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视角下高等农业院校的发展战略研究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Views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林楠;
摘要(Abstract):
讨论了高等农业院校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的发展战略,教学上应采取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就业导向3项改革;科研上应采取长远目标与解决当前问题、产学研、特色与创新3项结合;在社会服务上应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提上去3大战略。
关键词(KeyWords): 新农村建设;高等农业院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林楠;
Email:
DOI: 10.16318/j.cnki.hbnykx.2008.07.05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邢久强.充分发挥政府和农民两个积极性[J].前线,2006,(1):38.
- [2]张乐天.新农村建设与高等学校的使命[J].复旦教育论坛,2006,(4):6.
- [3]毕红艳.管理创新:农业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18-4419.
- [4]邵国培.新农村建设:有待高等教育伸出援手[J].教育与职业,2006,(10):34.
- [5]刘建兰,曹福明.以农业产业链为主线调整农科专业设置的构想[J].职业技术教育,2006,(17):8.
- [6]王钧.农科教结合形势下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取向[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765,807.
- [7]赵灶娇,曹广祥.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反思[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3):137.
- [8]赖德胜,田永坡.对中国“知识失业”成因的一个解释[J].经济研究,2005,(11):118.
- [9]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 [10]李峰,潘晓华,刘寿.加强高等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636-1637,1642.
- [11]韩延明.地方高校在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中的角色认知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6):9.
- [12]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5.
- [13]汪龙,张波,杨宏.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51-2552.
- [14]李中国.增强地市高校农村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与思路[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