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和微喷带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Effects of Drip Irrigation and Micro-sprinkler Irrigation of Hoses on Growth and Yield of Winter Wheat
焦艳平;王福田;武剑;李月霞;檀海斌;
摘要(Abstract):
研究滴灌、微喷灌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分布以及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可为该技术在河北省冬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在利用埋深0.2 m的真空表负压计控制土壤基质势下限为-25 kPa条件下进行滴灌和微喷带灌溉(微喷灌),以小畦田地面灌(畦灌)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分布以及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畦灌处理相比,滴灌和微喷灌处理的灌水量均减少了150 m~3/hm~2;总施肥量均降低了24.0 kg/hm~2,其中,节约氮肥(N)16.5 kg/hm~2,节约钾肥(K_2O)7.5 kg/hm~2;土壤基质势始终保持在-25~-3 kPa,变化幅度较小;根层土壤硝态氮和氧化钾含量均较高,保肥能力强;产量分别提高了6.33%和8.45%,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采用冬小麦滴灌和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提高灌溉自动化程度的前提下,可省水、省肥,且可提高产量,符合当前规模化农业生产的要求,建议在冬小麦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KeyWords): 冬小麦;滴灌;微喷灌;株高;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产量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项目(TG1502)
作者(Author): 焦艳平;王福田;武剑;李月霞;檀海斌;
Email:
DOI: 10.16318/j.cnki.hbnykx.2017.06.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月华,李琴,王树生,许刚,田红卫,刘强,刘亚,孙明清.小麦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初报[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7):28-31.
- [2]宓文海,江荣风,刘全清,王洪亮,黄文超,张宏彦.不同灌溉方式对华北冬小麦生长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3,28(2):175-179.
- [3]徐学欣,王东,谷淑波.微喷带补灌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6,36(4):472-482.
- [4]徐学欣,王东.微喷补灌对冬小麦旗叶衰老和光合特性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4):2675-2686.
- [5]王东,徐学欣,张洪波,林祥,赵阳.微喷带灌溉对小麦灌浆期冠层温湿度变化和粒重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5,41(10):1564-1574.
- [6]魏秀华,于海涛,张齐鲁.微喷防控小麦干热风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6,(9):82-84.
- [7]程莲.滴灌与漫灌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经济效益比较[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6,33(3):61-63.
- [8]王冀川,高山,徐雅丽,王洪仁.新疆小麦滴灌技术的应用与存在问题[J].节水灌溉,2011,(9):25-29.
- [9]王荣栋,王新武,符林,赵斌,张伟.关于滴灌小麦栽培的几个问题[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7):1412-1415.
- [10]DB 13/T 1729—2013,冬小麦、夏玉米微喷灌肥水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S].
- [11]严企松.作物叶面积的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1963,(3):70-73.
- [12]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13]姚素梅,康跃虎,刘海军,冯金朝,王君.喷灌与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光合作用的日变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