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兴普,孙凤瑞,郭北海,刘连茹,庞春明
通过7年5个地点的抗性鉴定,共筛选耐盐小麦品种资源397份;抗旱资源56份;抗寒材料228份;对条锈、叶锈均免疫的材料299份;对白粉病抗或轻感的材料66份。
1995年02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建伟,赵世清
本文总结了河北省197个冬小麦新品系的籽粒、面粉、面团和烘焙品质测试结果,并同面包小麦品种品质分级标准进行了比较。我省冬小麦新品系的籽粒品质、营养品质好,面团品质和烘焙品质与优质面包小麦有很大差距。
1995年02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鲜文,李晋生
中下地力、优化施肥、冬前基本没有分蘖的晚播冬小麦,密度在25~38万/mu时,春季最高单株茎蘖3.3~4.3个,限拔节期浇1水,可成穗1.6~2.2个,个别成穗率极低的品种,单株成穗1.3个左右。密度在15万左右时,单株茎蘖3.6~4.8个,成穗数2.3~2.8个。品种间有较大差异,但分蘖发生率与分蘖成穗数和分蘖成穗率相关不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r=-0.11,r=-0.5),共同表现出能成穗的分蘖基本上是返青前冻融期出生的蘖,以Ⅰ蘖为主,Ⅱ蘖少量。品种间分蘖发生率的差异主要是高位蘖和二级蘖的差异。亩穗数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密度30万/亩左右,可争取到0.5个以上的分蘖穗,亩穗数45万以上。
1995年02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玉蓉,王培,王峰,何萍
本文观察了花940小麦的幼穗分化,结果表明:(1)幼穗以伸长期越冬,(2)幼穗前期分化慢、后期分化快;(3)讨论了花940小麦在中低水肥条件下获得中高产产量的主要原因。
1995年02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乔海明,李正春,李秀明,邓启贤,佐光华,黄文胜,龚学臣
坝上春小麦高产田植株叶片对籽粒灌浆增重的作用约为20%,穗、茎、鞘的作用占80%。各层叶片中,旗叶对灌浆增重作用最大,约占全部叶片作用的80%,第四叶作用大体为旗叶的50%,第三叶和第二叶对灌浆增重有负作用。
1995年02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建广,王文成,郑素花,桑德会
本试验通过对水稻穗分化不同时期不同穗粒肥用量的研究,以明确在各个生育时期不同穗粒肥用量对水稻穗重型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确定各个时期比较合理的穗肥用量。结果表明,增施早穗肥,可以显著地增加穗粒数;使用中穗肥,也可提高穗粒数,但施入量过大,导致结实率下降;使用晚穗肥既可以使颖花退化减少,提高结实率,又可增大谷壳容积,提高千粒重。较合理的穗肥施用量(尿素、含氮46%)为:早穗肥 6~7kg/亩,晚穗肥 2~3kg/亩。
1995年02期 14-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胜国,付秋舫
在153份抗源材料中筛选出免疫材料C_(39),、15th12、唐麦4号、廊83—012等83份,占54.2%;筛选出高抗材料M8116、88-71—3、衡8116、R_(80149-0-7-5)、冀8114选等25份,占16.3%;筛选出中抗材料M8007、中_4、濮农3665、8003—14、B_(150-151)等45份,占29.4%。这些抗性材料,一旦利用将会对我省的小麦白粉病抗病育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995年02期 16-1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师树新,郭玉海
依据棉花内在的激素运作原理与棉花胚珠高体培养中激素的效应,选用了吲哚乙酸、萘乙酸、赤霉素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结果表明: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刺激棉花纤维长度伸长,铃重、衣指、籽指增加,衣分下降。
1995年02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月红,刘乱臣,崔海英
通过室内饲养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证实1994年棉铃虫完成了五个世代。越冬蛹羽化提前,与常年比较一代提前2-5d,二代提前6—7d,三代提前8—10d,四代提前13—15d。究其原因,4月份气温回升快,6—9月最适宜棉铃虫发育的日数是100d,超过常年30d,积温较常年高166.1℃,持续长时间的适温使棉铃虫历期缩短,2—4代幼虫历期为13—15d,蛹期8—10d,三个世代累计幼虫期和蛹期与常年比较分别缩短了10—21d与8—13d。棉铃虫自麦田一代始至9月下旬玉米、棉花等大秋作物收获时已完成了五代历期,大部分成为越冬滞育蛹。
1995年02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珠,赵玉芬,宋殿芹,李济宸,李桂珍,陈栢柱
1994年用氧化乐果等6种药剂对玉米粗缩病(MRDV)进行了防治研究,明确了防治效果、用药时间、用药次数和经济效益。在承德市玉米三叶期用氧化乐果防治一次,或苗期喷洒83增抗剂2次,防治效果达40%以上,挽回粮食产量一二成。
1995年02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海珍,李永山,王书魁
<正> 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常年在我省一年发生四代,进入1992年以来,出现了第五代棉铃虫,它虽然发生较晚,却对夏播及晚播棉花危害严重。据1994年调查,因五代棉铃虫危害,棉花减产达9.4~17.1%,成了棉花生产一大问题。为此,从1993年开始,我们连续两年在邯郸市部分县进行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第五代棉铃虫发生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1995年02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淑芳,陈申巧
<正> 冀11—13系河北省粮油作物研究所,从1988年徐薯18为母本的计划集团杂交后代中选出,1994年通过省品审会审定。该品种春、夏薯,鲜、干产均比徐薯18增产16.0%以上,且适应性,稳产性好,长势壮,较抗黑斑病,适宜加工淀粉。
1995年02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世刚,崔新明,贾志歧
<正> 1995年4月18日至19日,河北省耕作学会组织召开了农村小康建设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专家、教授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围绕我省农村小康建设和到本世纪末实现粮食总产增百亿斤等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995年02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子宁,郭北海,方仁,李洪杰,裴翠娟
小麦和玉米杂交是诱导小麦单倍体的一条新途径。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在杂种胚形成过程中,玉米染色体逐渐被排除,从而产生单倍体;由于受精胚常常败育,因而提高其受精得胚率成为该项研究是否成功的关键;小麦和玉米杂交后代和小麦亲本具有遗传相似性,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遗传差异多样性。该研究方法需要今后在胚胎发生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继续做大量工作。
1995年02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文臣
,李建成
,郭金霞
,张树琴
<正> 河北是全国重点产棉大省,它的丰欠对我国棉花总产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1992年开始棉花连续锐减,棉铃虫发生危害是造成棉花大幅度减产的重要原因。 棉铃虫在我省连续三年大发生。1992年至1994年都是代代大发生。特别是1993年一二代更为史无前例的大暴发,全省麦田一代棉铃虫一般每平方米有卵20~200粒,多的300~400粒,非主产棉区一般每平方米有卵20~30粒,均高于历史平均值。据统计,二代全代
1995年02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俞建猷
<正> 百合(Lilium SP)别名夜合、中篷花等。原产东亚。在我国许多山野里均有野生百合。从分类学上说,属百合科百合属,生育期1~6年,属多年生宿根植物。 百合肉质肥厚,食味极佳,营养丰富,又可加工,还有药用功效。经济价值很高。因此,栽培面积有所扩大,如山西平陸县杜马乡,由原来的150亩1985年发展到5000多亩。这个县80%的村庄栽培着百合。在当地把种植百合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一项举措。
1995年02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左庆华,尹江,郝志君,乔海明
<正> 美国椒样薄荷(Mentha Piperit L.)属长日照多年生植物,全世界主要产区集中在美国的密执安纳、威斯康里、印第安纳和爱德华等地。它的主要用途是利用其茎叶蒸馏加工薄荷香精料,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化妆品加工,价格昂贵,国际市场走俏。近年来,我国南方的浙江、安徽等省区也开始大面积种植和加工生产,效益十分可观。1994年我所引进美国椒样
1995年02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田兰芝,路银贵
<正> 为了选育作物新品种,必须有丰富的种质材料作基础。所以育种工作者都掌握并保存大量有种质材料,而这些材料在育种过程中并非年年都需要,可是为了防止材料丢失,却必须常种植繁新,这样须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因此,搞清楚种质材料的耐贮性,有计划的进行保存和繁新,对减轻育种工作者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1995年02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振威
<正> 80年代以来,种衣剂包衣作为一种新兴的种子处理技术,以其明显的防病、防虫效果和促进作物幼苗生长作用,以及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在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鉴于冬小麦秋播夏收的栽培特点,种子什么时节包衣,包衣后种子能安全贮藏多长时间,种子活力随贮藏期的延长其发芽率有何影响,是小麦种衣剂应用中必须明确的问题。为此,我们对不同包衣剂量处理的包衣种子做了包衣后不同贮藏期对种子活力影响的试验。以便为今后小麦种衣剂的推广应用及包衣后种子安全贮藏期的确定得供科学依据。
1995年02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