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科学

2016, v.20;No.150(06) 62-65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绿盲蝽卵的染色方法及其在棉花和苜蓿上的分布
Egg Dyeing Method and Oviposition Site in Cotton and Alfalfa of Adult Female Apolygus lucorum

李耀发,党志红,安静杰,高占林,苑子夜,柳春红,袁文龙,潘文亮

摘要(Abstract):

为了明确绿盲蝽在棉花和苜蓿植株上的产卵特性,采用改进的酸性品红染色法,调查了绿盲蝽在棉花和苜蓿植株不同部位上的产卵情况。结果表明:绿盲蝽在棉花植株上的产卵部位与其趋嫩特性密切相关,主要产卵部位是嫩叶和腋芽,其次是幼蕾和嫩叶柄,这4个幼嫩部位上的产卵量占棉花植株总卵量的79.57%,而在其他部位上的产卵量较少;但是在苜蓿植株上,绿盲蝽的主要产卵部位是刚收割后的新茬和嫩尖,2个部位的产卵量分别占苜蓿植株总卵量的43.90%和25.30%,并且在旧茬上也有11.59%的产卵量,而在嫩叶上产卵量却很少(仅占总卵量的0.91%)。绿盲蝽在植株上的产卵部位与其趋嫩习性有关,但也会因寄主种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关键词(KeyWords): 绿盲蝽;产卵部位;酸性品红染色法;棉花;苜蓿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12)

作者(Author): 李耀发,党志红,安静杰,高占林,苑子夜,柳春红,袁文龙,潘文亮

DOI: 10.16318/j.cnki.hbnykx.2016.06.0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