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科学

 


耕作栽培与生理

  • 谷子简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程汝宏;师志刚;刘正理;夏雪岩;相金英;陈媛;

    介绍了近年来谷子简化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培育抗除草剂简化栽培谷子品种、研发关键生产环节配套的农业机械、通过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实现谷子简化栽培的发展方向,同时提出了通过育种与植保手段减轻谷子鸟害的思路。

    2010年11期 v.14;No.101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7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5 ] |[阅读次数:0 ]
  • 栽培方式对简化栽培品种冀谷25生长发育的影响

    夏雪岩;师志刚;刘正理;程汝宏;

    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自育的抗拿捕净谷子新品种冀谷25抗系528-4及其不抗拿捕净同型姊妹系528-5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简化栽培谷子新品种冀谷25化学处理、撮留苗以及正常管理的全生育过程中的农艺性状指标,揭示不同栽培方式对冀谷25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化栽培不仅能够化学间苗和除草,而且对冀谷25根、茎、叶和穗部的生长发育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简化栽培除草效果可达到95.43%,产量较对照增加8.73%。

    2010年11期 v.14;No.101 5-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抗除草剂简化栽培型谷子品种冀谷25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程汝宏;师志刚;刘正理;夏雪岩;

    运用多系品种的概念,结合从国外引进的谷子近缘野生种青狗尾草的抗除草剂基因,育成了适宜简化栽培的多系谷子新品种"冀谷25"。该品种由抗拿捕净的新品种"528-4"及不抗除草剂的同型姊妹系"528-5"组成。2004~2005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为5 244.3 kg/hm2,较对照增产9.62%,2006年3月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抗倒伏、抗旱且抗多种病害。通过研究姊妹系的适宜混配比例、播种量、除草剂种类、除草剂适宜喷施时期及剂量等,提出了与其配套的简化栽培技术,实现了同时化学间苗和化学除草,喷药后7 d左右自动达到大田生产所需的留苗密度,出苗25 d内对杂草防效达90%以上,全生育期基本不需要人工间苗和人工除草。本项研究的相关内容"简化栽培谷子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方法",已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0410058088.9)。

    2010年11期 v.14;No.101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播期和密度对长农35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范惠萍;郭二虎;王秀清;程丽萍;王军;郭鸿亮;宋红军;

    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对长农35号谷子产量、生育期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谷子生育期影响较大,播期相同时密度对全生育期几乎没有影响;播期与密度互作对谷子产量和植株性状有较大影响。本研究条件下,长农35号最佳播期和密度组合为5月15日播种、留苗密度45.0万株/hm2,该组合产量最高。根据试验结果和多年栽培经验,认为长农35号的最适播期为5月5~20日,最佳留苗密度为45.0万株/hm2。

    2010年11期 v.14;No.101 13-1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化控间苗谷种栽培技术研究

    王节之;郝晓芬;王根全;王晓宇;王潞英;

    为了促进谷子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加速谷子产业化开发,对化控间苗谷种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谷种化控间苗效果与土质、肥力、整地质量、土壤墒情和播期等因素有关。不同栽培条件下,通过调节配比或播量可以达到化控间苗目的,实现谷子不间苗或少间苗。土壤黄褐墒情(含水量15%~18%)和春播谷子,采用配比35%、播量15.00 kg/hm2,或配比50%、播量11.25 kg/hm2;土壤黄墒情(含水量13%~15%)和夏播谷子,采用配比50%、播量15.00 kg/hm2,或配比50%、播量11.25 kg/hm2;红土壤及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化控间苗谷种的配比或播量应适当低于一般壤土地(含瘠薄地)。

    2010年11期 v.14;No.101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播种时期对小米营养成分的影响

    杨延兵;秦岭;管延安;王海莲;张华文;

    以华北夏谷区新选育的谷子品种济谷12、济谷13、济谷14、济0515和冀谷19为试材,采用对比设计,每品种均设春播(5月8日播种)和夏播(6月21日播种)2个处理,研究了播种时期对小米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时期对小米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小,对籽粒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影响较大,春播能显著提高小米的VE含量。其中,夏播可以提高小米的总淀粉含量,明显提高支链淀粉含量且降低直链淀粉含量。

    2010年11期 v.14;No.101 19-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糜子芽期抗旱性指标鉴选与利用研究

    张盼盼;冯佰利;王鹏科;高小丽;高金锋;柴岩;宋慧;

    在25%(W/V)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糜子品种(系)芽期的芽长、芽鞘长、胚根长、根干重、芽干重等性状的变化,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对糜子芽期抗旱性指标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相对发芽率、相对胚根长、相对芽干重、相对芽鞘长、相对芽长和相对根干重抗旱级别与抗旱总级别1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对根长芽长比和相对根冠比与总级别1呈正相关,但不显著。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相对芽干重、相对芽鞘长、相对芽长和相对根干重可作为糜子芽期抗旱性的鉴定指标。芽期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宁糜13号、内糜5号、BM-1、固02-35、乌2-243和印度790050抗旱性较强。

    2010年11期 v.14;No.101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谷子新品种长生07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王根全;王节之;郝晓芬;王晓宇;王潞英;

    以谷子新品种长生07为试材,研究了肥力水平、播种时期、留苗密度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作底肥可提高谷子产量和品质,该品种施有机肥1 500 kg/hm2+化肥675 kg/hm2做底肥时产量最高(7 185 kg/hm2),且小米品质等级最好;最佳播期为5月中旬。不同类型地块达到较高产量的留苗密度不同,其中,瘠薄地种植时要保证密度,留苗数在45.0万株/hm2左右;肥旱地种植时可适当稀植,留苗数在37.5万株/hm2左右。

    2010年11期 v.14;No.101 28-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洛阳丘陵旱地谷子种植效益分析及栽培技术研究

    王自力;刘忠玲;秦家范;李军霞;张正伟;

    选择洛阳有代表性的丘陵旱薄地和丘陵旱肥地,调查了谷子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并与同等肥力条件下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如果选用谷子新品种,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将是玉米的2.6~2.8倍;即便是生产上种植普通谷子品种,效益也与种植玉米相当,且免去了清理玉米秸秆的巨大劳动量。结合偃师(丘陵旱薄地)、宜阳(丘陵旱肥地)谷子示范县的谷子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调查了不同种植情况下(种植时间、茬口、谷子品种、施肥情况、留苗密度)的谷子产量,总结了适合洛阳谷子生产的一些关键技术。

    2010年11期 v.14;No.101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谷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李淑杰;胡喜连;高鸣;

    谷子为耐旱、耐瘠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环境、水肥等条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是科学的栽培措施,对于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了谷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旨为谷子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

    2010年11期 v.14;No.101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谷子南繁田间管理技术

    李志江;

    对在2009年冬谷子南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南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简要阐述,旨为从事谷子南繁工作的人员提供借鉴。

    2010年11期 v.14;No.101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旱地水平沟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祁华;

    对水平沟谷子栽培技术的推广情况进行了简述,并详细介绍了水平沟谷子栽培技术的内容及应用现状。该技术可使谷子单产提高1倍,受到广大谷农的肯定。

    2010年11期 v.14;No.101 3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横山县谷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祁华;

    横山县种植谷子历史悠久,且谷子品种多、种植面积大、谷子产量高,发展谷子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对目前横山县谷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横山谷子产业的对策。

    2010年11期 v.14;No.101 38-3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

  • 除草剂谷友对谷田杂草的除草效果及对谷子安全性的影响

    周汉章;刘环;薄奎勇;寇俊杰;任中秋;杨忠妍;

    以冀谷19为试材,研究了44%谷友(单嘧.扑灭)WP对谷田杂草的田间防效及对谷子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4%谷友最佳使用剂量为1 800 g/hm2。在该剂量下,除草效果较好,且对谷子生产安全,谷子产量与人工锄草基本相同,但较50%扑灭津WP(药剂对照)增产显著。

    2010年11期 v.14;No.101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谷子纹枯病生防菌株筛选及防治效果研究

    董立;马继芳;郑直;李志勇;全建章;刘磊;甘耀进;董志平;

    分别从河北省的石家庄、承德以及山东省济南的纹枯病病田根际土壤样品中筛选到3株高活性菌株SB8、SB10和SB13,并对其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株生防菌株对谷子纹枯病防治效果显著。第1次调查,3株生防菌株防效分别达到77.9%、77.9%和76.0%,低于三唑酮的防治效果(80.4%),但与烯唑醇防治效果(77.2%)相当;第2次调查结果显示,生防菌株可有效抑制病情进一步扩展,优于2种化学药剂。

    2010年11期 v.14;No.101 44-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杂交谷子适宜除草剂筛选研究

    田伯红;王建广;李雅静;张立新;

    以张杂谷8号为试材,研究了12.5%拿扑净、44%谷友可湿性粉剂、72%2甲4氯可湿性粉剂和2,4-D丁酯对谷田杂草的防除效果,以筛选适宜谷子的除草剂种类。结果表明:谷苗4叶期喷施拿扑净,可有效防除禾本科杂草,平均防效为88.63%;阔叶杂草4~5叶期喷施2甲4氯,可有效防除阔叶杂草,平均防效达96.75%。2种药剂结合使用,能达到理想的谷田杂草防除效果。

    2010年11期 v.14;No.101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谷子黑穗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王根全;王节之;郝晓芬;王晓宇;王路英;

    对山西省主推的5个谷子品种进行了黑穗病抗性鉴定试验,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并研究了播期对黑穗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谷子品种的抗性存在差异;不同药剂对黑穗病的防效存在差异;播期对未包衣谷子的发病率影响显著,对包衣谷子的发病率影响不大。有效防治谷子黑穗病,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首选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药剂。这样,才能避免其为害,才能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生产绿色食品,提高粮食品质。

    2010年11期 v.14;No.101 48-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谷子害虫种类初步调查

    董立;马继芳;郑直;李志勇;全建章;甘耀进;董志平;

    通过对我国谷田不同生育期害虫的详细调查,初步明确了当前为害我国谷子的害虫有8个目30科58种。同时对各产区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各产区主要虫害的防治对策进行了阐述。

    2010年11期 v.14;No.101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谷子线虫病品种抗性鉴定及拌种药剂筛选

    董立;马继芳;郑直;李志勇;全建章;刘磊;甘耀进;董志平;

    谷子线虫病是谷子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严重发生时可导致绝产。对当前主要谷子生产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并对防治谷子线虫病的拌种药剂乙酰甲胺磷乳油和辛硫磷乳油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种子量0.3%的辛硫磷拌种对谷子线虫病的防效可达到99.2%,辛硫磷可以作为甲基1605的替代药剂用于谷子线虫病的防治。

    2010年11期 v.14;No.101 54-5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谷田杂草化学防除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周汉章;任中秋;刘环;杨万桥;寇俊杰;

    结合谷田杂草发生状况、化学除草以及谷子生产现状,综合分析了谷田化学除草应注意的事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探讨了谷田化学除草和除草剂的发展趋势。谷田化学除草的发展趋势为以高效除草剂44%谷友(单嘧.扑灭)WP为主导,以44%单嘧.扑灭WP+懒谷3号+间苗剂为主要模式,逐渐过渡到以灭生性除草剂+抗除草剂谷子品种为主要模式。谷田杂草治理向综合防治方向发展。

    2010年11期 v.14;No.101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0 ] |[阅读次数:0 ]

土壤肥料

  • 施肥对旱地地膜覆盖栽培谷子产量的影响

    何继红;李沣;董孔军;李耀辉;王自忠;杨天育;

    针对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生长后期脱肥早衰的问题,研究了配方施肥和施肥种类对地膜覆盖栽培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能显著提高旱地地膜覆盖栽培谷子的产量,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85.5 kg/hm2、P2O569 kg/hm2和K2O 75 kg/hm2;与常规施肥相比,施肥结合使用保水剂或者施用缓释肥均能提高地膜覆盖栽培谷子的成穗数、穗粒重和千粒重,进而显著提高谷子产量,其中施用尿素225 kg/hm2+稀土磷肥525 kg/hm2+保水剂45 kg/hm2效果最好。

    2010年11期 v.14;No.101 59-6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配方施肥对成熟期谷子氮磷钾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郝洪波;李明哲;

    以衡200131谷子品种为试材,研究了配方施肥对谷子成熟期干物重积累、产量以及植株全N、P2O5和K2O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配方施肥对谷子成熟期的植株干物重影响不大,而谷子植株干物重与产量相关性不明显,但秸秆干物重与穗粒干物重具有很强的相关性。(2)配方施肥处理中,仅处理13、处理9和处理2较对照增产,增产率分别为12.51%、2.23%和0.68%;其他处理均较对照减产,其中处理5、处理10和处理7减产幅度较大,减产率分别为18.53%、10.89%和9.06%。(3)谷子成熟期,秸秆和籽粒中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比例不同,表现为各处理的全氮、全钾含量基本是秸秆高于籽粒,全磷含量则是籽粒高于秸秆。(4)不同施肥处理对谷子穗重、穗粒重、出谷率和千粒重影响不大。

    2010年11期 v.14;No.101 62-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生物科学

  • 糜子叶表面抗旱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慕芳;冯佰利;王鹏科;高小丽;高金锋;柴岩;

    为探讨糜子适应干旱的机理,对糜子叶表面抗旱结构特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糜子上下表皮都被有表皮毛,具有发达的角质层,下表皮为粗糙角质层;叶上、下表皮细胞形状规则,细胞表面凹凸明显,由长型细胞、短型细胞组成,基本上顺叶长轴成行排列;在上下表皮都有气孔分布,气孔下陷,但气孔的副卫细胞相对保卫细胞突出。

    2010年11期 v.14;No.101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SRAP标记技术在谷子及其近缘野生种青狗尾草的应用分析

    李海权;智慧;王永芳;李伟;刘小静;刁现民;

    青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被认为是谷子(S.italica)的祖先种,因此研究青狗尾草与谷子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对于野生有益基因的发掘利用有着深远意义。以来源于不同国家的谷子和青狗尾草共24个品种为试材,分析SRAP技术在谷子和青狗尾草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用24个标记组合共产生127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标记组合产生5.29条多态扩增带。每对引物组合产生的多态性带的比例为16.67%~37.90%,平均为28.30%。说明供试青狗尾草和谷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对所有材料进行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为0.56~0.90,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9。相似系数为0.56时,可以将24份材料分成2大类群:第一类群全部为青狗尾草,第二类群则包括谷子和部分青狗尾草材料。综上所述,SRAP技术能够有效地对谷子和青狗尾草属进行多态性分析。

    2010年11期 v.14;No.101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谷子测序开发的SSR标记多态性检测

    王永芳;李伟;智慧;李海权;刁现民;

    利用谷子和狗尾草属其它种的24个材料,对474对基于谷子基因组测序结果设计的SSR引物进行了多态性鉴定。结果显示,有96对引物在各材料之间表现出了丰富的多态性,多态性率20.25%。本研究结果所筛选的谷子SSR标记丰富了狗尾草属遗传进行分析、种质资源研究、遗传图谱构建、目的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利用SSR标记的数量,同时也为谷子SSR标记核心数据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010年11期 v.14;No.101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谷子EMS诱变的处理条件分析

    李伟;智慧;王永芳;李海权;刁现民;

    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是获得变异体进行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途径,而了解EMS处理的时间和处理浓度等基本条件是进行诱变处理的前提。本研究采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谷子品种豫谷1号,设置清水浸种过夜处理、6个不同浓度(0.1%、0.2%、0.4%、0.8%、1.0%和2.0%)不浸种处理和3个处理时间(2 h、4 h和8 h)共42个组合,以致死量达到80%~90%为标准。结果表明:豫谷1号的适宜诱变条件为清水浸种过夜、1%EMS处理8 h。

    2010年11期 v.14;No.101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谷子转化及再生体系研究进展

    郭二虎;赵晋锋;郭宏亮;王高鸿;李宇辉;王丽霞;范惠萍;程丽萍;

    谷子(Setaria italica)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营养丰富等特点,是重要的区域性粮食作物之一。国内外谷子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报道相对较少。对近年来谷子遗传转化方法和原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以及影响转化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农杆菌介导谷子转化应注意的问题和前景作了简单讨论。

    2010年11期 v.14;No.101 80-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植物再生相关基因的QTL定位及克隆应用研究进展

    王永芳;刁现民;

    植物转基因育种研究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并取得辉煌成就,高效转基因的前提是高效的组织培养再生系统。植物组织培养的再生能力受基因型决定,不同基因型间再生能力差异很大,且多为数量性状。对高效转基因育种的追求使得研究再生相关基因显得很重要,国内外在水稻、小麦、玉米、大麦等多种作物上开展了再生相关基因的定位研究,发现了一些QTL位点。在高效再生QTL克隆方面,仅在水稻上克隆了PSR1基因,并确定PSR1为铁氧还蛋白亚硝酸盐还原酶,将PSR1转化到低再生能力的品种中,提高了该品种的再生能力。对植物再生相关基因的QTL定位及克隆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再生相关基因作为一种新型选择标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2010年11期 v.14;No.101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遗传育种

  • 谷子类病斑突变体09-1115的发现及遗传分析

    李伟;智慧;王永芳;李海权;刁现民;

    2007年从EMS诱导谷子(Setaria italica)豫谷1号后代中发现1株全株病斑突变体,经过多代连续自交稳定,2009年将其命名为09-1115类病斑突变体。该突变体从抽穗期开始出现病斑,病斑首先出现在叶片上,随着穗的成熟,病斑变大并遍布整个植株(包括叶、叶鞘、茎和穗轴),最终全株枯黄,但是可以正常结实。与野生型相比,其株高、穗长和旗叶长无显著性差异,但穗重和穗粒重差异显著,表现为结实性差异。初步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

    2010年11期 v.14;No.101 89-9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产业化生产背景下的谷子育种目标

    程汝宏;

    简要回顾了我国谷子育种目标的演变,针对未来产业化生产及市场需要提出了我国谷子育种的近期和中长期目标。

    2010年11期 v.14;No.101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

    李会霞;王玉文;田岗;史琴香;

    利用10个华北谷子品种与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高117A和高146A测交,根据F2代、BC1F1代分离群体的育性反应,对不育系的不育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根据结果,认为这2个不育系的不育性受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微效多基因的影响。

    2010年11期 v.14;No.101 96-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西北春谷区国家谷子区域试验中晚熟组品种的适应性分析

    王军;袁峰;杨慧卿;郭二虎;

    利用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2008年参试品种的产量数据,采用高稳系数法对参试谷子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进行评价;以各试点所有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作为环境指数,采用一年多点分析法(LSD法),利用DPS分析软件对谷子品种的地区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生07、朝108、汾选8号和太选7号具有高产稳产的潜力,属于高产稳产品种;在陕西延安和山西长治种植的谷子具有较高的产量,两地适合谷子生长,有利于谷子高产稳产。

    2010年11期 v.14;No.101 100-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谷子杂种优势群的构建方法及研究进展

    刘正理;

    根据主要依据地理远缘配制杂交组合、选育杂交种的现状,作者于2007年提出开展"谷子杂种优势群构建、建立杂优利用模式"的构想,并开展了系列研究。目前,已建立了以分子聚类为基础,群体结构分析为主线,数理聚类为辅助,系谱聚类进行验证、校正的类群划分方法,以及双列交试验确定优势类群,建立杂优利用模式的技术路线。并于2009~2010年与美国Kansas State University、USDA-ARS Plant Science and EntomologyResearch Unit Manhattan合作,在国内外率先开展谷子杂种优势群的构建工作,成功地将我国主要谷子育种材料划分为6个类群。目前杂种优势群的构建工作已经完成,杂种优势群的确定和杂优利用模式研究正在进行,预计2011年12月完成。简要介绍了谷子杂种优势群的构建方法及研究进展,以期为谷子杂优利用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2010年11期 v.14;No.101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杨慧卿;王军;袁峰;郭二虎;

    以2008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品种的性状结果为数据材料,对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谷子产量构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穗粒重和单穗重是构成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谷子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株高和出苗-抽穗。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顺序为单穗重>出谷率>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重>出苗-抽穗>穗粒重。

    2010年11期 v.14;No.101 105-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MMI模型分析谷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王军;郭二虎;袁峰;杨慧卿;王青水;

    利用AMM I模型及双标图,对2007年西北春谷区谷子早熟及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各品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探讨,并对参试品种的稳定性和试验地点的判别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g7(02-567)、g8(06-218)、G1(太选3号)和G3(长农38号)属高产稳产型品种;宁夏西吉县种子公司(e3)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作物研究所(e4)对早熟谷子品种判别力较强,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E3)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E6)对中晚熟谷子品种判别力较强,这些地点是鉴定谷子品种稳定性比较理想的地方。

    2010年11期 v.14;No.101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谷子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袁峰;杨慧卿;王军;郭二虎;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13个谷子品种10个性状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株高、穗长、单穗重、千粒重和产量变异系数较大,出谷率和生育期变异系数较小;产量与出谷率、单穗重和穗粒重等呈正相关;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85.67%。

    2010年11期 v.14;No.101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谷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栾素荣;王占廷;李青松;

    以2009年国家谷子区域试验西北区中晚熟组12个谷子品种(系)的试验结果为数据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序为穗粒重>单穗重>出谷率>穗粗>纹枯病>千粒重>穗长>株高>生育期。说明穗粒重、单穗重、出谷率和穗粗4个性状对产量影响较大,纹枯病、千粒重、穗长、株高和生育期对产量影响较小。

    2010年11期 v.14;No.101 115-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晋谷34号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及营养品质分析

    马建萍;刘晓东;独俊娥;吕建珍;

    采用1998~2000年国家西北七省区(晚熟区)联合区域试验结果,对晋谷34号和对照品种(晋谷16号)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及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晋谷34号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绿叶成熟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其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该品种品质优良,为国家一级优质米,是比较理想的高产谷子新品种。2004年被山西省种子管理站定为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区区试的对照品种。

    2010年11期 v.14;No.101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11个谷子抗性品系的产量比较及抗源筛选

    马继芳;董立;李志勇;郑直;甘耀进;董志平;

    对筛选出的11个抗性及农艺性状较好的谷子品系,在产量性状上与对照品种豫谷5号和冀谷14号进行比较,同时继续鉴定其抗病性,筛选到了2个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抗源36-5和54-7。

    2010年11期 v.14;No.101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长农38号的选育

    范惠萍;郭二虎;王军;李瑜辉;王丽霞;王秀清;程丽萍;宋红军;

    利用60Co辐射处理晋谷14号获得的突变系96γ-20,与91品8杂交,经过8代连续定向选育出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长农38号。2005年被评为全国二级优质米,200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09年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综合性状好,结合配套栽培技术,增产潜力大。适于无霜期>150 d的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春播种植。

    2010年11期 v.14;No.101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糯质白米谷子新品种冀谷30的选育研究

    夏雪岩;师志刚;程汝宏;刘正理;

    为推动谷子产业化发展和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采用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法育成了国内外第1个糯质白米谷子新品种冀谷30。该品种2008年通过了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其突出特点是:(1)将糯质与白米性状聚合到一起,填补了以前生产上没有糯质白米谷子品种的空白,其支链淀粉含量达97.67%,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前育成的糯质黄米谷子品种粘谷1号(支链淀粉含量95.33%)高2.45%;(2)米面均粘,改变了以前糯质谷子品种面粘而米不粘的状况;(3)产量达到了生产应用水平,国家区试产量与高产对照豫谷5号基本持平。

    2010年11期 v.14;No.101 123-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优质谷子新品种保谷18的选育

    陈素省;赵国顺;史秀丽;刘丽兵;徐海娜;

    简述了优质谷子新品种保谷1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该品种特点突出,优质、适口性好、高产。在第七届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一级优质米。2006~2007年国家区域试验中11点平均产量为4 707.00 kg/hm2,较对照增产7.57%。2007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 619.15 kg/hm2,较对照豫谷5号增产5.43%。该品种于2008年1月通过了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2010年11期 v.14;No.101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抗锈糯质谷子新品种冀创1的选育研究

    全建章;董立;马继芳;李志勇;郑直;甘耀进;董志平;

    冀创1系由豫谷1号×(1066A不育材料×十里香)F4复合杂交选育而成,是具有高度抗谷子锈病的高产、优质糯性谷子品种,平均产量为5 137.2 kg/hm2。2009年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适于冀、鲁、豫华北区域夏播区种植,亦可晚春播。

    2010年11期 v.14;No.101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简化栽培型谷子新品种冀谷29的选育研究

    师志刚;夏雪岩;刘正理;程汝宏;

    冀谷29是采用杂交方法选育而成,该品种抗拿捕净,应用配套栽培技术可以化学间苗和化学除草,实现谷子的简化栽培生产。在2006~2007年国家夏谷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4 748.55 kg/hm2,较对照豫谷5号增产8.54%,居2006~2007年参试品种第1位。2008年通过国家鉴定。

    2010年11期 v.14;No.101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谷子新品种晋谷42号的选育及应用

    刘晓东;马建萍;独俊娥;吕建珍;

    晋谷42号(原名太选3号)是山西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以中间材料960011作母本、优质品种晋谷21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连续定向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2007年通过山西省谷子新品种认定,2008年通过国家谷子新品种鉴定。该品种优质高产、抗病抗倒、稳产性好,后期不早衰,绿叶成熟。适宜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以及陕西、甘肃、河北、北京等无霜期150 d以上的丘陵山区旱地种植。

    2010年11期 v.14;No.101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谷子抗咪唑乙烟酸新种质的初步研究

    师志刚;夏雪岩;刘正理;程汝宏;

    培育抗除草剂谷子品种是解决谷田除草问题的重要途径。谷子不具有抗除草剂基因,但其近缘野生种资源丰富、遗传变异类型广泛,对谷子的抗除草剂育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种种原因,各种类型的抗除草剂谷子品种在生产上应用的较少。咪唑乙烟酸能根治谷田的各种杂草,且价格低廉。我们现已培育出抗咪唑乙烟酸的谷子新种质和一些新品系,产量已经接近于生产水平,抗咪唑乙烟酸新种质对谷子抗除草剂育种将具有重大意义。简述了谷子抗除草剂材料、谷子抗除草剂育种研究进展以及谷子抗咪唑乙烟酸材料及其特点、育种材料的创新方法,详细介绍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谷子抗咪唑乙烟酸育种的研究进展。

    2010年11期 v.14;No.101 133-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优质 高产春谷新品种公谷7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李淑杰;高鸣;胡喜连;

    公谷75号是以8132为母本、公谷63号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高产、稳产、品质好、适口性佳等优点。2008~2009年全国(东北春谷区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5 559.0 kg/hm2,较对照增产8.71%。2010年通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鉴定。

    2010年11期 v.14;No.101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赤峰地区优质谷子系列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开发

    李书田;赵敏;柴晓娇;刘斌;张立媛;潘翔磊;李艳红;

    20世纪50年代至今赤峰地区谷子品种经过了5次大更换,目前已实现了谷子品种优质、高产、多抗系列配套,增强了抗灾能力,保证了高产、稳产。简述了赤峰地区优质谷子系列新品种的选育及其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开发情况,明确了新品种更新对生产的增产作用。

    2010年11期 v.14;No.101 137-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优质谷子新品种长0301的选育及应用

    田岗;王玉文;李会霞;史琴香;

    长农0301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选育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绿叶成熟、适应性广的特点,适于在无霜期150 d以上的地区种植。2007年1月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2010年11期 v.14;No.101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食品科学

  • 不同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提取小米粥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刘敬科;赵巍;刘莹莹;张玉宗;

    分别采用PDMS、CAR/PDMS和DVB/CAR/PDMS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SPME)提取小米粥中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比较3种萃取头提取小米粥中挥发性成分差别,确定适宜的萃取头。3种萃取头的SPME共检测出挥发性成分38种,其中PDMS检出15种、CAR/PDMS检出25种、DVB/CAR/PDMS检出37种。DVB/CAR/PDMS最适合提取小米粥中挥发性成分。

    2010年11期 v.14;No.101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稻米挥发性成分分离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刘敬科;赵巍;郝兴旺;刘莹莹;张玉宗;

    稻米是人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除了营养作用外,挥发性成分产生的气味是其重要的食用品质。综述了国内外大米挥发性成分风味品质的提取技术,对于研究其他谷物挥发性成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0年11期 v.14;No.101 145-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小米精深加工技术探讨

    高陆卫;史万民;郭常振;

    介绍了小米加工的概念,简要概述了小米精加工和深加工技术。

    2010年11期 v.14;No.101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

  • 谷子产业区建设和产业效益提升需求调研报告

    李顺国;赵宇;王慧军;

    通过对谷子产业区建设和产业效益提升问卷调研,分析了我国谷子产业区划分、规划、建设前景以及产业效益提升等制约谷子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国家谷子产业技术体系制定近期任务和长远目标提供了依据。

    2010年11期 v.14;No.101 149-152+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大力推广科技成果 促进山西谷子产业化发展

    郝晓芬;王节之;王根全;王晓宇;王潞英;

    分析了谷子产业化开发的限制因素,介绍了谷子生产上的科研成果,并针对山西省谷子发展的优势,提出了山西省谷子产业化开发的思路。

    2010年11期 v.14;No.101 153-15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吉林市谷子产业体系现状和发展措施

    刘永莉;李原有;郑士梅;丁孝营;

    吉林市具有适宜发展优质谷子产业的地域优势、资源条件和气候条件,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小米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谷子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逐步从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向"企业+科研单位+基地+农户"的方向发展。今后应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升产业集成水平;加快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提升产业发展后劲;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谷子产业快速发展。

    2010年11期 v.14;No.101 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

  • 关联分析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李海权;刁现民;

    关联分析是新近开始在植物数量性状研究和植物育种中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以连锁不平衡为基础鉴定某一群体内性状与遗传标记或候选基因间的关系,是对分子育种中QTL分析的补充和提高。主要介绍了关联分析的基础,分析了关联分析的研究策略,讨论了关联分析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2010年11期 v.14;No.101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8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同异分析及模糊概率分析方法在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郭二虎;王军;杨慧卿;袁峰;范慧萍;

    采用同异分析和模糊概率分析方法,对2003~2004年西北春谷区晚熟组谷子品种区域试验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权重系数下,这2种方法均表明太选2号和长农35号在2 a及多点试验中表现稳定,丰产稳产性好。同时,这2种方法的统计结果又略有差异,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讨论分析。

    2010年11期 v.14;No.101 161-163+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谷子课题管理实践与思考

    李顺国;程汝宏;赵宇;刁现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是由原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演变而来。通过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谷子课题的管理工作的系统总结,探讨了课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课题实施的成效,提出了今后我国谷子科技发展的几个重点问题,为今后该类课题的管理提供借鉴。

    2010年11期 v.14;No.101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形势下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管理思路探析

    宋银芳;赵宇;李顺国;

    农业科技发展进入了新时期,一方面需要科技管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科技管理队伍存在人才匮乏,疲于应付的现实。通过分析新形势下科技环境的变化,探讨了科技管理工作的定位,提出今后科技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为今后科技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

    2010年11期 v.14;No.101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鄂尔多斯糜子生产及科研概况

    高俊山;陈强;王占贤;高志军;

    对鄂尔多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糜子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及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了,介绍了目前的科研、示范工作现状及科研成果示范推广区情况,并提出了发展糜子产业化生产的主要措施。

    2010年11期 v.14;No.101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