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秀瑞;潘秀清;武彦荣;李冰;
在5℃低温胁迫下,对耐冷性不同的3个茄子材料叶片内部抗寒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大,MDA含量升高,SOD和CAT活性上升。耐冷性强材料的叶片POD活性增加,耐性差的材料POD活性变弱。综合分析认为,相同低温胁迫下,耐冷性强材料叶片保护酶活性显著增强,变化幅度较大,细胞受伤害程度较轻,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变化平缓,而耐冷性弱的材料则相反。
2008年12期 v.12;No.78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秦立者;杜纪壮;俎文芳;石海强;
研究了M26中间砧地上部砧段长度对红富士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化中间砧苹果地上部砧段长度对红富士苹果树体生长有显著影响,中间砧露出地面越高,对树体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露出地面过低则矮化效果不理想,适宜的露地高度为10~15 cm。
2008年12期 v.12;No.78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高福玲;孙国润;安春明;
在原牡丹品种园的基础上,采取集中保存方式,重新规划圃地,划出28.67 hm2土地营建基因库,其中8.67 hm2为品种区(主要为中原牡丹),包括品种展览区、品种繁殖区和新品种种植区;3.33 hm2为野生牡丹区(含紫斑牡丹);16.67 hm2作为实生苗繁殖区,将每年采收的种子播种,从中选育新品种、作为砧木或药用等。重新鉴定原有品种,并拍照,登记造册,将收集的牡丹品种按色系进行分类定植,每个品种定植10~15株,对收集交流及繁育的新品种也按每个品种5~15株定植,以便于管理、观察、记载、对比及鉴定。
2008年12期 v.12;No.78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敏杰;石小宁;宋华军;张杰;王小春;赵玉梅;贾文武;
在探讨现存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低产、低质、低效林的范畴和层次关系,并界定了低效林的概念;分析了林场低效成过熟林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并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改造方法和具体技术措施。
2008年12期 v.12;No.78 12-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丹;
室内绿化是室内设计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利用植物材料并借鉴园林设计的手段和方法,组织、完善和美化室内空间,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概括了室内绿化的功能和作用,论述了室内绿化设计的原则及室内绿化植物的选择,并举例说明了几种不同室内空间的绿化布置。
2008年12期 v.12;No.78 14-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立新;宋江华;刘慧平;
采用对峙培养法检测了2株内生拮抗细菌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观察了其发酵液对灰霉病菌孢子萌发及病菌生长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其发酵液、细菌悬浮液以及高温处理的发酵液在离体黄瓜上对灰霉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菌株能强烈抑制灰霉病菌生长,其发酵液也能明显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和生长,且发酵液高温处理后仍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在离体黄瓜片上检测菌株对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菌株发酵液及其细菌悬浮液均能较好地抑制灰霉病菌生长。
2008年12期 v.12;No.78 16-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家侠;李必翠;吴志鹏;李国军;檀志全;丁苗苗;孙晋;
应用频次分布X2检验法和6种聚集度指标对棉大卷叶螟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棉大卷叶螟幼虫在木槿上呈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形式是以个体形式存在。垂直分布调查结果表明:棉大卷叶螟幼虫主要集中在木槿上部区段进行为害,其次是中部,下部最少。
2008年12期 v.12;No.78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武建华;陈松;陈彦旭;王立翔;孙凤平;
小麦条锈病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历史上曾多次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在分析小麦条锈病发病及流行特征的基础上,应用统计方法建立了条锈病病发气象指数预报气候模型和指数预测方程,并连续2 a准确作出病发气象指数预报,为植保部门正确作出病害流行趋势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8年12期 v.12;No.78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秀英;王超球;凌莉;
2008年1月下旬~2月中旬,广西靖西县烤烟生长缓慢,出现生长停止的现象,移栽时间延长22 d。针对该时段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认为长期低温寡照是主要因素。
2008年12期 v.12;No.78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冠军;胡丽玲;
通过对水稻肥药双控示范田的"张口瘪"病症发病特点调查,分析了导致"张口瘪"病症的几种可能原因。提出导致"张口瘪"病症可能是连年使用氯磺隆、甲磺隆造成的残留药害;或是因为土壤中的硫、砷比例失调,硫元素相对不足,重金属砷的活性加强,引起水稻砷中毒。
2008年12期 v.12;No.78 24-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翠绵;李洪涛;贾楠;王占武;
研究了2种配方的S506生物肥对西芹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506生物肥可显著促进芹菜植株生长,使根系发达,茎秆粗壮,产量增加,品质改善。其中配方Ⅱ的应用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株高和茎粗分别提高19.17%和40.29%,根鲜重和干重分别提高93.48%和95.31%,可溶固形物含量增加12.31%,硝酸盐含量减少28.27%,增产率达56.78%。
2008年12期 v.12;No.78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焦蕊;赵同生;贺丽敏;许长新;郝宝峰;于丽辰;
研究了自然生草和有机物覆盖对富士苹果园中微生物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占绝对优势的是细菌,其次是放线菌,最后是真菌。自然生草和有机物覆盖可改良土壤环境,使土壤中细菌数量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进一步研究其作为表征果园肥力状况的生物学指标。
2008年12期 v.12;No.78 29-3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赵天俊;
研究了膨大素在大蒜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膨大素处理大蒜可以使蒜薹增产6.1%、蒜头增产16.7%以上,对大蒜的株高和叶片数影响不大。膨大素在大蒜上的应用剂量以165 g/hm2为宜,最佳使用时期为蒜头膨大初期。
2008年12期 v.12;No.78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康桂玲;杨秋荣;曹积飞;王金芳;冯景志;
研究了山东肥城桃的品质、产量与种植区地质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由碳酸盐和第四系长英母质共同风化形成的混成褐土是肥城桃生长的最优地质背景岩土条件。混成褐土富含的Ca、Mg、K、P等有益营养元素和这些元素之间合适的比例关系,以及该区适宜的地貌、气候与水文地质条件决定了肥城桃质优高产。
2008年12期 v.12;No.78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黄素芳;王建广;赵忠祥;孔德平;李学敏;
研究了保水缓释肥料对旱稻基本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缓释肥料能显著改善旱稻的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明显提高旱稻产量。
2008年12期 v.12;No.78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韩联健;吴多杨;牛启祥;
在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土地被占用和土地界桩丢失等问题。提出制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大对被占用土地的解决力度,加强对界桩丢失地界点的重新核定工作,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加强对林地的开发利用和更新修复工作、提高土地利用率等今后土地管理工作设想,以深化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2008年12期 v.12;No.78 72-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民培;颜洪平;栾乔林;
指出了我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8年12期 v.12;No.78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华忠;
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创新机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具体策略。
2008年12期 v.12;No.78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爱红;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业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和基本方向。要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2008年12期 v.12;No.78 80-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霖;
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其本身存在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苏南、苏中和苏北3大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梯度性。通过对江苏省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指出目前江苏省产业转移还不够充分,存在推动力不足和承接力弱等问题,并提出了推动产业梯度化转移的对策。
2008年12期 v.12;No.78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彭鹏;杨秋红;
分析了陆浑灌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指出只有大幅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才能使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进而使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
2008年12期 v.12;No.78 85-8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兰兰;
在河北省农业保险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保险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法律建议。
2008年12期 v.12;No.78 87-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白红燕;王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尤为重要,农业生产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要实现兵团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循环经济理念,用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建立生态农业。
2008年12期 v.12;No.78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范小虎;廖建华;张志华;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起源于传统的林业资源管理,是自20世纪以来,随着生态学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环境破坏、资源利用方面的认识加深而逐渐形成的,并逐渐成为21世纪林业科学的主线和研究的焦点。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定义、内涵、原则、目标、指导思想、与传统森林经营的关系以及我国实施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展望等。
2008年12期 v.12;No.78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梁永娥;范小虎;朱贤良;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是《森林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制度,要求所有森林经营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编制采伐限额。分析了高峰林场"十五"期间采伐限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采伐限额管理的建议。
2008年12期 v.12;No.78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任联营;魏慧玲;
研究了河南省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下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分析了阻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研究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可持续发展是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发展,以期能够为河南省的发展提供借鉴。
2008年12期 v.12;No.78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闵文江;
分析了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
2008年12期 v.12;No.78 102-103+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8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斌;郑桂茹;杨江澜;王印华;曹文文;
河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省之一,发展小麦产业对提升河北省的农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河北小麦产业发展的基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如何稳步推进河北小麦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8年12期 v.12;No.78 10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贾海燕;孙振锋;
随着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能源作物成为开发生物质能的新原料。甜高粱是1种新的能源作物,具有生物产量高、抗逆性强、种植范围广、乙醇转化率高、转化成本低和综合利用价值高等优势。今后,甜高粱将成为能源作物中的主力军,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可再生能源。
2008年12期 v.12;No.78 105-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玉纲;
烟叶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了标准化在规范烟叶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重要作用,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烟叶整体生产水平和供给水平的有效手段。烟叶生产协会作为烟叶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推进烟叶标准化生产的新思路。目前各地已开展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提高了烟叶生产规范程度,但由于各项标准的实施缺少有效的组织管理,烟叶生产规范程度不够明显。为此应充分发挥烟叶生产协会的作用,构建烟叶产业发展平台,以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依托,推进烟叶标准化生产。通过强化烟草部门与烟农的连接机制,加强烟叶标准化生产中各项技术的实施,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组织管理模式,以推进标准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2008年12期 v.12;No.78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晴;李亚光;何京亮;
都市现代农业是目前农业发展的1个新方向。孟悟村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建设以精准农业、生态农业、节约型农业、文化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为内涵的都市现代农业模式,这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8年12期 v.12;No.78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谷艳梅;
在对宿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特点、作用和地位的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今宿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解决对策。
2008年12期 v.12;No.78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景丽;苏永涛;
介绍了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要模式及经验,论述了不同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讨论了新时期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框架及运行措施。
2008年12期 v.12;No.78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魏景刚;姚顺波;
介绍了美国农业推广模式的特点和优势,总结了杨凌示范区在建立新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方面的探索、创新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对推进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完善和创新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相结合"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2008年12期 v.12;No.78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木莲;李德新;
消除贫困现象是1项紧迫而重大的政治任务,但往往扶贫效果不太显著。提出脱贫的关键是要给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脱贫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脱贫工作要与推进高效农业相结合,坚持科技扶贫,授之以渔等观点值得借鉴。
2008年12期 v.12;No.78 128-129+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秀绒;
通过商洛山区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地调查,分析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问题,探索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08年12期 v.12;No.78 130-132+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花晓波;
以南通市五一新村为例,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走访和文献研究等方法进行探析,着重以失地农民的城市幸福感为主线,分析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反映政府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失地农民生活的困难,以及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愿景。让社会关注这一被城市"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困难,提升他们对政府和城市的满意程度以及主观幸福感。给失地农民更多人文关怀,使之尽早适应新环境下的生活。
2008年12期 v.12;No.78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霍增辉;张玫;
在对浙江省7市农民工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工资水平、地域来源与欠薪事件发生的概率呈显著负相关,即文化素质和月工资水平越低的农民工越可能被欠薪,外地农民工更可能被欠薪;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08年12期 v.12;No.78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秀艳;邓楠;
现实中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社会保障等权益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其难点在于:现行的户籍制度及城乡二元结构,企业的社会责任尚未到位,农民工工作的稳定性差,收入水平低,承担不起社会保险和维权费用,农民工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是主动维权的内在制约因素等。只有综合解决这些难点,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2008年12期 v.12;No.78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邓楠;王丽静;
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中,是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应充分考虑到农民工自身的特点和各地的实际情况,要科学纳入而不应盲目扩容;同时还应着力研究进城定居农民工享受城市住房政策和农村宅基地政策的衔接,统筹城乡资源。
2008年12期 v.12;No.78 14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马俊娟;李丽;
农民工的城市适应问题被学者们广泛关注。现实中农民工处于一种掠夺性使用的制度环境中,使得农民工不能适应城市社会,为此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培养。
2008年12期 v.12;No.78 144-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德莉;邱晓霞;
农村基层政权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这个基础的牢固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稳定。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完善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议。
2008年12期 v.12;No.78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