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茂华;刘丽英;吴振良;唐长波;张胜古;
以中早熟棉花品种衡棉4号为试验材料,在等行距0.8 m条件下,设置3个种植密度水平(3.75万、5.25万和6.75万株/hm2),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植密度下,棉花成铃纵向均以中下部1~10节果枝为主体,横向均以1~2节果节为主体。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衡棉4号第1果枝着生位置增高,果枝上冲,株型变得紧凑,结铃也趋于集中。其中,1~5节果枝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呈增加趋势,而6~10节果枝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则呈降低趋势,11节及以上果枝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1~2节果节的成铃数占总成铃数的比例逐渐增大,而3~4节果节和5节及以上果节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则逐渐降低;从成铃时间上看,伏前桃和伏桃成铃数逐渐增多。当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衡棉4号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霜前花率均最高,分别达到了3310.61 kg/hm2、1271.90 kg/hm2和94.94%。
2013年05期 v.17;No.13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8 ] - 李俊玲;
以杂交棉品种邯杂429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固定行距0.6 m条件下,设种植密度27 000、34 500、42 000、49 500和57 000株/hm2计5个处理(种植密度由株距调节),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邯杂429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以明确实现棉花产量与纤维品质最佳结合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邯杂429的最佳种植密度为42 000株/hm2,该密度种植时棉花产量较高且纤维品质最好,能够实现产量与纤维品质的最佳结合。
2013年05期 v.17;No.131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8 ] - 张兰松;李保军;张宏彦;朱静;李红铁;陈莉;
在冀南地区中上等肥力地块,以紧凑型夏玉米品种沃玉四号和沃玉10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行距0.6 m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6.75万株/hm2、8.25万株/hm2和9.75万株/hm2)和9.75万株/hm2高密度栽培条件下不同行距配置〔宽窄行(80 cm+40 cm)、等行距(60 cm+60 cm)〕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0.6 m条件下,种植密度在6.75万~9.75万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大,玉米产量略有增加,但穗部经济性状变差,其中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显著;在9.75万株/hm2高密度栽培条件下,宽窄行(80 cm+40 cm)种植较等行距(60 cm+60 cm)种植能够改善产量构成性状,其中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显著,明显提高玉米产量。
2013年05期 v.17;No.131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6 ] - 张勤;李青松;马中义;张扬;王奇;
以10个产量14 250 kg/hm2以上的高产组合为研究对象,将穗粒重分为5个级别,分析其在群体中的分布状态,以及不同穗粒重级别果穗的穗粒数和百粒重的变异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穗粒重在群体中从低到高连续分布。单穗粒重150 g以下、151~200 g、201~250 g、251~300 g、301~350 g级别的穗数占群体穗数的比例分别为0.66%、8.31%、40.86%、42.19%和7.97%,其中201~300 g穗粒重级别的穗数比例为83.05%,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201~250 g穗粒重级别的穗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单穗粒数与产量、穗百粒重与产量无明显的相关性;251~300 g穗粒重级别的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穗粒数和穗百粒重与产量无明显的相关性,总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级别穗粒重对产量高低的影响,是通过其级别在群体中的比例大小来表达。201~250 g穗粒重构成高产的起始单株生产力,251~300 g穗粒重构成高产潜力。201~300 g穗粒重的穗数在群体中的比例大小,可作为新组合高产的选择依据。
2013年05期 v.17;No.131 12-1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5 ] - 张丽华;姚艳荣;范保杰;董志强;田静;贾秀领;
为了解夏播绿豆不同生育期的耗水特性和土壤水分变化特点,以冀绿2号、冀绿7号、冀绿9号和白绿522为试验材料,分别在足墒和欠墒条件下,对绿豆全生育期的耗水规律及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绿豆生育期总耗水量仅为同期降水量的1/2;随着生育期的延后,不同品种和墒情处理的绿豆耗水量均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其中苗期和结荚盛期耗水量较大,绿豆相对日耗水强度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结荚盛期相对日耗水强度最大;不同品种间以冀绿2号的耗水量和相对日耗水强度最大,不同墒情处理对绿豆总耗水量影响不明显,但是足墒条件下可明显缓解由于前期干旱引起的植株生长受抑;绿豆的耗水层主要集中在0~70 cm土层,其中0~50 cm土层为强耗水层。
2013年05期 v.17;No.131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6 ]
- 刘灵娣;高雪飞;温春秀;谢晓亮;马铭泽;田伟;刘铭;
以河北香菊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花蕾中活性成分绿原酸、总黄酮和挥发油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花蕾发育阶段的推进,香菊顶蕾和侧蕾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大多数时期顶蕾的各有效成分含量高于侧蕾,其中,花蕾中的绿原酸含量不断增加,至70%管状花开放期达到最高值,之后降低;顶蕾中的总黄酮含量在显色期达到最高值,侧蕾中的总黄酮含量则在70%管状花开放期保持了较高水平;香菊顶蕾和侧蕾中的挥发油含量均呈"M"型变化趋势,在舌状花露瓣期和70%管状花开放期挥发油含量较高。本研究认为,70%管状花开放期是采收香菊的最佳时期。
2013年05期 v.17;No.131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3 ] - 李学营;王献革;郝婕;鄢新民;冯建忠;
为规范河北省国红苹果的标准化生产,促进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河北省国红苹果生产实际情况,对国红苹果生产园地的选择、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该规程(标准编号:DB 13/T 1634—2012)对河北省优质国红苹果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013年05期 v.17;No.131 24-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3 ] - 王献革;郝婕;李学营;魏亮;鄢新民;冯建忠;
以5~9月苹果实生苗国红×长富6的实生后代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对直接定植处理下苹果叶片中内源激素(GA3、IAA、ABA和CTK)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其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苹果实生苗国红×长富6的实生后代叶片中与成花相关的内源激素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GA3含量显著下降,ABA含量显著提高,IAA和CTK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不同时期苹果实生后代童期的变化规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013年05期 v.17;No.131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3 ] - 许宇恒;
分析了胭脂红景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并结合其美学特征,探讨了其在园林应用中的策略。胭脂红景天叶色深绿后变成胭脂红色,花深粉色,耐旱、耐寒、耐贫瘠,少病虫害,养护管理粗放,适合盆栽、护坡绿化和屋顶绿化等,还可以与其他植物或岩石配置组合,营造优美的景观图案。
2013年05期 v.17;No.131 31-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2 ] - 焦永刚;郭敬华;董灵迪;石琳琪;
在滴灌条件下,分别利用3种固体基质栽培春茬番茄,监测番茄在不同生育时期灌水过程中基质的含水量变化以及不同灌水额度(每次灌水量525、375和225 m3/hm2)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利用优选的棉籽皮与蛭石配比〔V(棉籽皮)∶V(蛭石)=1∶1〕基质栽培的番茄,每次最佳灌水额度为375 m3/hm2。从番茄苗期到果期,不同基质的需水量以0.2~0.5倍的速度增长,而水分流失总量的速度增长却为1.68~4.30倍,主要是由于水分在基质内横向扩散速度低于向下渗漏速度而造成水分损失,在实际生产上可以采用更为高效的微喷等灌水方式替代滴灌。
2013年05期 v.17;No.131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8 ] - 王晓敏;李军;高艳明;李建设;
介绍了茴香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主要分布情况,并对国内近年来茴香细胞学、耐盐抗旱性、组织培养与遗传学、生理活性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为茴香的深入研究和推动茴香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2013年05期 v.17;No.131 37-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7 ] - 胡晓艳;
为了筛选适宜北京地区地栽的香菇品种,采用品种比较的方法,从菌株发菌速度以及子实体颜色、大小和产量方面,对香菇菌株L26和武香1号与当地主栽香菇品种香菇18(CK)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香菇菌株L26和武香1号均可以作为北京地区地栽香菇品种。其中,菌株L26作为高温季节的地栽菇具有产量高、菇质好的特点,但菌丝耐高温能力较弱,发菌管理后期要注意降温、通风;武香1号菇质略差,但转潮快、出菇集中,产量与L18相当,由于其发菌转色速度较慢、出菇时间较迟,因此栽培时应将制棒时间适当提前。
2013年05期 v.17;No.131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5 ] - 解文强;周廷斌;彭学文;吴志会;柳凤玉;刘少苍;
为了筛选适宜我国黄河以北地区夏季栽培的香菇品种,采用品种比较的方法,将菌株诱变18、YN36、YN38和武香1号4个香菇菌株,从菌株发菌速度以及子实体的颜色、大小和产量方面,与当地主栽香菇品种香菇18(CK)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香菇菌株诱变18污染率较低(3.5%),现蕾时间最早(5月23日),且菌丝日生长量较高(1.02 cm);子实体综合性状最好,其菌盖直径最大(5.00 cm),子实体颜色为灰白色,适合市场要求;且鲜菇产量较高,较CK增产17.8%。诱变18是适宜北方地区夏季栽培的优良香菇品种。
2013年05期 v.17;No.131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