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斐;赵宇;刘猛;魏志敏;王慧军;李顺国;
我国谷子糜子产业发展缓慢、效益低下,实施品牌建设是该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多方面分析了我国谷子糜子产业品牌建设的现状、模式及必要性,并对如何加快谷子糜子产业品牌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16年01期 v.20;No.145 1-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明哲;崔海英;苏宝圣;郝洪波;师志刚;
以不同熟期类型的马铃薯和夏谷品种,在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下,进行了不同播期的生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谷子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中,马铃薯应选种早熟品种费乌瑞它和中薯5号,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中旬~4月上旬;夏谷宜选择生育期80~90 d的中熟品种衡谷10号和衡谷13号,播种一般在6月底以前完成。在该种植模式下,马铃薯产量约为37 000 kg/hm~2、谷子产量约为5 700 kg/hm~2,周年纯收益可达47 000元/hm~2左右。该栽培模式可节约水资源和灌水成本,且马铃薯采用全覆膜双垄栽培,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2016年01期 v.20;No.145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爱霞;刘敬科;赵巍;任素芬;张玉宗;
发酵糖化条件是决定无醇小米饮料产品最终品质的重要因素。在生产工艺流程为"小米→除杂→浸泡→蒸煮糊化→冷却→发酵糖化→高速离心(2 000 rpm,10 min)→上清液→过滤→装瓶→高温灭菌(100℃,20 min)→成品"条件下,采用L_9(33)正交试验设计,对无醇小米饮料生产过程中的3个发酵糖化工艺参数(糖化曲用量、糖化时间和糖化温度)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生产无醇小米饮料的最佳发酵糖化工艺参数为糖化曲用量0.4%、糖化温度30℃、糖化时间50 h。在最佳发酵糖化工艺条件下进行了无醇小米营养饮料的生产,并对产品进行了感官品质评价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该小米饮料产品得率≥150%(即:1 kg小米能生产出1.5 kg以上的饮料);pH值3.7~3.8,澄清透明,芳香纯正,酸甜可口,口感醇厚;不含脂肪和酒精;含有丰富的小分子碳水化合物和多种氨基酸,且含有人体所需要的8种必需氨基酸,除了赖氨酸外多数必需氨基酸的AAS接近或大于100,更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2016年01期 v.20;No.145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董秀春;徐成忠;王静;李福元;杨印峰;蔡永柱;杨洪宾;
为了顺应当前气候变化,实现鲁西南地区小麦大面积高产稳产,以该区小麦主栽品种泰农18(大穗型)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播期(9月27日、10月3日、10月9日、10月15日、10月21日)和播量(基本苗数量120万株/hm~2、240万株/hm~2、360万株/hm~2)对该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明确该品种高产的适宜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产量随播期推迟、播量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单位面积穗数随播期推迟而减少,随播量增大而增多;穗粒数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千粒重随播期推迟而增加,但二者均随播量增大而减少。鲁西南地区泰农18的适宜播期为10月9~15日、适宜基本苗数量为240万株/hm~2,其中,最佳播期与播量组合为10月9日播种、基本苗数量240万株/hm~2。
2016年01期 v.20;No.145 12-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乔文臣;陈秀敏;孙书娈;孟祥海;魏建伟;李丁;李强;李会敏;赵明辉;冯佳;赵凤梧;
小麦新品种衡4399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而成。2009~2010年对其进行水肥高效模式研究,试验春季水肥管理模式设拔节水+开花水、拔节水、孕穗水、起身水+开花水+灌浆水(CK)4种,通过比较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的小麦水分利用特性、产量及相关因素,确定衡4399适宜的水肥高效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年度极端低温气候情况下,4种水肥管理模式的衡4399水分利用效率达1.88~2.06 kg/m~3,且产量均>7 500 kg/hm~2,衡4399为节水高产型品种。其中,春浇2水(拔节水+开花水)可以延长小麦灌浆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产量达9 000 kg/hm~2左右,且极显著>其他水肥模式处理。适宜衡4399高产的最佳高效水肥模式为春浇拔节水和开花水。
2016年01期 v.20;No.145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夕军;李瑜玲;陈莉;宋晓;李建芬;付勇;
在《冬小麦亩产600 kg节水栽培技术规程》(备案编号:B13015-2015;受理部门: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有效期:5 a)中,介绍了冬小麦产量9 000 kg/hm~2节水栽培的基础条件和主要生育指标,以及产量结构、播种、技术措施与收获等技术要求。该技术规程为实现小麦产量9 000 kg/hm~2节水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6年01期 v.20;No.145 20-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戴茂华;刘丽英;宋翠婷;李爱国;李积铭;吴振良;柴岳平;
为探索冀棉958在冀中南地区生产上的适宜种植密度,在棉花行宽0.8 m条件下,设种植密度3.75万、5.25万和6.75万株/hm~2计3个处理,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棉花株型趋于紧凑,其中,6.7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始节高度和第1果枝节位均最高,果枝与主茎夹角最小,适宜机械化收获;单株果枝数、单株铃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棉花各部位的单铃重和衣分均逐渐降低,但仅单株铃数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逐渐提高,其中,6.75万株/hm~2与5.2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皮棉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3.75万株/hm~2密度处理。在冀中南地区,冀棉958适宜的种植密度为5.25万~6.75万株/hm~2。
2016年01期 v.20;No.145 22-2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冯国艺;翟黎芳;杜海英;张谦;梁青龙;祁虹;王树林;王燕;雷晓鹏;林永增;
为了探明深耕时间对河北省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分别在冬前、开春、播前进行深耕,以棉花(冀棉228)免耕直播处理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深耕时间对棉花苗期0~40 cm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含盐量、含水量、容重)以及棉花植株性状(株高、果枝数、幼铃数、成铃数)、产量构成因子(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和产量(子棉产量、皮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免耕直播处理相比,深耕处理的土壤容重均明显下降,其中,冬前深耕处理的各土层含盐量和含水量无明显变化,株高、果枝数和成铃数无显著变化,幼铃数明显增多,产量提高不显著;开春深耕处理的各土层含盐量明显降低,10~40 cm土层含水量无明显变化,株高、果枝数、成铃数和单铃重明显增大,幼铃数在生育后期(9月10日)明显减少,产量显著提高;播前深耕处理的各土层含盐量明显增大、含水量显著降低,株高、果枝数、幼铃数、成铃数和单铃重明显减小,产量明显降低。开春深耕能有效改良滨海盐碱土壤,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2016年01期 v.20;No.145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强;王秀萍;刘雅辉;鲁雪林;张国新;
以油葵品种美国超级矮大盘为试验材料,灌溉咸水矿化度设2、4、6、8、10、12、14和16 g/L计8个水平,以淡水灌溉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下油葵生长和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以确定适宜油葵生长的咸水矿化度范围,为制订滨海咸水区油葵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微咸水灌溉处理的油葵生长指标(株高、叶数和花盘直径)和叶绿素含量均<CK,且指标值均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灌溉水矿化度2~6 g/L处理的植株株高和花盘直径,灌溉水矿化度2~10 g/L处理的油葵叶数,以及灌溉水矿化度2~14 g/L处理的油葵叶绿素含量与CK差异均不显著。微咸水灌溉处理的油葵叶片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和Pro含量均>CK,其中,油葵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增大和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升高有利于提高油葵植株的抗逆性,但矿化度超过6 g/L咸水灌溉的油葵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和矿化度超过10 g/L咸水浇灌的油葵叶片MDA含量显著>CK,油葵细胞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油葵叶片膜脂过氧化严重,从而影响油葵叶片的正常生理生化反应。综上所述,油葵耐盐性较强,矿化度≤6 g/L的灌溉水对油葵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影响较小。因此,可以在地下水矿化度低于6 g/L的区域种植油葵,或使用矿化度低于6 g/L的微咸水灌溉油葵。
2016年01期 v.20;No.145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曹岩坡;戴鹏;戴素英;
以黄瓜品种津优303为试验材料,设低温+灭菌接种物、常温+菌剂、低温+菌剂3个处理,以常温+灭菌接种物处理为对照,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量(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重与干重)、黄瓜幼苗叶片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荧光(F_m)、初光能转换效率(F_v/F_m)、PSII的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0)]均显著<CK,严重抑制了黄瓜幼苗的生长;初始荧光(F_0)显著>CK,PSII反应中心遭受损害。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处理的黄瓜幼苗生长量以及叶片幼苗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值均显著>未接种AMF处理,F_0显著<未接种AMF处理,其中,叶绿素含量提高10.24%,F_m、F_v/F_m和F_v/F_0分别提高14.2%、5.9%和31.4%,F0降低8%,明显缓解低温胁迫对幼苗的伤害。
2016年01期 v.20;No.145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白瑞霞;王越辉;马之胜;贾云云;
桃园生草是一种先进的桃园土壤管理模式。介绍了桃园生草的意义及生草方式,综述了桃园生草对土壤、微域气候、桃树生长发育、病虫草害的影响,总结了桃园生草存在的主要问题。桃园生草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平缓土壤温度变化,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微域气候,提高果实品质,减轻病虫草害的发生。
2016年01期 v.20;No.145 38-4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郭艳超;董文琦;王文成;郑丽锦;李可晔;刘善资;
从南京和北京引进13种地被菊种苗,在河北滨海地区进行试种,观察其生物学特性、适生性、物候期、抗蚜性及耐盐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所引进的13个地被菊品种基本能适应河北滨海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除金陵玉宇长势较弱、属于小花型地被菊、适宜盆栽种植外,其他品种均能在河北滨海地区田间正常生长、发育,株高、冠幅、花径基本达到原产地标准,重瓣性、花色表现正常,开花、繁殖系数高,露地越冬,萌芽早、枯黄晚,并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经济性状良好。其中,北京种源地被菊品种花期早,适应性、耐盐性和越冬性等表现较佳;南京种源地被菊品种花期为10~11月,花色艳丽,花量大、自然成丛、覆盖度好,适应性和越冬性较好。除金陵玉宇外,所引进的地被菊品种均适宜河北滨海地区田间栽植,可用于城市绿化。
2016年01期 v.20;No.145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孟祥海;陈秀敏;鲍聪;乔文臣;魏建伟;孙书娈;李丁;李强;赵明辉;李慧敏;赵凤梧;
衡136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培育的抗旱节水冬小麦新品种。在当前河北省地下水超采严重的背景下,为缓解农业用水矛盾突出问题,以2008~2011年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肥组、河北省黑龙港流域节水组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以及2011~2013年度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河北麦区节水高效品种筛选试验结果 (衡水)为素材,对衡136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稳定性、抗旱性、水分利用率和抗寒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旨在推广抗旱节水型小麦品种,服务于农业生产。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或限水灌溉条件下,衡136一般产量为6000~7500kg/hm2,春浇1水时最高产量可达到9 000 kg/hm2以上。该品种具有节水抗旱、抗寒、丰产稳产性好、产量三因素协调、适应性广等优点,抗旱指数为1.130,水分利用率在0水、1水和2水灌溉条件下分别较对照品种石4185提高17.3%、14.9%和10.5%,节水性强。
2016年01期 v.20;No.145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雪征;茜晓哲;庞建周;孟祥海;
为挖掘小麦籽粒大小与产量的关系,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小麦育种课题组充分灌溉条件下的18个新品系鉴定高代系和2个对照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影像法测定籽粒的长度和宽度,对其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统计,并与产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籽粒宽度的变异系数明显>粒长的变异系数,长宽分布是否具有正态分布特征与产量关系不明显,粒宽变异系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简单统计分析无法挖掘到更多有用信息;宽度分布曲线的快速傅里叶变换后的第二和第三频率的模与产量呈正相关,且第三频率模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粒长分布快速傅里叶变换不具有如上特征;粒长百分位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分析显示,各百分位数均与产量呈弱的正相关,50%~99.5%区段的相关系数高于50%以前的区段,说明粒长增加、粒长的均匀分布、适当增加长粒的比重有利于增产;粒宽百分位与产量的关系分析显示,提高前50%区段的粒宽可提高产量,增加90%以后的粒宽对增产无益;以粒宽为X轴、粒长为Y轴、分布频率为Z轴的等高线图可用于描述籽粒大小的分布状态;高产小麦的籽粒分布以较高的整齐度、较大的籽粒宽度和长度及其协同性为主要特征。
2016年01期 v.20;No.145 65-6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江浩;尤帅;赵爱菊;高增玉;陈希勇;关中波;
孤雌生殖诱导系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在玉米育种中被广泛应用,极大地加快了育种进程。介绍了单倍体概念及其植物学形态;阐述了玉米单倍体的获得途径和加倍方法,以及育种中单倍体的筛选方法,其中人工获得单倍体的途径主要有远缘杂交、花药培养、小孢子培养、物理法诱导、化学法诱导、不定配子体诱导孤雄生殖、孤雌生殖诱导系诱导,加倍的方法主要包括单倍体的自然加倍和化学加倍,单倍体的筛选可以通过遗传标记性状、形态特征以及流式细胞仪和分子标记加以筛选;讨论了单倍体在缩短育种周期、群体改良、筛选突变体、构建基因定位群体,以及商业杂交种亲本保纯提纯方面的应用价值;分析了单倍体育种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6年01期 v.20;No.145 70-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史丽丽;焦宏业;史明山;王磊;陈洁;孙海昆;
邯东599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与河北东昌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14年5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根据2012~2013年河北省夏播玉米超密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产量汇总资料,利用高稳系数法、回归系数法、适应性参数法并结合产量平均数法,对邯东599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3年河北省夏播玉米超密组区域试验,邯东599平均产量为10 852.0 kg/hm2,较对照郑单958增产4.6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498.0 kg/hm2,较对照郑单958增产6.08%,邯东599的丰产性显著优于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潜力较高。邯东599高稳系数为85.38%,>对照郑单958;回归系数为0.931 3,适应性参数为0.93,均较郑单958更接近于1。邯东599对环境适应性强,高产稳产性好且优于对照郑单958,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2016年01期 v.20;No.145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爱国;朱青竹;眭书祥;李增书;赵丽芬;董章辉;王虎;张艳丽;
为了了解河北省育成转基因早熟常规棉的主要性状,为今后早熟棉品种改良提供指导,以河北省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结果为依据,对2006~2014年河北省审定的13个转基因早熟常规棉品种(夏播棉除外)的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4年河北省审定转基因早熟常规棉的产量水平有所提高;生育期明显缩短,单株果枝数和株高变化不大;单株成铃数有所提高,铃重和衣分略有下降;纤维比强度有所提高,长度略有缩短,马克隆值有所降低;抗枯萎病性能较好,其中,有2个品种枯萎病抗性级别为高抗,其他品种均为抗;抗黄萎病性能较差,其中,有1个品种黄萎病抗性级别为抗,其他品种均为耐。因此,在今后的转基因早熟棉育种工作中,应注意抗黄萎病育种新材料和新品系的选择。
2016年01期 v.20;No.145 80-8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志坚;张勇跃;秦素研;于蕾;李建国;
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漯薯10号是以高干物率、高抗茎线虫病且与国内亲本血缘关系较远的徐781为母本,以12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国内育成品种(系)为父本,放任授粉,杂交后代经筛选、多点鉴定选育而成。对漯薯10号的特征特性、生产力、抗病性、品质性状及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漯薯10号鲜薯和薯干产量均较对照品种徐薯18增加显著;抗根腐病和黑斑病;薯块干物率较徐薯18高3.5%;叶面积指数和T/R值动态变化合理,干物质生产和积累速度快,分配合理,经济系数高;为中早熟高产品种。2011年通过河南省甘薯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豫鉴薯2011001)。
2016年01期 v.20;No.145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