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县域粮食供需平衡评价Evaluation of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in Counties of Hebei Province
张伟科;刘丹丹;马燕飞;
摘要(Abstract):
粮食安全战略是我国稳定与繁荣发展的长期战略。河北省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省份,该地区的粮食供需平衡尤为重要。以河北省137个县域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其人均余缺量和县域粮食余缺量,构建人均粮食余缺量与县域粮食余缺量矩阵,对河北省县域粮食供需平衡进行评价。得到以下结论:(1)河北省137个县域的人均粮食盈余量为163.16 kg,S_1、S_2、S_3、S_4、S_5等级的县域比重分别为56.93%、11.68%、3.64%、13.87%和13.87%,粮食供需平衡总体状况较好,能够实现省内粮食自给自足。(2) S1~S3等级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该地区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包括燕山山麓平原、滨海平原和冀中、冀南低平原等地区;S_4~S_5等级的县域主要分布于非平原地区,该地区主要包括坝上高原、冀北燕山山地、冀西北山地和太行山山地。
关键词(KeyWords): 粮食供需平衡;粮食安全;空间格局;县域;河北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张伟科;刘丹丹;马燕飞;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冯跃,鲁春霞,马蓓蓓.京津冀地区粮食供需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J].资源科学,2009,(4):566-573.
- [2]杨蕾.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分析[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09.
- [3]陆文聪,梅燕,李元龙.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变化:人地关系、非农就业与劳动报酬的影响效应[J].中国人口科学,2008,(3):20-28,95.
- [4]殷培红,方修琦,马玉玲,田青.21世纪初我国粮食供需的新空间格局[J].自然资源学报,2006,(4):625-631,678.
- [5]程叶青,张平宇.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响应[J].地理科学,2005,(5):3-10.
- [6]丁金梅,杨奎,马彩虹,文琦.中国粮食产量时空格局演变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7,(6):1290-1297.
- [7]李玉平,蔡运龙.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J].干旱区地理,2008,(6):951-958.
- [8]张晶,封志明,杨艳昭.洛伦兹曲线及其在中国耕地、粮食、人口时空演变格局研究中的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1):63-67.
- [9]林毅夫.入世与中国粮食安全和农村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4,(1):32-33,79.
- [10]杨涛.WTO体制下的中国粮食贸易地位与粮食安全[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8.
- [11]鲁奇,吕鸣伦.五十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趋势及原因初探[J].地理科学进展,1997,(1):34-39.
- [12]周巧富,吴绍洪,戴尔阜,潘韬,陈曦炜.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应对对策研究[J].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2010,(Z1):164-167.
- [13]翟荣新,刘彦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6):49-54.
- [14]刘玉杰,杨艳昭,封志明.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其可能影响[J].资源科学,2007,(2):8-14.
- [15]黄佩民,俞家宝.2000-2030年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及其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1997,(3):9-14.
- [16]唐华俊.中国居民合理膳食模式下的粮食供需平衡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2,(9):4-11,110.
- [17]吴健生,蒋培培,黄秀兰,彭建,王政.广东省粮食供需时空格局[J].自然资源学报,2013,(2):253-265.
- [18]李建平,上官周平.陕西省粮食生产基地县粮食供需状况及其生产态势的调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12):47-52.
- [19]许刚,陈艳.滁县地区粮食生产供需平衡的前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2,(4):305-315.
- [20]蒙玉玲,秦立栓.河北粮食的产供销现状[J].经济论坛,2003,(13):52.
- [21]崔俊辉,王艳霞,郭造强,张素娟,陈旭东.河北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66-70.
- [22]郭造强,李霄汉,鲍宁智,崔俊辉.河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1):17-20.
- [23]卢良恕.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