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冬小麦新品种冀麦585的选育及育种策略Breeding of New Winter Wheat Variety Jimai 585 and Breeding Strategies
刘玉平;陈希勇;宿振起;赵爱菊;王丽梅;吕亮杰;李子千;马乐;李亚军;李辉;
摘要(Abstract):
冀麦585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利用改良的高产太谷核不育群体,经多品种聚合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产量潜力大、适应性广、抗寒性强、抗病性强等,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10),2012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13004号), 2015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CNA20101081.4),适宜在我国黄淮北片冬麦区的山东省、山西南部以及河北中南部推广种植。
关键词(KeyWords): 冬小麦;冀麦585;品种选育;育种策略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2017YFD0100603);; 河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HBCT2018010201);;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财政项目(2017039344-2,2018060303)
作者(Authors): 刘玉平;陈希勇;宿振起;赵爱菊;王丽梅;吕亮杰;李子千;马乐;李亚军;李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玉平,王江浩,赵爱菊,李亚军,陈希勇.高产广适冬小麦新品种冀5265的选育[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2):60-61.
- [2]陈希勇,赵爱菊,李亚军,刘玉平.河北省小麦育种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5,13(4):91-93.
- [3]李亚军,王江浩,赵爱菊,刘玉平,陈希勇,李尔民,柳英东.“十一五”河北省小麦育种进展及发展策略[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4):53-55.
- [4]邓贺明,冯家春,胡亚敏.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选用和推广[J].中国种业,2006,(1):16-17.
- [5]魏建伟,陈秀敏,孙书娈,乔文臣,孟祥海,杨建忠.矮秆多穗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衡5229[J].农业科技通讯,2005,(9):61.
- [6]沈鸿,孙雪萍,林晓梅.黄淮地区冬小麦霜冻灾害风险评估[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1,13(3):71-77.
- [7]任德超,胡新,黄绍华,熊坤,赵敬领,朱培培.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抗晚霜冻害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14):5819-5820.
- [8]钟秀丽,王道龙,李玉中,赵鹏,闫旭宇,孙忠富.黄淮麦区小麦拔节后霜害的风险评估[J].应用气象学报,2007,(1):102-107.
- [9]杨超,袁培祥.黄淮地区小麦冻害发生情况与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2):95-96.
- [10]李建军,曹轶,孙兰,王洁,刘慧芹,朱向艳.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3):135,138.
- [11]李兴钊,李秀清,高艳芹,任培先.河北省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6,36(2):33.
- [12]张小龙,张艳刚,李虎群,解丽娜,刘莉.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田间危害自然损失率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1):117-121.
- [13]喇永昌,张磊,张晓煜,李丽平.小麦干热风气象灾害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7-9.
- [14]张志红,成林,李书岭,秦福生,方文松.我国小麦干热风灾害研究进展[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3,36(2):72-76.
- [15]高振宏.浅析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措施[J].河北农业,2014,(4):47-48.
- [16] A R哈洛威.玉米轮回选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 [17]邓景扬,高忠丽.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与利用———太谷不育小麦鉴定总结[J].作物学报,1980,6(2):85-98.
- [18]周发松,段院生.小麦不同轮回选择方案的遗传改良效果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3,12(2):95-100.
- [19]杨丽,王山荭,刘秉华.小麦新品种轮选987的选育及性状表现[J].作物杂志,2003,(3):53.
- [20]杨丽,刘宏伟,孟繁华,王山荭,周阳,朱光,张清海,位运粮,洪立中,张丽静,张明响.小麦品种轮选518的选育及其特点[J].作物杂志,2009,(1):106.
- [21]杨兆生,闫素红,刘秉华,刘宏伟,李伟,杨丽,周阳.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中育12号[J].农业科技通讯,2009,(10):100,104.
- [22]郭凤琴,郭庆瑞.矮败小麦与小偃麦亚远缘杂交育种研究通报[J].陕西农业科学,2002,(6):1-2.
- [23]陈桥生,张道荣,周芳菊,汤清益.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聚类轮回选择的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8,(7):126-128.
- [24]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冬小麦新品种动态:2008-200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区试汇总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 [25]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冬小麦新品种动态:2009-2010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区试汇总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