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利对大白菜制种后期化学除蕾技术的研究Study on Chemical Buds Removing Technique by Ethephon at the End of Chinese Cabbage Blooming Period in Hybrid Seeds Production
王明秋;牟金贵;李长增;刘晓东;王玉海;
摘要(Abstract):
大白菜花期长达1.0~1.5个月,开花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当大白菜制种田双亲之一进入终花期后,连续对另一亲本进行乙烯利喷施除蕾,可改变植株的源与库关系,减少无效分枝,促使营养物质向已结荚的种子正常发育积累,从而提高种子千粒重和有效产量。在大白菜花期,对植株喷施不同浓度(0、4 000、6 000、8 000、10 000和12 000 mg/kg)和次数(0、1和2次)的乙烯利溶液,研究不同乙烯利浓度和喷施次数的除蕾效果、抑制末花期无效分枝的作用、对制种产量和种子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40%乙烯利8 000~10 000 mg/kg药液连续喷施2次,间隔期为4~5 d,平均受药量10~15 mL/(株.次),化学除蕾以及抑制末花期无效分枝发生的效果最佳,且对制种产量、种子发芽率以及纯度没有显著影响,能有效提高种子的千粒重和有效制种产量。
关键词(KeyWords): 大白菜;杂交制种;乙烯利;除蕾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大宗蔬菜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项目(CARS-25-G-05);;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前期预备项目(A11050201)
作者(Authors): 王明秋;牟金贵;李长增;刘晓东;王玉海;
DOI: 10.16318/j.cnki.hbnykx.2011.08.02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马宗斌.不同方法除蕾对棉花生育和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0,23(1):108-116.
- [2]黄桂林,王如庆.棉花除早蕾栽培法研究[J].中国棉花,1987,(6):33-35.
- [3]谢兰光,王晓光.桔梗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7,23(8):32,21.
- [4]蔡以纯,周桃华.棉花优质高产结铃模式的调节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89,(1):11-20.
- [5]邓绍华,蒋国柱,潘晓康.棉花摘除早蕾后的生育、生理效应及优质增产机理研究[J].作物学报,1991,17(6):401-408.
- [6]蒋国柱,邓绍华,潘晓康.棉花优质高产最佳结铃模式及其调节技术[J].中国棉花,1987,14(5):25-27.
- [7]邵圣才.摘除棉花下部花蕾增产效果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1987,(8):11-12.
- [8]蒋国柱,邓绍华,潘晓康.棉花优质高产技术——去除早蕾[J].农业科技通讯,1987,(5):12-13.
- [9]张金发.不同陆地棉品种早期去蕾对红铃虫为害和棉花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1991,(6):22-24.
- [10]黄明松,熊映清,樊孝贤,李明福,韦成明,张民主,杨启悦,杨启沛,张继良.几种去蕾方法对减少烂铃和红铃虫的效果比较[J].湖北农业科学,1991,(7):17-19.
- [11]熊映清,黄明松,张士福,柯道秀,何本极,韦成明,李明福,曾凡仲,张民主.棉花化学去蕾对红铃虫和烂铃的控制效应[J].湖北农业科学,1989,(5):23-25.
- [12]潘晓康,蒋国柱,邓绍华,吴同礼.棉花去早蕾对结铃影响的模拟与分析[J].棉花学报,1991,3(1):77-85.
- [13]朱俊武,朱秀眉.用除花灵控制扦插苗花蕾形成[J].中国茶叶,2000,(4):25.
- [14]史和平.茶树除花摘果,茶叶增产增收[J].农业科技通讯,1985,(9):15.
- [15]原新.白术除蕾和留种[J].资源开发与市场,1987,(1):63.
- [16]沈隽,徐绍颖,曾骧.化学疏除花果的研究——Ⅰ.几种化学药剂对大久保桃疏花疏果的效应[J].园艺学报,1965,4(3):117-127.
- [17]沈隽,徐绍颖,曾骧.化学疏除花果的研究——Ⅰ.几种化学药剂对大久保桃疏花疏果的效应(续报)[J].园艺学报,1979,6(1):117-127.
- [18]浙江省巨县土产公司,巨县农业局龙游农技站.茶树化学除花效果显著[J].茶叶科技简报,1976,(3):14-16.
- [19]姚玉红,张开宝,盛承发.五千亩旱地棉花早期去蕾获增产[J].昆虫知识,1987,24(5):75-77.
- [20]许博,刘振建,赵振先,董志荣.马铃薯去蕾去花能增产[J].生命科学,1986,(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