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设施加代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Key Techniques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dvancing Generation of Soybean in Greenhouse
李志辉;韩昕君;傅豪;靳巧玲;刘美茹;
摘要(Abstract):
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是育种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南繁加代可缩短大豆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但是成本较高,增加了育种工作的资金负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创新,探索出了在漯河当地日光温室内大豆加代的关键技术措施。通过应用穴盘单粒加温育苗、覆膜移栽、强补光和遮阳管理、温湿调节、植株稳固以及生长调节剂等措施,解决了大豆设施加代过程中烂种、坏种、烧叶、植株匍匐或相互缠绕等问题;创新性地应用生物秸秆自动反应装置,生产液体有机肥料和CO_2气体,为大豆植株生长提供养分并促进其光合作用。大豆设施加代关键技术的创新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加代成功率和繁殖倍数,对促进黄淮海地区大豆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KeyWords): 大豆;日光温室;加速世代;技术集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大豆高蛋白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作者(Authors): 李志辉;韩昕君;傅豪;靳巧玲;刘美茹;
DOI: 10.16318/j.cnki.hbnykx.2018.05.0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郭天宝.中国大豆生产困境与出路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7.
- [2]赵琳,宋亮,詹生华,骆乐谈.大豆育种进展与前景展望[J].大豆科技,2014,(3):36-39.
- [3]陈祥金.大豆南繁加代技术[J].作物杂志,2006,(2):13-14.
- [4]张振晓,张小虎,武新艳,李晋花,张峰.大豆南繁加代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38,41.
- [5]李志辉,张仙美,段红光,张璐,傅豪,靳巧玲.新育夏大豆品种(系)经济性状与产量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3,(7):81-84.
- [6]李志辉,傅豪,靳巧玲,段红光,戴晋,吴鹤敏.大豆日光温室加代应用研究初报[J].河北农业科学,2017,21(2):88-91,95.
- [7]吴鸣岐,杜连恩,魏玉昌,于秀普,郝全喜.大豆在塑料大棚生态环境下加代繁育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0,(2):16-17.
- [8]张建模,吴宏春,孙红玲,韦运和,郁峥嵘,徐进勇.大豆育苗移栽技术要点及其效果[J].大豆通报,2007,(4):10-11,21.
- [9]汪越胜,盖钧镒.中国大豆品种光温综合反应与短光照反应的关系[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1,23(2):40-44.
- [10]李春杰,许艳丽,魏巍,裴希超,张雷.结荚期光照时间对大豆产量和化学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1):71-74.
- [11]任秀荣,刘书岭,许海涛,曹小娣,王纪伟.大豆就地加代育种技术研究初报[J].作物杂志,2001,(2):10-11.
- [12]邵玉彬,胡兴国,袁淑明.大豆育种微型温室加代技术[J].大豆通报,2001,(1):18.
- [13]郭数进,杨凯敏,霍瑾,周永航,王宏勇,李贵全.大豆不同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5):505-508.
- [14]张晓艳,杜吉到,郑殿峰,冯乃杰,张玉先,梁喜龙,丁希武.大豆不同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161-163.
- [15]张仟雨,宗毓铮,董琦,胡晓雪,郝兴宇.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光合生理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6,44(11):1675-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