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籽粒干物质 蛋白质及淀粉积累规律研究Study on Dry Matter,Protein and Starch Accumulation of Mungbean Grain
王宝强;范保杰;刘长友;曹志敏;苏秋竹;张志肖;田静;
摘要(Abstract):
绿豆籽粒干物质、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是绿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指标。选用不同熟期的5个绿豆品种(早熟品种3个,中熟品种2个),研究了其籽粒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淀粉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花后5~11 d为绿豆豆荚荚长、荚宽和荚厚的快速增长期,之后荚长无明显变化,荚宽和荚厚缓慢减小,花后20~23 d时荚果成熟。花后5~11 d是绿豆鲜荚重和荚皮鲜重的快速增长期,而籽粒鲜重和籽粒干重的快速增长期为花后11~17 d,花后17 d以后籽粒鲜重快速下降而干重无显著变化。花后10~14 d是籽粒粗蛋白质和粗淀粉急剧变化期,粗蛋白质含量快速下降,而粗淀粉含量快速上升;花后14~18 d为缓慢变化期;花后18 d以后粗蛋白质和粗淀粉含量基本稳定。综上所述,花后10~18 d是绿豆籽粒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合理有效的田间管理将有助于提高绿豆产量、改善营养品质和籽粒大小。
关键词(KeyWords): 绿豆;干物质;蛋白质;淀粉;积累规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9);;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1220108D)
作者(Author): 王宝强;范保杰;刘长友;曹志敏;苏秋竹;张志肖;田静;
Email:
DOI: 10.16318/j.cnki.hbnykx.2012.10.01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郑卓杰.中国食用豆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 [2]林如法,柴岩,廖琴,孙世贤.中国小杂粮[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02.
- [3]刘慧.我国绿豆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J].农业展望,2012,8(6):36-39.
- [4]刘长友,程须珍,王素华,王丽侠,孙蕾,梅丽,徐宁.中国绿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7(4):459-463.
- [5]李振华,康玉凡,濮少京,李永华,肖伶俐,张丽.不同地区绿豆品种芽用特性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361-364.
- [6]李振华,康玉凡,程须珍,濮少京,李永华,刘红开.绿豆品种芽用特性的初步评价[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15(5):31-36.
- [7]许鑫,韩春然,袁美娟,马永强.绿豆淀粉和芸豆淀粉理化性质比较研究[J].食品科学,2010,31(17):173-176.
- [8]刘玉平,田静,李辉,何剑涵.绿豆灌浆特点及其与熟性的关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21):140-143.
- [9]于风瑶,辛秀君,张代军,周顺启,邱红梅.大豆籽粒干物质、脂肪和蛋白质的动态累积规律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5):637-640.
- [10]赵明珠,刘迎雪,李文华,尹春佳,张春宵,刘丽,邢华铭.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积累规律研究[J].大豆科学,2009,28(4):740-743.
- [11]孙聪姝,王全富,祖伟,刘丽君.施氮对大豆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1):1-4.
- [12]倪资园,蔡丽,谢皓,陈学珍.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的积累动态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1,26(2):1-3.
- [13]中国农科院分析室.NY/T3—1982谷类、豆类作物种子粗蛋白质测定法(半微量凯氏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983.
- [14]赵铁男,孟广勤.NY/T11—1985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985.
- [15]程须珍,王素华,王丽侠.绿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44-77.
- [16]宗绪晓,刘芳玉.硬荚豌豆灌浆特点与熟性及荚部性状关系的初步探讨[C]//亚蔬绿豆科技应用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24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