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雅莉;王林生;
以小麦品种德抗961为试验材料,设Pb胁迫浓度5、50、200、300、400、500和600 mg/L共7个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Pb不同胁迫浓度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b胁迫浓度5和50 mg/L处理的小麦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以及小麦幼苗的芽长和根长均>CK,Pb胁迫浓度≥200 mg/L时会抑制小麦种子萌发以及小麦幼苗芽和根的生长,其中Pb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的抑制;Pb胁迫浓度≤400 mg/L处理的小麦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CK,从而提高小麦种子萌发的整齐度;Pb胁迫浓度5 mg/L处理的小麦幼苗鲜重和干重均>CK,Pb胁迫浓度≥50 mg/L时会抑制小麦幼苗对养分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Pb胁迫处理的小麦胚芽鞘长度均≤CK。随着Pb胁迫浓度的增大,Pb对小麦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胚芽鞘的抑制作用增强。
2015年04期 v.19;No.142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卜俊周;岳海旺;陈淑萍;彭海成;谢俊良;
为了探明夏玉米品种衡单6272在冀中南夏玉米种植区适宜的种植密度及耐密性,在行距均为0.6 m的条件下玉米种植密度由株距调节,试验设玉米种植密度60 000、67 500、75 000、82 500和90 000株/hm2计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衡单6272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不同密度处理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9 419.81 kg/hm2)最高,种植密度为75 000 kg/hm2时产量(9 347.97 kg/hm2)次之,二者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67 500株/hm2时玉米空秆率为0,种植密度>67 500株/hm2时玉米空秆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秃尖长度逐渐增加,穗长逐渐缩短,千粒重逐渐降低,穗行数和行粒数变化不明显,但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穗行数和行粒数均最大。在生产上衡单6272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该密度下,玉米产量最高,植株空秆率低,穗秃尖长度短,经济性状较好。
2015年04期 v.19;No.142 10-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玉娟;韩秋成;任爱民;马卫军;尹国;崔明晖;
适宜的母本种植密度是三系杂交制种高产的必要条件。为明确三系杂交制种获得高产的母本最佳种植密度,以转单价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301的母本邯750A为试验材料,设母本种植密度22 500、37 500、45 000、52 500和67 500株/hm2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母本种植密度对三系杂交棉叶片光合速率以及制种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三系杂交棉籽棉高产的母本种植密度为37 500~45 000株/hm2。该种植密度下,棉花叶片光合速率最高[19.3~19.6 mmol/(m2·s)],单株铃数(22.5~23.1个/株)和果枝数(13.0~13.2个/株)较多,单铃重(5.1~5.2 g)较大,最终籽棉产量达到了3 922.5~4 027.5 kg/hm2。
2015年04期 v.19;No.142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路正营;韩永亮;李世云;尹国;杨玉枫;崔红印;
以早熟棉新品系邯901为试验材料,在晚春播、不覆盖地膜种的植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播期(5月5日、5月10日、5月15日)和种植密度(7.5万、9.0万、10.5万株/hm2)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且种植密度较小时,有利于棉花单株果枝数和铃数的增加,其中5月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指标值最高;早播种且种植密度较大时,有利于棉花总铃数、霜前花率以及霜前籽棉、籽棉和皮棉产量的增加,其中5月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指标值最高,但是在推迟播期(5月15日)情况下通过增加种植密度(10.5万株/hm2)同样可以获得较高产量;晚播种且种植密度较大时,可以减少棉花烂铃,其中播期推迟至5月15日或种植密度增大到10.5万株/hm2时可以有效减少烂铃;试验播期和密度条件下不同水平对棉花铃重和衣分影响不大。因此建议,在黄淮棉区采用"晚密早"的栽培模式,即实行晚春播(5月15日)、增加种植密度(10.5万株/hm2)种植早熟棉品种,可使棉花吐絮期躲过雨季,减少烂铃,获得较高产量,节省人力和投入,增加棉田纯收益。
2015年04期 v.19;No.142 15-1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路子云;李建成;刘文旭;冉红凡;马爱红;杨刚;屈振刚;
在小麦播种前使用优拌悬浮种衣剂拌种,试验设种衣剂有效成分用量1.2、2.4和3.6 g/kg计3个处理,以不拌种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优拌悬浮种衣剂不同用量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以及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拌悬浮种衣剂拌种会推迟小麦的出苗时间,但对小麦出苗率、单株分蘖数、株高和单株鲜重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对不同时期麦蚜的防治效果均>90%,产量较CK增加16.65%~24.76%。从用药成本以及种衣剂不同用量对蚜虫控制效果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综合考虑,认为小麦拌种的种衣剂有效成分适宜用量为2.4 g/kg。
2015年04期 v.19;No.142 39-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桑利民;郭元章;徐桂真;张学敏;任自中;张玲;徐婧;林国智;刘翠珍;
概述了承德地区春播芝麻的主要种植区域及主栽品种;对该地区芝麻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承德地区春播芝麻病虫害的发生呈现"两头重,中间轻"的特点,即前期和后期病虫害发生较重,中期基本无病虫害发生。其中,前期主要是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在播种期进行为害,豆芫菁在幼苗期进行为害;后期主要是叶枯病、叶斑病、褐斑病和枯萎病发生严重。并根据该区病虫害发生规律,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确立高效栽培模式以及化学防治等病虫害防治措施。
2015年04期 v.19;No.142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璇;金素娟;李占军;牛宁;王玉岭;
大豆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为蛋白质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在30余种大豆病害中,由种子带菌为初侵染源的占60%左右。概括了河北省大豆种传病害的主要种类及其病原物的存在特点,阐述了大豆主要病害的发生症状和为害特点,并提出了主要的防治措施。旨为了解和掌握大豆种传病害的种类,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大豆产量提供技术保障。
2015年04期 v.19;No.142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小翠;乔利东;董宝库;贾振妹;
柑橘园杂草严重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试验设18%草铵膦水剂有效成分用量750、900、1 050、1 800 g/hm2共4个处理,以30%草甘膦水剂有效成分用量1 687.5 g/hm2和人工除草为对照处理,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研究了喷施18%草铵膦水剂对柑橘园各类杂草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18%草铵膦水剂可有效防除柑橘园绝大多数杂草,持效期可达30 d,且在为期30 d的试验期内对周围环境和非靶标生物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草铵膦水剂有效成分用量为750 g/hm2时即可达到与草甘膦常规用量(有效成分用量1 687.5 g/hm2)相同的防治效果,草铵膦水剂有效成分用量为900~1 050 g/hm2时可有效防除柑橘园杂草,满足防除实践要求。
2015年04期 v.19;No.142 49-5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索相敏;王献革;郝婕;刘铁铮;白瑞霞;李学营;冯建忠;鄢新民;
苹果蠹蛾是严重为害苹果、梨等果树的蛀果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害虫。近年来,该虫在我国东侵的势头愈加严峻,为害程度不断加重。苹果蠹蛾一旦传入河北省,势必将对河北省果业生产带来重大影响。详细介绍了苹果蠹蛾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提出了防治对策,旨为促进河北省苹果、梨等优势水果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15年04期 v.19;No.142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武晓红;刘孟军;赵习平;
以三倍体赞皇大枣和二倍体阜平大枣的花药为试材,以未进行甘露醇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甘露醇预处理浓度(0.1、0.3和0.5 mol/L)和处理时间(2、3和5 d)对枣花药褐化及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露醇预处理能够明显促进赞皇大枣和阜平大枣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同一甘露醇浓度预处理下,参试枣品种均以处理2~3 d的褐化率较低,处理3 d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甘露醇预处理对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因基因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阜平大枣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总体高于赞皇大枣。
2015年04期 v.19;No.142 56-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方美娟;何晓庆;刘冬;王玉波;
为了了解在室外自然温度条件下桨角蚜小蜂的最佳释放时机和释放量,为其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寄生在棉花上的B型烟粉虱为寄主,在6月初~10月中旬室外自然温度条件下,调查了不同时期桨角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寄生率和羽化率。结果表明:7月中下旬温度最高,此时日平均最高温度33.69℃、最低温度23.88℃,桨角蚜小蜂发育历期最短仅为13.72 d,寄生率为34.86%但与最高值差异不显著,羽化率最高达到了95.74%;10月中上旬温度最低,此时日平均最高温度22.67℃、最低温度11.67℃,桨角蚜小蜂发育历期最长达到了24.90 d,寄生率和羽化率最低分别为19.70%和79.99%。6月初~10月中旬,随着温度的升高,桨角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变短,寄生率和羽化率升高;反之,该蜂的发育历期变长,寄生率和羽化率降低。
2015年04期 v.19;No.142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董福双;张立华;吕孟雨;
利用浸种法对转基因小麦后代进行卡那霉素筛选,种子在吸涨阶段所吸收的卡那霉素量决定着筛选效果,而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卡那霉素的吸收量。针对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麦,为了省去每次筛选前对卡那霉素用量的调整,作者以与可变因素直接关联的种子质量为重点进行研究,探讨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筛选方法,并在小麦转基因后代检测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以每克种子用150 mg/L卡那霉素溶液6 m L进行浸种,能够有效地对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麦进行鉴定。
2015年04期 v.19;No.142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彦波;张晓婕;肖磊;张希太;
喜树不仅是绿化树种,也是具有抗癌功效的药用植物。概述了喜树组织培养中不同外植体的选择方法;总结了培养条件中外植体的处理,激素和培养基的选择,以及附加物的添加;分析了继代与再生培养中诱导芽和根产生以及炼苗与壮苗的最适培养条件,并对喜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2015年04期 v.19;No.142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存敬;江振兴;师树新;张建宏;唐丽媛;田海燕;崔瑞敏;张素君;张香云;
为提高棉花育种效率,以24个棉铃大小不一、铃型各异的转Bt基因常规棉品种(系)为试材,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测定了其子叶性状、棉铃性状、农艺性状、抗病性性状、纤维品质性状、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熟性性状7类性状的24项指标值,并分析了品种间的指标变异情况,结果显示,品种间表型性状(9个)中,子叶性状、棉铃性状和农艺性状的株高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育种性状(15个)中,抗病性、熟性性状以及产量性状中的皮棉产量、单铃重和衣分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产量性状中的单株铃数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纤维品质性状指标差异均不显著。并利用SPSS软件,对表型性状与主要育种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显示,9个表型性状中,与产量显著相关的性状有株高,与产量相关性状显著相关的性状有子叶长、子叶宽、铃长、铃宽、铃柄长和株高;与枯萎病显著相关的性状有铃长、单株果枝数和株高,与黄萎病显著相关的性状有株高;与熟性显著相关的性状有子叶长、子叶宽、铃宽、铃柄长和株高;与纤维品质显著相关的性状有铃长、铃柄长和株高。陆地棉表型性状与主要育种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利用表型性状对陆地棉主要育种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是可行、有效的。
2015年04期 v.19;No.142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宁;杨杰;苏桂兰;黄群;许庆华;周红;严根土;
针对中棉所49双亲中棉所35和中51504分别含有野生棉种质和海岛棉种质,难以稳定纯化、柱头高于雄蕊,容易产生异交退化等问题,研发了大群体自交纯化提高技术。经过2001~2003年连续3 a的大面积(1.33 hm2/a)全生育期纯度鉴定和自交纯化后入选7个优系,2005~2006年将这7个优系与中棉所49原种(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最终确定丰产性、稳定一致性、纤维品质和抗病性综合表现最突出的品系中棉所49-6作为基础种繁育。此后,每年苗期进行2次硫酸卡那霉素鉴定、中期进行表型筛选和自交,2009年以后又增加了开花前DNA分子检测,使中棉所49标准样品位点纯合率达到了100%,商品种子分子纯度达95.8%,成为目前国内高纯度的棉花品种之一。
2015年04期 v.19;No.142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焦宏业;张就英;孙海昆;史明山;王磊;史丽丽;陈洁;
为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改进冀中南夏玉米杂交种模式,以该区域玉米主栽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多年产量变化为依据,对2类杂优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般中低产年份郑单958产量>先玉335,而高产年份则是先玉335产量>郑单958;先玉335和郑单958产量与穗行数相关性均较小,与行粒数和千粒重相关性均较大,其中先玉335产量与行粒数相关性最大,而郑单958产量与千粒重相关性最大。两大玉米杂交种模式在冀中南地区均存在改进空间,其中提高郑单958模式的产量潜力,或创新类似模式是当前冀中南区域玉米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
2015年04期 v.19;No.142 82-8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娟;耿立格;王丽娜;祝云英;关中波;
蚜虫是为害豇豆的主要害虫之一。运用豇豆种植期田间调查相对蚜害指数和非种植期在温室内调查蚜虫在不同豇豆材料上的生育历期2种方法,对自国内外搜集的110份豇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可以鉴定出高抗、抗和中抗蚜虫资源,且鉴定结果一致,110份豇豆种质资源中有2份豇豆材料表现为高抗蚜虫、2份豇豆材料表现为抗蚜虫、1份豇豆材料表现为中抗蚜虫。本研究筛选出的2份高抗蚜虫豇豆种质,可以在资源创新和育种上提供利用。
2015年04期 v.19;No.142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左文博;曹丽霞;武永祯;李云霞;葛军勇;田长叶;董占红;
明翠是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通过国外引种和国内试验鉴定的方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病抗倒、抗旱耐瘠,适宜在生产潜力3 750~4 500 kg/hm2的旱坡地、旱滩地种植的加工型皮燕麦品种。该品种2013年9月通过了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鉴定(鉴定编号:冀科成转鉴字[2013]第0-016号)。
2015年04期 v.19;No.142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