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棉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Grey Relational Grade Analysis between the Yield and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Hybrid Cotton
杨玉枫;韩永亮;路正营;李世云;
摘要(Abstract):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30个杂交棉新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衣分、霜前花率和株高与产量的关联度居前3位,节位、单株果枝数、单铃重和单株成铃数与产量的关联度较高,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与产量的关联度较低。该研究可为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KeyWords): 杂交棉;灰色关联度分析;农艺性状;产量
基金项目(Foundation):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10ZX08005-002)
作者(Author): 杨玉枫;韩永亮;路正营;李世云;
Email:
DOI: 10.16318/j.cnki.hbnykx.2012.10.02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国印,李妙.河北省杂交棉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棉花,2003,30(4):5-7.
- [2]马育华.田间试验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5.
- [3]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 [4]王淑荣.灰色关联度分析应用于大豆主要数量性状选择上的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5,11(1):75-77.
- [5]韩永亮.棉花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6):22-23.
- [6]刘民.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小麦产量相关因素分析中的作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0,(5):64-65.
- [7]刘录祥.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评估初[J].中国农业科学,1989,(3):22-27.
- [8]唐灿明,朱广春.铃重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棉花,1990,(6):9-10.
- [9]马新明,李秉柏.棉花铃重模拟模型研究[J].棉花学报,1999,11(5):278-279.
- [10]赵瑞海,韩春丽,勾铃,雷军,张旺锋.不同生态棉区棉花单铃重构成因子分析[J].作物学报,2009,35(3):522-559.
- [11]尹景本,薛春善,王盈.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棉花的产量与品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245-5246,52531.
- [12]于振文.作物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3.