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小豆开花结荚规律的影响Effect of Plant Density on Flowering and Pod Setting of Adzuki Bean
王彦;范保杰;曹志敏;张志肖;苏秋竹;刘长友;田静;
摘要(Abstract):
以中熟小豆品种冀红15号和晚熟小豆品种冀红16号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均设高(21万株/hm~2)、中(15万株/hm~2)和低(9万株/hm~2)3个水平,观察了小豆的开花、结荚全过程,并分析了不同密度下参试小豆品种的开花结荚规律,以期为小豆的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小豆开花过程可分为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3个阶段,开花数量呈现少—多—少的变化规律;随种植密度的增大,2个小豆品种均表现出盛花期延长、开花总量减少的趋势。小豆的开花顺序均表现为中下部花先开,之后向上、向下、向外围逐步扩展。小豆的结荚规律为主茎结荚多、分枝结荚少,单株荚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2个小豆品种的成荚率在28.00%~36.24%之间,低密度处理的成荚率均>其他2个密度处理。小豆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百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冀红15号和冀红16号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15万~21万株/hm~2和9万~15万株/hm~2。
关键词(KeyWords): 小豆;种植密度;开花;结荚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8);;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D07B05-03);; 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6826341D);; 河北省科技研究与发展项目(16227508D)
作者(Author): 王彦;范保杰;曹志敏;张志肖;苏秋竹;刘长友;田静;
Email:
DOI: 10.16318/j.cnki.hbnykx.2018.02.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Tomooka N,Vaughan D A,Moss H.Asian Vigna[M].Lond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2:9-11.
- [2]郑卓杰.中国食用豆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3-6.
- [3]柴岩,万富世.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99-105.
- [4]金文林,濮绍京.中国小豆研究进展[J].世界农业,2008,(3):59-62.
- [5]田静.小豆生产技术[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2016:12-14.
- [6]蒋陵秋,丁帮晨,金文林.小豆开花结荚习性观察[J].江苏农业学报,1986,2(1):41-44.
- [7]宋慧,冯佰利,高小丽,高金锋,王鹏科,柴岩,张盼盼,蒋树怀.不同品种(系)小豆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10):94-100.
- [8]赵波,吴丽华,金文林,濮绍京.小豆生长发育规律研究——小豆群体干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21(1):24-27.
- [9]马淑蓉.密度对不同小豆品种生理特性及农田小气候特征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1-5.
- [10]董伟欣,谢颍,张月辰,于晓敏,王瑞霞.不同生育时期短日照诱导对小豆形态、叶片生理及产量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37(3):1-6.
- [11]董伟欣,谢颖,刘明,张月辰.短日照诱导对小豆生长发育、光合和荧光参数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4,29(5):144-149.
- [12]赵双进,唐晓东,赵鑫,冯燕,赵聪聪,张孟臣.大豆开花落花及时空分布的观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8):1543-1554.
- [13]程须珍,王素华,王丽侠.小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3.
- [14]冯艳辉.短日照诱导对小豆花荚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3:1-5.
- [15]金文林,蒋陵秋.小豆生长发育规律研究Ⅵ夏播小豆全株开花结荚序列性[J].北京农学院学报,1989,4(3):42-49.
- [16]尹淑丽.不同播期红小豆产量结构形成及其调控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1-3.
- [17]姜雪梅.小豆全株花芽分化与花荚形成及脱落关系的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8.
- [18]王石宝,周建萍,余华盛,温琪汾,杜建中.光、温、水和红小豆生育及开花结荚的关系[J].山西农业科学,1997,12(3):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