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点委夜蛾的交配行为与产卵量Mating Behavior and Fecundity of Athetis lepigone
王玉强;李立涛;刘磊;甘耀进;董志平;马继芳;
摘要(Abstract):
为了对二点委夜蛾性信息素田间应用的可能性提供理论依据,在温度(26±1)℃、相对湿度50%±10%、光周期14 h∶10 h(L∶D)条件下对二点委夜蛾的交配行为和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对性信息素应用以及二点委夜蛾暴发为害性及其成虫防控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成虫一般在羽化后1 d进行交配和产卵。雄蛾和雌蛾均可以多次交配,交配能力和产卵量均受性比影响。雌蛾交配能力与产卵量呈显著正相关,雌雄比为1∶5时单雌平均产卵量为501头;雄蛾交配能力则与雌蛾产卵量呈显著负相关,雌雄比为5∶1时单雌平均产卵量降低为227头。应用性诱剂诱杀二点委夜蛾雄蛾可以降低雌蛾的产卵量,但由于雌蛾产卵量大,因此仍需结合其他措施同时降低雌雄蛾数量才能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KeyWords): 二点委夜蛾;交配行为;性比;产卵量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河北省科技厅项目(11220301D)
作者(Authors): 王玉强;李立涛;刘磊;甘耀进;董志平;马继芳;
DOI: 10.16318/j.cnki.hbnykx.2011.09.01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董志平,甘耀进,董立,马继芳,姜京宇,许佑辉,柴同海,李智慧,张志英,安立云.二点委夜蛾在河北危害夏玉米的调查研究简报[J].河北农业科技,2007,(9):19.
- [2]李立涛,马继芳,董立,许佑辉,柴同海,董金皋,姜京宇,董志平.二点委夜蛾的形态、危害及防控[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8):22-24.
- [3]向玉勇,杨茂发.小地老虎的交配行为和能力[J].昆虫知识,2008,45(1):50-53.
- [4]侯有明.性诱剂对蔬菜大棚小菜蛾种群控制效应的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2001,17(3):121-125.
- [5]侯有明,庞雄飞,梁广文.性诱剂对小菜蛾种群控制的应用技术研究[J].昆虫天敌,2000,22(3):111-115.
- [6]谭永安,祝树德,柏立新,肖留斌.小菜蛾交配行为及能力的观察[J].江苏农业学报,2011,27(4):746-749.
- [7]罗礼智,曹卫菊,钱坤,胡毅.甜菜夜蛾交配行为和能力[J].昆虫学报,2003,46(4):494-495.
- [8]马继芳,王玉强,李立涛,甘耀进,董志平.二点委夜蛾生活习性研究简报[A].吴孔明.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1:761.
- [9]张岩,刘敬泽.昆虫的性信息素及其应用[J].生物通报,2003,38(12):7-10.
- [10]孔维娜,赵飞,李捷.信息素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7):62-64.
- [11]向玉勇,杨茂发.昆虫性信息素研究应用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2):250-256.
- [12]孟宪佐.我国昆虫信息素研究与应用的进展[J].昆虫知识,2000,37(2):75-84.
- [13]马艳粉,李正跃,肖春,伍苏然,李娜,何月秋.马铃薯块茎蛾的交配行为[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2):355-358.
- [14]张涛,赵江华,冯俊涛,张兴.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技术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5):167-171,178.
- [15]吴华新,郑永利,韩敏晖,蒋开杰,吴降星.大面积应用性信息素诱捕甘蓝斜纹夜蛾及田间控害效果[J].植物保护,2011,37(1):138-141.
- [16]崔巍,郑永利,姚士桐,汪霞,庞保平,娄永根.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田间应用技术[J].昆虫知识,2009,46(1):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