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科学

2013, v.17;No.127(01) 16-18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种植密度对晚春播早熟棉生育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Growth Trends and Yields of Early-maturing Cotton in the Late Spring Sowing Mode

路正营,李世云,韩永亮,杨玉枫,崔红印

摘要(Abstract):

以早熟棉邯686选系HS901为试验材料,在晚春播、不覆盖地膜的种植模式下,对4个种植密度(6.0万、7.5万、9.0万和10.5万株/hm2)下棉花不同时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在获得较多群体总铃数的基础上铃重没有明显降低,棉花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处理,子棉产量达4867.5 kg/hm2。由此提出在黄淮棉区采用早熟棉花品种,在晚春播、不覆盖地膜的种植模式下,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使棉花吐絮期躲过雨季,减少烂铃,获得较高产量,节省人力和投入,增加棉田纯收益。其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

关键词(KeyWords): 种植密度;早熟棉;晚春播;生育动态;产量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11ZX08005-002);; 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邯郸市重点项目(1212101018Z)

作者(Author): 路正营,李世云,韩永亮,杨玉枫,崔红印

DOI: 10.16318/j.cnki.hbnykx.2013.01.02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