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麦蚜的防控效果Control Effect of 70% Imidacloprid ZF on Wheat Aphid
陈立涛;高军;王永芳;董志平;马继芳;郝玉娟;郝延堂;
摘要(Abstract):
为明确种子处理对麦蚜的防控效果,2015~2017年使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小麦进行拌种,比较了药剂拌种与常规喷雾对麦蚜防治效果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小麦生长中后期,常规喷雾区的麦蚜量达到防治指标(百株虫量800头)时开始进行防治,此时,拌种处理区的百株蚜量仅为18.0头,防治效果为98.00%;喷雾防治14 d后,拌种处理的防效为98.82%,虽然显著低下常规喷雾处理,但也达到了较高水平。2017年小麦生长中后期,常规喷雾区的麦蚜量达到防治指标时,拌种处理区的百株蚜量为143.0头,防治效果为83.47%;喷雾防治20 d后,拌种处理的防效为98.20%,与常规喷雾处理差异不明显。拌种处理还可以增加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产量分别较常规喷雾和空白对照增加7.8%和19.1%。拌种处理的小麦净收益为16 675.2元/hm2,分别较常规喷雾和空白对照提高了1 128.3和2 471.4元/hm2。使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安全省工、持效期长,对麦蚜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小麦全生育期蚜量均未达到防治指标,后期无需进行药剂喷雾防治,且明显提高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KeyWords): 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小麦;蚜虫;拌种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7YFD0300906);; 河北省科技厅项目(17226507D)
作者(Author): 陈立涛;高军;王永芳;董志平;马继芳;郝玉娟;郝延堂;
Email:
DOI: 10.16318/j.cnki.hbnykx.2018.01.0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爱芝,李素娟,韩松.吡虫啉拌种对小麦蚜虫的控制效果及增产作用研究初报[J].河南农业科学,2005,(11):63-64.
- [2]杨桂华,李建平,李茂海,曲文利,侯云龙,刘金文.应用吡虫啉拌种防治北方麦田蚜虫效果评价[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6:543-545.
- [3]刘爱芝,陶岭梅,韩松,梁九进.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有效剂量评价[J].植物保护,2009,35(2):152-154.
- [4]党志红,李耀发,潘文亮,王亚欣,闫俊茹,代丽华,许桂明,高占林.吡虫啉拌种防治小麦蚜虫技术及安全性研究[J].应用昆虫学,2011,48(6):1676-1681.
- [5]高占林,党志红,李耀发,王亚欣,代丽华,许桂明,马云华,潘文亮.吡虫啉拌种量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在小麦籽粒中的残留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0):57-59,66.
- [6]刘玉卿.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小麦生长及蚜虫控制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132,139.
- [7]余金咏,于泉林,王文颇,武宝悦.吡虫啉拌种对冀东地区小麦长管蚜的防效及天敌的影响[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4,28(1):42-45,80.
- [8]刘秀丽,雷逢进,刘庆华,董小元,周军峰,王璞,韩丽丽.药剂拌种对小麦地下害虫及蚜虫的防治效果[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7):875-876.
- [9]范文超,程志,党志红,李耀发,潘文亮,高占林.吡虫啉拌种对麦长管蚜控制机制的初步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36(1):90-94.
- [10]范小建.在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植保导刊,2006,26(6):5-13.
- [11]杨普云,熊延坤,尹哲,单绪南.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4):37-38.
- [12]夏敬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