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科学

2012, v.16;No.121(07) 6-10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干旱盐碱区耕作方式改变对土壤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Tillage Methods on Soil Properties and Crop Yields in Arid Saline Region

巨兆强,刘小京

摘要(Abstract):

为了探索提高环渤海干旱盐碱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的有效耕作模式,采用对比试验设计,分析了夏玉米深松播种-冬小麦沟播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旋耕播种技术的土壤性质和作物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深松措施改善了耕层土壤的物理性状,上层土壤容重降低0.5 g/cm3,孔隙度增加5.0%,饱和导水率增加几个数量级;20~40 cm土壤含水量增加6.7%,利于作物吸收利用,上层土壤含盐量随含水量的增减相应地变化,并没有出现增加趋势,不存在次生盐渍化的潜在为害;夏玉米和冬小麦分别增产24%和52%,显著提升了干旱盐碱区粮食增产能力。夏玉米深松播种-冬小麦沟播一体化技术可以为盐碱障碍耕地的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为该地区的粮食安全提供科技保障。

关键词(KeyWords): 干旱盐碱区;耕作;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作物产量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01)

作者(Author): 巨兆强,刘小京

DOI: 10.16318/j.cnki.hbnykx.2012.07.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