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南主栽冬小麦品种春性强弱的分类研究Study on Classification of Springness Strength of the Main Winter Wheat Varieties in South-central of Hebei Province
刘强;李月华;冯立辉;侯丽敏;许刚;刘亚;左秀丽;张辉;
摘要(Abstract):
为了避免冷冬年份造成冀中南麦区小麦大面积冻害死苗,以该区生产上主栽推广应用的26个冬小麦品种为试材,3月1日(日平均气温已稳定通过5℃)播种,调查了其不经过春化阶段情况下的抽穗结实情况,结果显示,11个品种没有抽穗结实;15个品种抽穗结实,并根据这些品种的抽穗结实率、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利用DPS软件系统聚类分析(类平均法)判定其春性强弱。结果表明:26个冬小麦品种的春性程度分为差、弱、中等和强4种类型,其中,春性差(没有抽穗结实)的品种包括山农17、婴泊700、石优20、石麦15、石麦22、石家庄8号、河农6049、邯麦13、师栾02-1、冀麦518和众信5199,春性弱的品种包括济麦22、邯麦14、邢麦7、邯6172、良星99、衡4444、石麦18和农大399,春性中等的品种包括石新828、藁2018、轮选061和河农7069,春性强的品种包括石优17、石麦19和石麦12。在冀中南麦区小麦生产上,应主要选用春性差和春性弱的品种,谨慎种植春性强的品种。
关键词(KeyWords): 冀中南地区;冬小麦;春性;聚类分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作者(Author): 刘强;李月华;冯立辉;侯丽敏;许刚;刘亚;左秀丽;张辉;
Email:
DOI: 10.16318/j.cnki.hbnykx.2015.02.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金之庆,方娟,葛道阔,郑喜连,陈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冬小麦生产之前瞻[J].作物学报,1994,20(2):186-197.
- [2]单福华,田立平,高新欢,任立平,苏世超,赵昌平,张风廷.2005~2010年北京地区冬季气温与小麦品种抗寒性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9):30-33,59.
- [3]钟秀丽.近20年来霜冻害的发生与防御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气象,2003,24(1):4-6.
- [4]杨建辉,巨伟,杨学举.冬小麦冻害成因及其抗寒机理与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33-36,40.
- [5]王韦东,王保江.冀中南地区小麦冻害发生规律与防御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2):66-67,69.
- [6]张国平.小麦耐寒性研究进展概述[J].农业科技译丛,1991,(4):31-33.
- [7]蒋志春,辛艳,吕志梅,周芳臣,李红梅,韩桂丽.冬小麦抗寒性级别划分与鉴定试验[J].天津农林科技,2005,(1):7-8.
- [8]代立芹,李春强,姚树然,张文宗.气候变暖背景下河北省冬小麦冻害变化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3):467-471.
- [9]彭超.2010年小麦冻害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0,(24):19.
- [10]徐健.山西农业自然灾害情况分析及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0):17-18.
- [11]郑大玮.冬小麦冻害及其防御[J].北京:气象出版社,1985.
- [12]王永华,李金才,魏凤珍,尹钧,屈会娟,王成雨,郓胜军.小麦冻害类型与小麦受冻致死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89-2791.
- [13]李兰真,汤景华,汤新海,杨艳敏,杨密.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播期、播量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7,(11):38-41.
- [14]刘桂茹,张荣芝,卢建祥,谷俊涛.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与产量性状关系的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18(1):10-14.
- [15]李月华,刘强,冯立辉,刘亚,侯丽敏,侯大山,李辉利.节水型冬小麦品种的分类产量变化规律及应用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1):14-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