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农业转基因技术和传统育种技术Science Recognizing on the Transgenic Technique and the Traditional Plant Breeding Technology
刘勤燕;王征兵;
摘要(Abstract):
分析比较了农业转基因技术和传统育种技术的涵义、基因转移的范围、效率、目的性、育种周期、提供产品的特性,旨在揭示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给公众和政府科学地认知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提供理论支持,促进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农业;转基因技术,育种技术;发展前景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刘勤燕;王征兵;
DOI: 10.16318/j.cnki.hbnykx.2008.02.02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朱秦.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突破一亿公顷[J].农药市场信息,2007,(5):25.
- [2]于德花,刘玉新,张明兴.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作物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167-3168,3171.
- [3]刘治兰.21世纪经济新的增长点——全球转基因作物产业迅猛发展[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6,(7):44-46.
- [4]李万云,李韬.农作物现代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66-169.
- [5]卢良恕.王东阳.许健民.21世纪农业科技新领域的开拓与发展[J].中国工程科学,1999,1(1):6-10.
- [6]张丽霞,刘慧.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新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78-679.
- [7]向太和,杨剑波,吴家道.我国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现状和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1994,22(2):105-107.
- [8]朱祯.转基因食品离我们有多远[OL].[2007-06-09].http://www.cctv.com/1m/131/61/85919.htm l.
- [9]史密斯报告.机遇之源:植物基因组和农业生物技术的意义、安全性和监督状况[R].2000年4月13日在美国106届国会第1届会议.
- [10]贾士荣.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分析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2):175-187.
- [11]林忠平,倪挺.农业确实需要转基因?——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讨论[J].科学中国人,2001,(9):45-47.
- [12]张启发.转基因作物:研发、产业化、安全性及管理[J].中国大学教学,2003,(3):35-40.
- [13]袁志国,詹国强.我国应加快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N].中国食品报,2005-08-11.
- [14]宋波.国际转基因农产品贸易对我国的启示[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3,19(5):72-75.
- [15]曾建军,曾川蓉,李晓红.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研究回顾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34-6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