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户及农业从业人员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影响因素分析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ctors of Straw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mong Farmers and Agricultural Practitioner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李杉,程靖雯,吕洁华
摘要(Abstract):
秸秆是重要的可再生物质资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水平的进步,液化气、天然气等逐渐普及,大量闲置的秸秆被露天焚烧,不仅资源浪费,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基于对黑龙江省农户及农业从业人员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选择不同秸秆处理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个体特征因素方面,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均显著影响秸秆综合利用方式的选择,受教育程度越高或家庭人均耕地面积越大,农户及农业从业人员越倾向于选择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年龄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及农业从业人员选择废弃或其他秸秆处理方式,相较于废弃或其他处理方式,年龄越大的农户及农业从业人员选择焚烧秸秆意愿越强烈。(2)村委会指导监督因素方面,村委会具体指定秸秆处理方式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及农业从业人员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的选择,村委会具体指定秸秆处理方式后,农户及农业从业人员选择秸秆综合化利用的意愿越强烈;村委会禁焚监管力度显著影响农户及农业从业人员选择除秸秆饲料化利用处理方式之外的其他3种处理方式,不严格监督会导致其露天焚烧意愿更加强烈。(3)政策环境因素方面,政策补贴力度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及农业从业人员选择秸秆能源化利用方式,补贴力度越大,其选择能源化利用方式的意愿越强烈。提出注重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宣传推广的科学化,强化村委会的指导监督作用,加强对民企双方补贴政策的细化,加大秸秆回收利用科研投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KeyWords): 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Logistic模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黑龙江省农户对秸秆利用方式选择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202110225274)
作者(Author): 李杉,程靖雯,吕洁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贺敏雯.农村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初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S1):171-173+202.
- [2]殷世平,刘丹,郭立峰,朱海霞.基于决策树的黑龙江省旱耕地分类[J].自然灾害学报,2011,20(1):92-96.
- [3]徐志宇,薛颖昊,张军,孙仁华,石祖梁,赫天一,王久臣.基于文献计量的秸秆综合利用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21,30(6):1310-1320.
- [4]石祖梁,刘璐璐,王飞,李想,常志州.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模式及政策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6,18(6):16-22.
- [5]石祖梁,贾涛,王亚静,王久臣,孙仁华,王飞,李想,毕于运.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焚烧碳排放估算[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9):32-37.
- [6]覃诚,毕于运,高春雨,王亚静,周珂,王莹.中国农作物秸秆禁烧管理与效果[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24(7):181-189.
- [7]孟雪靖,杨永健,周诗丹.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8(3):38-40.
- [8]刘煜杰,张惠远,李依,于泉洲.关于秸秆露天禁烧管控与综合利用的思考———以黑龙江省为例[J].环境保护,2018,46(22):53-55.
- [9]高忠坡,高子清,李宁宁.基于资源禀赋的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构建[J].农机化研究,2022,44(6):261-268.
- [10]孔令梅.农业农村部《2020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解读[J].农村实用技术,2020,(3):1-3.
- [11]刘煜杰,张惠远,李依,于泉洲.关于秸秆露天禁烧管控与综合利用的思考———以黑龙江省为例[J].环境保护,2018,46(22):53-55.
- [12]蒋磊.农户对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优化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6.
- [13]李莉莉,王琨,姜珺秋,刘帆,普轶浩,刘威,齐虹,于航.黑龙江省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清单及时空分布[J].中国环境科学,2018,38(9):3280-3287.
- [14]王舒娟.江苏省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 [15]王舒娟.小麦秸秆还田的农户支付意愿分析———基于江苏省农户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4(5):74-85.
- [16]吴雪莲,张俊飚,何可,张露.农户水稻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及其驱动路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6,38(11):2117-2126.
- [17]檀勤良,邓艳明,张兴平,张充,杨海平.农业秸秆综合利用中农户意愿和行为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5):105-111.
- [18]尹昌斌,黄显雷,赵俊伟,程磊磊,常志州,钱小平.玉米秸秆还田的受偿意愿分析———基于河北、山东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7):87-95.
- [19]田波,王雅鹏.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以武汉市与长沙市为例[J].农村经济,2014(9):102-107.
- [20]朱大威,常志州,杨四军,顾克军,黄克良.基于Logit模型的农户禁烧秸秆意愿分析———以江苏省扬中市油坊镇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4):497-499.
- [21]钟晓兰,李江涛,冯艳芬,李景刚,刘吼海.农户认知视角下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研究[J].资源科学,2013,35(10):2082-2093.
- [22]关江华,黄朝禧,胡银根.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研究———以微观福利为视角[J].经济地理,2013,33(8):128-133.
- [23]何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价值评估及其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6.
- [24]黄宁阳,龚梦.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的个体特征及家庭因素分析———基于农户调查的Logit回归模型[J].中国农村观察,2010(2):27-33+62.
- [25]郑纪刚,张日新.认知冲突、政策工具与秸秆还田技术采用决策———基于山东省892个农户样本的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1):65-69.
- [26]苏柳方,冯晓龙,张祎彤,仇焕广.秸秆还田:技术模式、成本收益与补贴政策优化[J].农业经济问题,2021(6):100-110.
- [27]郝展宏,沙野,米国华.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覆盖技术应用现状与对策[J].玉米科学,2021,29(3):100-110.
- [28]钱玉婷,张应鹏,杜静,孔祥平,常志州,叶小梅.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利弊分析及收储运对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22):15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