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成;路子云;屈振刚;刘文旭;
综述了鳞翅目夜蛾科害虫低龄幼虫的寄生性天敌—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的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性、发生规律、室内人工繁育及田间释放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2010年08期 v.14;No.98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马云华;高占林;李耀发;党志红;潘文亮;
杀虫剂毒力受温度影响很大。对不同类型杀虫剂杀虫活性的温度效应进行了综述,并对药剂的特点和温度效应的机制进行了简要分析与探讨。
2010年08期 v.14;No.98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陈治芳;王文桥;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
综合评述了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N-苯基氨基甲酸酯类和苯胺基嘧啶类等杀菌剂的抗性及其抗性机制,并简单介绍了可用于治理灰霉病菌抗药性的吡咯类、酰胺类、吡啶类和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等新型杀菌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作用机理。
2010年08期 v.14;No.98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9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范子耀;孟润杰;王文桥;马志强;韩秀英;张小风;
综述了生产中马铃薯早疫病化学防治、主要防治药剂及其作用机理、早疫病菌对常用杀菌剂抗性发生现状、抗性菌株生物学特性和抗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防治早疫病菌的杀菌剂抗性治理策略和研究展望。
2010年08期 v.14;No.98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纪军建;张小风;王文桥;孟润杰;韩秀英;马志强;张金林;
由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黄瓜褐斑病是近年来我国黄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国内对其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从黄瓜褐斑病的发生及为害、防治对策、国内外对黄瓜褐斑病菌的研究现状、化学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防治黄瓜褐斑病的趋势及展望5个方面,对当前化学药剂防治黄瓜褐斑病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2010年08期 v.14;No.98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于海滨;郑琴;陈书龙;
甘薯小象甲是甘薯生长期和储藏期最重要的害虫,严重影响甘薯品质和产量。回顾了甘薯小象甲的研究现状,包括甘薯小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分布与为害,重点讨论了甘薯小象甲的防治方法及综合防治策略,并对今后进一步研究作出了展望。
2010年08期 v.14;No.98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马辉杰;王文桥;
由古巴假霜霉引起的黄瓜霜霉病是黄瓜上的毁灭性病害,主要依靠化学防治,但采取将化学防治与预测预报、棚室通风、利用抗病品种、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和预防性施药措施,可有效减轻黄瓜霜霉病的为害。主要防治药剂有接触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必须交替或混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黄瓜霜霉病菌对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的抗性普遍发生,在日本检测到对QoI类杀菌剂的田间抗性菌株,必须评估对新型杀菌剂的抗性风险,制订相应的抗药性治理对策,以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
2010年08期 v.14;No.98 36-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张爱红;刘帅;邸垫平;孙茜;苗洪芹;
番茄黄化曲叶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是世界许多地区番茄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该病害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引起,在田间由烟粉虱传播。综述了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发生概况、病原、症状特点、传毒特性及防治措施方面的研究成果。
2010年08期 v.14;No.98 42-4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齐永志;张小风;王文桥;马志强;赵卫松;韩秀英;
综述了梨黑星病菌的种类、抗性监测方法和抗性划分标准,以及近年来国内外梨黑星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和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的抗药性发生现状、抗药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梨黑星病菌抗药性治理对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同时对梨黑星病菌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0年08期 v.14;No.98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卢海博;李鸿强;
目前已发现许多植物具有杀真菌和细菌以及钝化病毒的作用。开发和利用有杀菌活性的植物,希望能得到高效、优质、经济的植物源杀菌剂。介绍了目前人们广泛研究的几种有杀菌活性的植物及其杀菌或抑菌活性成分,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并对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与开发进行了展望。
2010年08期 v.14;No.98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7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赵国芳;
介绍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综述了新型农药的研究应用情况,并对新型农药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2010年08期 v.14;No.98 56-5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9K] [下载次数:1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沈福英;
小菜蛾为各种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对多种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苯甲酰脲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农用抗生素等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论述了小菜蛾的抗药性现状,并提出了抗性治理对策。
2010年08期 v.14;No.98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刘广雷;韩文素;姚志刚;张红杰;
氰氟虫腙是一种新型的缩氨基脲类杀虫药剂,主要用来防治鳞翅目幼虫和部分鞘翅目害虫。介绍了氰氟虫腙的发现过程、作用机理、毒理学特性、防治对象和应用现状,并阐述了其安全使用方法。
2010年08期 v.14;No.98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毕秋艳;马志强;
30a来,复配杀菌剂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型杀菌剂的不断出现,推动了新复配剂的开发进程。复配机理的研究不仅是各类复配剂的开发基础,而且为复配剂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介绍了复配药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2010年08期 v.14;No.98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王凤芝;张玉江;张汉友;
在冀东滨海稻区,水稻秧田除草剂丁.扑已被淘汰,杀草丹、敌稗、二氯喹啉酸、灭草松和吡嘧磺隆应用面积减小,五氟磺草胺以其广谱、安全和方便成为首选药剂,氰氟草酯以其高度安全和能除治双稃草而作为辅助药剂;本田丁草胺作为除稗剂,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作为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除治剂,西草净作为水生阔叶杂草和水绵除治剂,三苯基乙酸锡作为安全的水绵专用除治剂,被广泛应用;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和百草枯被用于水稻插秧前田埂除草,选择性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灭草松、二甲四氯和敌稗被用于水稻插秧后田埂除草。
2010年08期 v.14;No.98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刘浩升;李耀发;
介绍了环渤海蝗区飞机治蝗技术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飞防机型和施药技术、防蝗药剂及治蝗配套技术等,并对该区飞机防蝗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010年08期 v.14;No.98 69-7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曹克强;王春珠;耿硕;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苹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2010年08期 v.14;No.98 72-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7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路子云;钟勇;屈振刚;刘文旭;李建成;
在室内控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和营养条件对管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不同温度条件下成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补充水分对管侧沟茧蜂成虫寿命没有明显影响,补充蜂蜜水能明显延长成虫寿命。在18℃饲喂20%蜂蜜水条件下,成虫寿命最长(雌虫为24.6±3.0d,雄虫为13.8±2.5d),且相同条件下雌成虫寿命长于雄成虫;在30℃不饲喂条件下,成虫寿命最短(雌成虫为1.4±0.1 d,雄成虫为1.2±0.1 d)。
2010年08期 v.14;No.98 75-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钟勇;路子云;屈振刚;刘文旭;刘小侠;李建成;
室内研究了不同日龄管侧沟茧蜂雌虫及寄生经历对寄主粘虫的寄生率和后代性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对寄主的寄生率随着雌蜂日龄的不同而变化,无寄生经历和有寄生经历雌蜂对寄主的寄生率在3日龄时达到最大,分别为52.38%和54.61%;之后随着雌蜂日龄的增加,寄生率逐渐降低。无寄生经历和有寄生经历的2日龄雌蜂寄生寄主所产子代的茧重最大,分别为2.96mg和2.85mg,子代茧重随着雌蜂日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子代雌蜂体重有随母代雌蜂日龄增加呈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子代雄蜂体重在低日龄(0~2d)和高日龄(7d)处理时较轻,在中间日龄(3~6d)处理较重而且恒定。1~3日龄雌蜂所产子代雌雄比较高,3日龄时最高,而后随着母代雌蜂日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新羽化未交配雌蜂寄生得到的后代均为雄性。管侧沟茧蜂的寄生经历对寄生率、子代茧重、子代性比和子代成蜂重量影响差异不显著。
2010年08期 v.14;No.98 77-79+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耀发;党志红;高占林;潘文亮;
采用麦茎浸渍法,室内评价了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丁硫克百威、氧化乐果、阿维菌素、啶虫脒和毒死蜱7种药剂对灰飞虱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对灰飞虱若虫的毒力最高,其LC50值仅为1.08×101mg/L;其次是抗生素类药剂阿维菌素,其LC50值为1.49×101mg/L;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菊酯类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氨基甲酯类药剂丁硫克百威对灰飞虱若虫的毒力也较高,3种药剂的LC50值均在5.00×101 mg/L以下。这5种药剂的毒力水平明显高于高毒农药氧化乐果。
2010年08期 v.14;No.98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党志红;李耀发;高占林;潘文亮;
以室内饲养的绿盲蝽成虫为试虫,以黄瓜、辣椒等17种作物或蔬菜的花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末位淘汰法,研究了绿盲蝽对各寄主植物花的趋性。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对向日葵花、辣椒花和豇豆花的趋性明显强于其他作物花;番茄花、草莓花、车轴草花和黄瓜花对绿盲蝽也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本研究将为绿盲蝽趋花特性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10年08期 v.14;No.98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李耀发;高占林;党志红;李中健;许桂明;王吉强;潘文亮;
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吡虫啉、氟虫腈、高效氯氟氰菊酯、丁硫克百威、马拉硫磷和辛硫磷6种杀虫剂对河北省不同地区绿盲蝽种群的室内毒力效果。结果表明:氟虫腈对河北省绿盲蝽毒力最高,高效氯氟氰菊酯和丁硫克百威次之,马拉硫磷、辛硫磷和吡虫啉毒力较低;河北省不同地区绿盲蝽种群对药剂敏感性的差异较小,其中保定地区绿盲蝽种群对各药剂的敏感性最高。
2010年08期 v.14;No.98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2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耀发;党志红;高占林;潘文亮;
河北省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全国重点湖泊蝗区之一,该地区的蝗虫以东亚飞蝗为主。目前对于该地区东亚飞蝗的治理仍以采用马拉硫磷、氰戊菊酯等有机磷类和菊酯类为主。这些药剂的用量较大,长期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增加等问题。本研究自行研制了防蝗替代药剂5%吡虫啉OL,并进行了田间试验,明确其田间用量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与其他药剂相比,该药剂更适用于该地区控制蝗虫为害。
2010年08期 v.14;No.98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浩升;李耀发;
深入分析了黄骅市蝗区东亚飞蝗的发生特点、发生趋势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2010年08期 v.14;No.98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占林;党志红;李耀发;李中健;杨继坤;申妍妍;潘文亮;
小麦田不合理施用化学杀虫剂,对河北省白洋淀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后果。通过田间调查,系统研究了河北省白洋淀周边地区小麦蚜虫及其主要天敌的发生消长动态。并据此提出了适宜该地区的小麦蚜虫化学防控技术措施。
2010年08期 v.14;No.98 93-94+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爱红;路银贵;邸垫平;田兰芝;段西飞;苗洪芹;
小麦土传病害是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根部病害。河北省小麦土传病害的种类主要包括小麦全蚀病、小麦纹枯病和小麦根腐病。详细介绍了3种土传病害的发生特点、病原菌特点及防治方法等,旨为控制小麦土传病害的发生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14;No.98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党志红;李耀发;高占林;潘文亮;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玻管药膜法,室内评价了不同虫态小麦吸浆虫对吡虫啉、溴氰菊酯和辛硫磷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虫态的麦红吸浆虫对供试药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成虫对药剂敏感性最高,幼虫和蛹对药剂敏感性较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小麦吸浆虫的最佳防治适期和防治方法。
2010年08期 v.14;No.98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樊翠芹;王贵启;李秉华;许贤;
比较了免耕覆盖玉米秸秆与旋耕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耕作方式麦田的杂草种类差异不大,免耕覆盖玉米秸秆能降低杂草发生的数量,但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不大。
2010年08期 v.14;No.98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曹志英;
根据正定县植保站近10a(2000~2009年)剥穗调查小麦吸浆虫的发生情况以及正定县的气象资料,综合分析气象条件与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程度与5月上旬的平均气温、空气湿度和日照时数有关,表现为5月上旬的平均气温越低、空气湿度越大、日照时数越短,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越重;反之,则发生较轻。
2010年08期 v.14;No.98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江彦军;
由于杂草种群的演变,禾本科杂草已经成为麦田的主要杂草。介绍了石家庄市地区麦田禾本科杂草雀麦和节节麦的发生情况,并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最后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对小麦生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010年08期 v.14;No.98 106+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令蕊;王静;袁文龙;
近10a来,河北省小麦推广品种以高优品质小麦为主,但随着单一追求提高育种小麦的品质和小麦品种的推广,小麦病害逐渐成为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1个重要因素。简要综述了河北省小麦推广品种的情况以及小麦品种对锈病的抗性情况,并提出了控制小麦锈病进一步发生的对策。
2010年08期 v.14;No.98 107-10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秀花;马娟;陈书龙;沈江卫;
采用田间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作物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群体的影响,以寻找对大豆孢囊线虫具有抑制作用的作物品种。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少量大豆孢囊线虫会孵化为2龄幼虫,遇适宜寄主孵化率迅速提高,但非寄主植物对孢囊线虫的孵化影响不大,在处理38d后,适宜寄主根围2龄幼虫数量显著高于非寄主植物根围2龄幼虫数量。在作物生长100d后,农科六号、中黄13、黑乌豆、小粒黑豆和菜豆(改良保丰一号)处理土壤中的孢囊数量是原始孢囊数量的2.3~9.4倍,这5种植物为大豆孢囊线虫的良好寄主;但在豇豆(之豇28-2)、谷子(新吨谷1号)、大葱(中华巨葱)、番茄(精选L-402)和玉米(郑单958)等作物处理中,土壤孢囊数量仅为原始孢囊数量的58%~63%,可有效减少土壤中大豆孢囊线虫的数量。
2010年08期 v.14;No.98 109-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孔令晓;纪莉景;王连生;栗秋生;张小风;
田间调查了近年来河北省玉米顶尖腐烂病的发生情况,通过病原菌分离、回接试验和形态学鉴定,初步明确了玉米顶尖腐烂病是由镰刀菌和细菌复合侵染引起的病害,其中拟轮生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是该病病原菌之一。
2010年08期 v.14;No.98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洁;石洁;
通过对玉米药害指数、株高及产量的测定,研究了拌种剂辛硫磷与3种除草剂(耕杰、玉农乐和玉尔乐)共同使用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辛硫磷3mL/kg+55%耕杰2700mL/hm2、辛硫磷3mL/kg+40%玉农乐2250mL/hm2、辛硫磷3mL/kg+38%玉尔乐2250mL/hm2均可显著提高玉米的药害指数。辛硫磷和3种除草剂单独使用对玉米的株高及产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联合作用表现为相加或拮抗作用。
2010年08期 v.14;No.98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郭宁;石洁;
研究了3种种衣剂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咯菌腈、阿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咯菌腈3个处理对苗期茎腐病的防治效果不明显,但在玉米成株期对玉米茎腐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阿维菌素+咯菌腈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36.55%。咯菌腈对玉米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褐斑病和南方锈病4种病害均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17.61%、24.28%、22.67%和18.09%。
2010年08期 v.14;No.98 117-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7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赵聚莹;屈振刚;贾海民;陈丹;李术臣;
对冀南地区推广的36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自然发生条件下的病虫害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病虫害发生程度存在差异,大多数玉米品种对玉米蚜虫缺乏抗性,对传统病害如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叶斑病等发病较轻,但近几年新出现的病害如玉米褐斑病、玉米锈病等发病普遍或较重。另外还分析了影响玉米锈病和玉米蚜虫发生的因素,认为发生程度除受品种抗性等因素影响外,主要取决于8月下旬~9月中下旬的温度、湿度和降雨量。
2010年08期 v.14;No.98 119-120+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8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贾彦华;陈秀双;路子云;刘文旭;屈振刚;
在夏玉米田,研究了撒施白僵菌、田间释放赤眼蜂和田间释放中红侧沟茧蜂3种生物防治技术对夏玉米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田间释放赤眼蜂45万头/hm2防治玉米螟效果较好,田间释放中红侧沟茧蜂7 500头/hm2对棉铃虫有一定防效,而在玉米心叶期撒施白僵菌900 g/hm2对玉米螟和棉铃虫防效不明显。生产上采用田间释放赤眼蜂和中红侧沟茧蜂控制夏玉米虫害,具有方法简便、无农药残留、对害虫持续控制效果好等优点,可以在夏玉米田大面积推广。
2010年08期 v.14;No.98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4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曹志英;张志英;安立云;李智慧;
研究了耕杰(550g/L硝磺.莠去津悬浮剂)对玉米田主要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防效以及对作物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耕杰对玉米田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均有较好防效,玉米6叶期用药效果最好。提供了适合于当地生产条件的最佳施药剂量、施药时间及技术,综合考虑生产成本、除草效果及玉米产量,认为耕杰施用剂量以1200~1500mL/hm2为宜,加水量225kg/hm2,在玉米苗后4~6叶期进行行间茎叶喷雾防治。
2010年08期 v.14;No.98 124-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玉芹;赵国芳;温永秀;
对河北省常用除草剂进行了分类,重点探讨了玉米田综合除草技术,旨为大田玉米除草剂的使用提供参考。
2010年08期 v.14;No.98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4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勾建军;闫春萍;董建新;沈成;
回顾了亚洲玉米螟在涿鹿县的发生与防治历史,总结了玉米螟大发生原因及防控经验。阐述了涿鹿县20 a来研究应用性信息素防治亚洲玉米螟的历史过程和研究成果,提出了当前性诱剂应用推广面临的新课题。
2010年08期 v.14;No.98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玉江;张汉友;王凤芝;
近5a来河北主要稻区——冀东滨海稻区水稻病虫害发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同时推广了一些新的防治措施,使水稻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综述了2005~2009年冀东滨海稻区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并提出了防治措施,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010年08期 v.14;No.98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静;袁文龙;赵绪生;
对抗虫棉田中主要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2010年08期 v.14;No.98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纪莉景;王连生;栗秋生;王翠霞;孔令晓;
对采自我国不同地区的西瓜枯萎病病株,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西瓜枯萎病病原菌是尖孢镰刀菌,对西瓜幼苗的平均病株率为72.8%;分离到的茄镰刀菌和半裸镰刀菌对西瓜幼苗也有一定的致病力,造成西瓜幼苗下胚轴基部水浸状腐烂,平均病株率分别为18.1%和20.0%。尖孢镰刀菌不同菌株的致病力也存在差异,除来自海南的菌株外,来自其他各地区的菌株平均病株率均>70%;只有采自海南的菌株中出现了对西瓜幼苗没有致病力的菌株,海南所有菌株的平均病株率仅为33%。2010年研究结果显示,来自海南的菌株与来自其他地区的菌株之间存在致病力差异。
2010年08期 v.14;No.98 137-138+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2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赵建江;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王文桥;陈治芳;李赛飞;
为了明确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对番茄灰霉病菌不同菌株的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河北和山东采集的番茄灰霉病菌菌株对啶酰菌胺及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008~2010年,从河北定州采集的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而2010年,从河北徐水采集的菌株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显著低于从河北定州和山东寿光采集的菌株,但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对所有菌株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可替代生产中普遍发生抗药性问题的多菌灵、乙霉威、异菌脲和嘧霉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药剂。室内筛选药剂时,应选择不同菌株进行毒力测定,以提高筛选准确率。
2010年08期 v.14;No.98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6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屈振刚;刘文旭;路子云;钟勇;李建成;
利用性诱剂测报技术,对河北省赵县梨区和顺平县桃区梨小食心虫的田间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赵县梨区和顺平县桃区1a发生4代,具有发生持续时间长、世代重叠等特性。应依据梨小食心虫田间种群动态特性,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其发生和为害。
2010年08期 v.14;No.98 141-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8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利军;鹿秀云;李社增;郭庆港;李宝庆;马平;
近年来,成株期辣椒因病死亡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辣椒生产上的主要障碍,对成株期辣椒死亡原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调查了河北省地区成株期辣椒死亡的病害症状,从成株期辣椒死亡植株中分离出了2类真菌的105个菌株,并通过柯赫氏法则回接试验验证了这些菌株均可导致成株期辣椒死亡,通过显微观察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出这些病原菌分别属于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和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
2010年08期 v.14;No.98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立平;郝宝锋;
进行了5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田间防治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是防治苹果叶片斑点落叶病的较好药剂,且使用安全。田间施用量为125.0mg/kg时较为经济。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间隔10~14d喷1次,连喷3~4次,防效达92.77%。
2010年08期 v.14;No.98 146-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金立平;鲁胜山;郝宝锋;
进行了5%己唑醇悬浮剂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己唑醇悬浮剂是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较好的药剂,且使用安全。田间施用量为33.3mg/kg时较为经济。在发病初期,间隔10~14d喷施1次,连喷3~4次,防效达92.08%。
2010年08期 v.14;No.98 148-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1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金立平;郝宝锋;
进行了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是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理想药剂,且使用安全。田间施用量为250.0mg/kg时较为经济。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间隔10~14d喷1次,连喷3~4次,防效达91.26%。
2010年08期 v.14;No.98 150-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0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金立平;郝宝锋;
进行了25%咪酰胺微乳剂对苹果炭疽病的田间防治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咪酰胺微乳剂田间施用量为250.0~416.7mg/kg时对苹果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86.32%~89.76%,且使用安全。田间施用量为250.0mg/kg时较为经济。在发病初期,间隔10~14d喷1次,连喷7~9次为宜。
2010年08期 v.14;No.98 152+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曹志英;安立云;张志英;李智慧;
利用频振杀虫灯诱杀害虫是一项物理方法防治害虫的新技术。为此进行了频振灯杀虫新技术在蔬菜田和果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频振杀虫灯诱杀害虫效果较好。频振杀虫灯诱杀害虫种类多、数量大,不仅能大幅度降低害虫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和密度,而且节能省电;同时能保护天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生,减少环境污染。频振杀虫新技术为蔬菜、果树、大豆等病虫害发生量大、用药频繁的农作物提供了有力的综合防治手段,具有较好的实用推广前景。
2010年08期 v.14;No.98 153-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翟国英;阚清松;张立烟;闫智勇;吕国全;
以满城磨盘柿为试材,研究了3.3%1-甲基环丙烯微囊粒剂(聪明鲜TM)熏蒸对常温贮藏柿果腐烂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3%1-甲基环丙烯微囊粒剂熏蒸,可以明显延缓柿子果实硬度下降,降低柿子腐烂率,延长保存时间。
2010年08期 v.14;No.98 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7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