可湿性粉剂、1.3%苦参碱水剂、25%灭幼脲悬浮剂和10%甲维·高氯氟水乳剂8种低微毒农药,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对各参试药剂防治豇豆荚螟的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酰胺类农药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的平均防效及综合评价排名前3位,效果较好,生产上可交替使用;微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原粉的平均防效及综合评价均排名第4位,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植物源农药1.3%苦参碱水剂的防效最差,不建议推广使用。

    2018年02期 v.22;No.158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遗传育种

  • 不同世代玉米株系及杂交种籽粒产量和颜色研究

    冯汉宇;张秀海;刘贵明;张晓东;

    为了选育出不同籽粒颜色花青素基因稳定表达的新型自交系及彩色玉米,以含花青素基因BI和CI的京501自交系与京24杂交的后代为试验材料,经多代自交,筛选获得多个花青素基因稳定表达的新型自交系;然后,分别与2个自交系(13号、郑58)进行了杂交、与个别杂交种进行了三交授粉,对这些株系的玉米穗进行了考种和籽粒颜色观察。结果表明:大部分株系的单穗重和单穗产量高于京501,百粒重较京501大;籽粒颜色多样,果皮颜色有红、蓝、黑、棕、橙黄和花斑等;对籽粒解剖和显微观察发现,籽粒颜色主要发生在果皮和糊粉层上,果皮表现出红、棕、花斑等表现型,糊粉层表现出黑、蓝、红、紫、棕色等颜色,与京501的果皮和糊粉层颜色不同;杂交种的产量高于对照(13号×京501,郑58×京501),籽粒颜色有黄、黑或红色等;三交授粉穗上的籽粒是彩色的。通过三交授粉,能够得到不同色彩籽粒的玉米穗子。

    2018年02期 v.22;No.158 71-7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9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港低平原地区涝害条件下春大豆高产品种的筛选及其农艺性状

    冯喜梅;王希全;赵杰;姜瑶;李超;姜敏;曾昭海;

    涝害是黑龙港春大豆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引进和筛选高产耐涝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采用大田比较试验,在涝害发生情况下,对黑龙港低平原地区种植的16份大豆品种进行了产量和农艺性状测定;并采用平方Euclidean距离法,对参试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沈农27、沈农24、中黄30、沈农22和沈农28属于高产类型,其平均产量为2 057.8 kg/hm~2,尤其是沈农22,产量高达2 233.3 kg/hm~2。这5个品种表现出单株荚数多、单荚粒数多、荚长短的高产耐涝特性,可在黑龙港低平原地区推广种植。

    2018年02期 v.22;No.158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资源与环境

  •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污水治理水平动态评估模型研究

    张晓晴;万宝春;李巍;成雪峰;付素静;

    建立了农村污水处理水平动态评估模型,将提高城镇化水平、开展脱贫攻坚、建设美丽农村、发展"全域旅游"、开展特色小镇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等影响因素作为评估因子纳入,结合环境保护部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行动,动态评估和跟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水平和绩效。模型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在6项因素的影响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处理建设完成率为65.5%,其中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发展"全域旅游"对模型影响至关重要。

    2018年02期 v.22;No.158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研究与分析——以东阿县小麦和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为例

    付茂宁;

    小麦和玉米秸秆富含多种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钙、镁等养分,是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东阿县小麦和玉米秸秆年平均产量约60万t,2017年通过建设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工程,积极探索出秸秆精细化还田、县乡村三级秸秆收储体系和青贮饲料等多种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小麦和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与运行机制,使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基本解决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018年02期 v.22;No.158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推进甘肃省废旧地膜回收与综合利用的“五化”措施问题研究

    赵记军;唐继荣;李崇霄;刘文;周涛;胡玉洁;

    地膜覆盖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的同时也带来了生产和生活环境的隐患问题,做好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是推进农业"一控两减三基本"和实施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的题中之义。基于工作实践,结合新形势下特点,探讨了推进地膜回收与综合利用的"地膜生产标准化、地膜使用合理化、地膜捡拾机械化、地膜回收企业化、地膜加工精深化"五点工作思考。

    2018年02期 v.22;No.158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

  • 农户视角下精准扶贫实践困境及政策启示——基于宁夏彭阳县农户调查数据

    马艳艳;李鸿雁;

    及时发现和解决精准扶贫进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对可持续稳固脱贫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宁夏彭阳县的126户贫困户作为研究对象,对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彭阳县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较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帮扶措施差异性较小、贫困农户内生动力不足、融资难、扶贫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基于已有实践经验,提出应建立完善的建档立卡动态管理监督机制,并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以保障脱贫质量。

    2018年02期 v.22;No.158 92-9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快速测定蔬菜和水果中8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黄玉宾;郭琳琳;刘峰;

    为了实现对蔬菜和水果样品中克百威、3-羟基克百威、涕灭威、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甲萘威、异丙威和灭多威8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同时准确检测,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技术。采用QuEChERS的方法对待测样品进行前处理,样品采用1%乙酸-乙腈提取,经过无水NaCl脱水盐析,取上清液,加入含有400 mg PSA、100 mg C18e、1 200 mg MgSO_4QuEChERS试剂包的净化管中,经混匀涡旋离心后过0.22μm滤膜,以安捷伦SB-C8柱(2.1 mm×150 mm,3.5 Micron)色谱柱分离,以0.08%甲酸+9.6 mmol/L乙酸铵溶液-乙腈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动态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各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为0.002 51~0.007 62 mg/kg;回收率为76%~110%,相对标准偏差为2.1%~6.7%。该方法检出限低,灵敏度好,且快速、准确,适用于蔬菜和水果中8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准确测定。

    2018年02期 v.22;No.158 96-9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图像识别算法在中草药鉴别中的应用

    曾辉;沈红岩;张宝文;陶佳;董秀秀;

    引入图像识别算法,以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中草药显微图像的识别。针对传统局部二值模式的不足以及K近邻法的多优解问题,加入邻域点灰度值间的关系,对所有的相邻像素进行二值化;以Chi平方统计法对直方图进行相似性度量;结合训练集与测试集,验证优化算法在中草药横截面显微图像识别方面的效果。

    2018年02期 v.22;No.158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发挥科技创新作用 加快推进“三农”发展

    廖宝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推进农业科技事业的重要骨干和具体组织者、实践者,也是新时代加快"三农"发展的引领者、奋斗者,在履行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的"三农"工作中,应坚持把粮食安全、市场需求、绿色农业、科技脱贫等作为重点来把握。

    2018年02期 v.22;No.158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供需平衡原则在资源高效研究与作物学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杜雄;张继宗;张永升;边大红;王红光;

    以水热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创新为案例,阐述了在分析供需失衡原因基础上实现供需平衡,即为技术创新的哲学原理,并提出了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在社会政策调整和时空配置技术等方面创新方向,丰富了资源与作物学的教学内容。同时,以供需平衡原则为指导,分析了作物生产类核心课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需求,阐述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发展趋势,例证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系统认知能力的类比与辩证教学方法。

    2018年02期 v.22;No.158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