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科学

 


  • 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选育进展及其利用

    徐有,崔绍平,陈玲,张动敏

    以10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P(P-1)/2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进行试验,研究了产量构成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表现。结果各性状一般配合力(GCA)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这些性状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以加性效应为主。53、八苏、冀815三个系一般配合力较高,有较大利用价值。近年育成自交系产量性状的GCA得到明显提高。从特殊配合力看出冀35×冀815是一个有希望的强优组合。

    1994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玉米DNA浸种育苗育种法研究初报

    王树才,刘丙炎,宋莲香,张凤艳,冯俊才,杨万桥,陈桂林

    玉米利用供本DNA溶液加与不加细胞渗透剂两种方法处理受体,进行浸种育苗育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转移供体性状,使受体变异。Q_1变异率分别为3.93%、3.22%。变异性状主要是株高、株型、生育期、抗病、抗逆性。Q_1的变异能传给后代,Q_2均表现分离。Q_2分离范围较窄、类型较少、程度较轻。本研究还对Q_1结实率、Q_1及Q_2的入选率等进行了比较。从育种实践综合比较两种方法,以加渗透剂法为好。

    1994年04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绿宝防治苹果黄蚜试验初报

    杨春民,张显龙

    <正> 苹果黄蚜是苹果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加害新稍、嫩芽和叶片,影响光合作用,抑制新稍生长,严重时则能引起早期落叶和树势衰弱。在生产上长期使用氧化乐果对其进行防治,导致其抗性增强,防治效果不佳。据此,我们于1993年在宽城县亮甲台村果园用10%的安绿宝乳油(广东门江市农药厂生产)对黄蚜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 本试验以7年生的短枝红星为试验树。在苹果黄蚜发生盛期、高温、干旱、无雨的7月23日进行如下5个处理:喷施10%的安绿宝

    1994年04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小麦育成种系谱分析

    李兴普,刘洪岭

    通过系统归类分析证明,河北省主要小麦育成种的血统来自三大系统:(1)洛夫林10号;(2)胜利麦/燕大1817:(3)蚂蚱麦/碧玉麦。其次矮源主要来自农林10号和赤小麦血统。

    1994年04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棉株蕾期叶柄硝态氮含量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

    董志强,林永增,朱德垓

    现蕾期棉株主茎功能叶叶柄硝态氮含量与亩纯氮施用量呈正相关关系,R=0.9950。叶柄硝态氮含量小于1.85mg/g鲜重时,平均单铃重、平均衣分率、霜前皮棉产量随叶柄硝态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7月15日蕾铃脱落率随叶柄硝态氮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叶柄硝态氮含量大于1.85mg/g鲜重量,平均单铃重、平均衣分率、霜前皮棉产量随叶柄硝态氮含量的增加而降低,7月15日蕾铃脱落率随叶柄硝态氮含量增加而增加;叶柄硝氮含量为1.85mg/g鲜重时,平均单铃重、平均衣分率、霜前皮棉产量最高,7月15日蕾铃脱落率最低。

    1994年04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熟期水稻品种间产量构成特点的分析探讨

    刘国庆,张启星,刘善资,王永新,王秀萍,刘亚芹

    对1993年北方稻区水稻区试中中粳中熟组和中早粳晚熟组参试品种(系)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熟期品种的产量构成从总体上看是相似的,但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在中粳中熟品种的选育中,应首先提高穗数,而在中早粳晚熟品种的选育中,穗粒数的作用最大。

    1994年04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小麦品种抗病性鉴定

    高胜国,路子云,付秋航,阮寿康

    1993—1994年,用河北省小麦白粉病的混合菌系,对河北省的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成株期抗性鉴定;用条 26、条 28Ⅱ、条 29三个条锈病优势小种对河北省小麦品种(系)进行分小种成株鉴定。结果表明,苗期、成株期均免疫白粉病的有唐麦4号,苗期免疫而成株高抗白粉病的有衡91-5053,成株高抗的有冀麦7号、石91—5093、衡4041等11份。成株对条锈三个供试小种均免的有92-6111、92—6119、92—4150—7、92—4150—2、石90—4185、沧核286、93鉴21、石新7350—10。成株期对两病害综合抗病性较好的有选胚一号、石新 735—10、92—4150—7、92—4150—2、旱 5289、水6012。

    1994年04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春地秋耕保温防冻耕作技术

    董过兵

    <正> 目前菜农除用薄膜覆盖技术外,还在春地保温防冻越冬方面作文章。笔者1993年在孔宅村与菜农一起搞了春地秋耕保温防冻提早定植试验。 试验方法:收完秋茬蔬菜后,把地通耕20cm深,使地略休闲,然后按早春需栽培蔬菜品种打好行距,将行距用小施拉机开沟深25cm—30cm左右。把预先备好的有机肥按每亩5000kg施入沟内,淡小水,粪用土压实,土

    1994年04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黄脊蝗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王贵生,李柄文,丁晓东,齐杰昌

    对日本黄脊蝗(Patanga japanica Boliuac)分布型的研究认为:日本黄脊蝗在3龄前田间分布属负二项分布,部分也属于奈曼分布。同时也对其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探讨。

    1994年04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玉米施用磁化肥效应研究

    陈建忠,肖荷霞,席国成,季秀英,杜占栋

    玉米施用磁化肥增产效果显著,亩施50kg磁化肥增产21.8%,比施尿素加二铵处理增产6.8%,并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施肥量与玉米籽粒产量的函数关系:y=538.5+2.52x—0.00785x~2,适宜施肥量为每亩96.5kg。土壤速效N含量(55.7—110mg·l~(-1))对磁化肥的增产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并呈高度正相关(0.8028,0.9366)。从土壤速效N含量与磁化肥增产率及磁化肥和尿素加二铵处理比较,当土壤中速效N含量60—80mg·l~(-1)时,亩施50kg磁化肥能增产10-15%,80—100mg·l~(-1)时能增产15—25%,80mg·l~(-1)时与尿素加二铵处理效果相近,低于80mg·l~(-1)时磁化肥减产于尿素加二铵处理,反之表现增产。

    1994年04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夏玉米辣椒间作的植群生态效应研究

    李学敏

    夏玉米、辣椒间作植群中的叶层结构为光的透射创造了条件,植群中光的分布状况不仅有利于夏玉米和辣椒生长发育,而且玉米对辣椒作物的适度遮荫有效地抑制了辣椒的“日灼病”,间作群体中小气候变化形成了稳定的温度自调能力,有利于作物生长、间作系统的互补与竞争动态变化,使间作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

    1994年04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RFLP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

    吕英民,王秀芹

    本文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DNA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在园艺作物上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用于品种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用于标记重要的经济性状、用于测定数量性状位点,对其应用的前景和局限性也进行了讨论。

    1994年04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用化学药剂防治马铃薯干腐病

    李荣改 ,刘国庆

    <正> 马铃薯干腐病——块茎干腐不久将用一种天然细菌制剂代替化学合成制剂来防治。 一位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皮奥亚里市国家农业利用研究中心的植物病理学家David A.Schisler解释说:“干腐病是由一种镰刀菌属的真菌(Fusarium sambucinum)在田间和贮存期间侵染马铃薯引起的,这种真菌是通过块茎表皮上的伤口侵入到马铃薯中的,据报道在贮存期间由此病造成的损失高达60%。”

    1994年04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多元分析法在小麦品种稳定性上的运用

    路香彩

    针对目前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的不完善性,本文运用多元分析法(G.c.c Tai,1979),直观地分解了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为客观评价新品种及其推广利用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1994年04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随水灌溉进行生防

    刘树玉

    <正> ARS(美国农业研究机构)的科学家报道,一种天然的生防病毒可混入灌溉水以杀死对玉米和棉花造成主要损害的昆虫。按照ARS去年在佐治亚州进行的大田研究,从顶部用撒水器喷到玉米上的一种核多角体病毒可减少玉米穗部幼虫25-100%,杀死百分率取决于病毒应有的时间和比率。昆虫学家JohnJ.Hamm说,这种应用病毒的新方法将灌溉和害虫防治结合在一起,对种植者来说很省钱又有效。他和昆虫学家Laurence D.Chandler也

    1994年04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氮磷钾肥肥效变化与复混肥发展前景

    高德顺,王文斌

    <正> 一、氮磷钾化肥肥效及其变化 根据1981-1983年全国29个省、市、区联合在玉米、小麦等19种作物进行氮磷钾化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化肥肥效的总趋势是有所下降,具体下降的情况是氮肥大于磷肥,磷肥大于钾肥。但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下降的程度也不一样。 1.氮肥肥效的变化及原因 60年代初,每 kg氮素增产稻谷 15-20kg,小麦10-15kg,玉米20-30kg,皮棉8.

    1994年04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和雄性不育保持系花器形态结构与其繁种的研究

    杨素平

    <正> 通过细胞融合改良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甘蓝低温黄化性状的研究,则需要一定量的萝卜胞质型雄性不育种子,所以每年必须对萝卜胞质型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行繁种,以供原生质体融合试验的正常进行。1992年在本所试验地进行采种,结果收了少量种子。为了弄清其结实率低的原因,1993—1994两年对两系花期的花器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1 材料及方法 本试验材料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和雄性不

    1994年04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敏型隐性核不育棉花应用研究初报

    宇文璞,宇文纲,王淑霞,宇文爱卫

    <正> 河北省行唐县棉花研究所经多年研究,育成了子叶期有标记性状的棉花隐性核不育材料芽黄A,发现了芽黄A的温敏感现象,研究出了大田使用温控繁殖方法,适用于大批量配制一代杂交种,同时育成了配合力高的不育系8748A,选配出了强优势杂交组合,生产上应用一代杂交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大提高。1 选育过程 1982年春从北京农大引进从陆海杂交后代选出的,以“出苗稍晚、前期发育较迟”为标记的隐性核不育“81A”的不育系种子、杂合可育株自交种子及杂交一代种子试种。发现“216

    1994年04期 3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河北农业科学》1994年总目次

    1994年04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