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及运行体系建设Construction of Sharing Platform and Operation System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 Hebei Province
耿立格;王丽娜;
摘要(Abstract):
河北省土地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垦殖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作物种质资源,这些资源对农业育种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虽然河北省在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引进与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面对国际社会日益激烈的资源竞争,在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及运行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KeyWords): 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运行体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耿立格;王丽娜;
Email:
DOI: 10.16318/j.cnki.hbnykx.2009.03.05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ISTA.International Rules for Seed Testing[J].Seed Sci.and Techno1,1985,(15):192-248.
- [2]Parode R S,Arora R K.Plant genetic resources conservationand management:concepts and approaches[M].NewDelhi:Pusa Campus,1991.
- [3]曹永生,陈育,孔繁胜,等.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网络的建立[J].资源科学,2001,23(1):46-50.
- [4]陈叔平.贮藏年限与种子发芽率关系[J].种子,1989,(3):19-22.
- [5]崔艳华,邱丽娟,常汝镇,等.植物核心种质研究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3,4(3):279-284.
- [6]范建.中国要有种质“知识产权”[N].科技日报,2005-08-04.
- [7]物新基因利用:没有知识产权等于为人作嫁[N].人民日报,2005-02-23.
- [8]李妙,王志忠.棉花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与创新[J].作物品种资源,1992,(3):11-12.
- [9]李灵芝.河北省种质长期保存后种子发芽率的跟踪监测研究[A].作物种质资源保存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 [10]李灵芝,王丽娜,马华英,等.基因库大豆种子繁殖更新阈值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1,16(3):74-79.
- [11]马缘生,谭富娟,李灵芝,等.异花授粉作物大白菜和荞麦基因库种子繁殖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0,(33)2:16-22.
- [12]李杏普,蒋春志.不同矮秆基因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J].作物学报,1998,24(4):475-479.
- [13]李杏普.小麦遗传资源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
- [14]卢新雄,陈晓玲.水稻种子贮藏过程中生活力丧失特性及预警指标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8):975-979.
- [15]卢新雄,崔聪淑,陈晓玲,等.国家种质库部分作物种子生活力监测结果与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1,2(2):1-5.
- [16]卢新雄,曹永生.作物种质资源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3):43-47.
-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EB/OL].中国农业信息网,[2003-07-08].http://www.agri.gov.cn/zcfg/bmgz/t20060123_541404.htm.
- [1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生物多样性履约简报(2004)第一期[EB/OL].南京市环保局网,[2006-06-04].http://www.njhb.gov.cn/art/2006/06/04/art_110_2746.html.
- [19]谭富娟,范传珠,马缘生,等.燕麦种子贮存后遗传完整性的研究[M].种子,1997,(5):9-12.
- [20]万建民.我作物种质资源数量位居世界首位[N].科技日报,2005-02-24.
- [21]王国印,耿军义,李英杰,等.陆地棉高强纤维育种进展与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22(增刊):114-116.
- [22]徐培文,曲士松,刘恒英,等.中国大蒜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初步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3):314-3l9.
- [23]闫小军.基于Internet的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系统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